APP下载

李先念在“新兵营”

2013-12-29《李先念传》编写组

百年潮 2013年11期

1937年七七事变发生后,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中共中央决定撤销原定左支队去苏联学习的决定,改为就地学习。左支队遂迁到迪化东门外的一座营房里,开始了正规的学习生活。西路军左支队的番号取消,编制成立总支队,对外称“新兵营”,共有成员420人。

“新兵营”实际是一个培养人才的基地。学习内容包括文化知识、政治理论、军事技术三门,目的是适应抗日战争的需要,为党造就一批德才兼备的掌握现代军事技术的骨干。

李先念根据自己的文化水平,参加初中课程班的学习。他原来读过两年私塾,参加革命后又养成天天早晨读书的习惯,因而语文课程易懂易学,不是难关,最难啃的是数学。为了打好基础,循序渐进,他有时还抽时间去小学班听讲。白天听课,晚上演算,有时为了弄懂一个算式,要反复演算到深夜,直到完全熟练才作罢。周纯麟回忆说:“有一天晚上,我对一道算术题做了几次都做不出来,脑子憋得疼,就想跑到老首长那里去叫苦。可是,当我走近李先念同志的寝室时,只见他正在油灯下认真地演算习题,桌子上已经写满了几张草稿纸。我站在他的身后,只见他那样认真地书写每一个阿拉伯字母,仔细地演算每一道算式,一遍不对,就做第二遍,第三遍……他是那样专心致志,以致我站在他身后十多分钟,他都没有发现。我本来是带着满腹牢骚来的,现在亲眼见到李先念政委这样刻苦学习,我心里的怨气一下子全消了……”

有些指战员常年驰骋疆场,英勇杀敌,很不习惯屁股坐在板凳上,手握笔杆子,听讲、记笔记、做作业。有的说:“没有文化,照样能打仗!”有的说:“学它干啥,白费脑子!”还有的说:“我们天生是玩锄把子、枪杆子的料,一见笔杆子就头疼!”针对这些影响学习的错误观念,李先念经常深入各班组,与大家谈心,鼓励大家端正学习态度,克服畏难情绪。他说:“学习文化知识是掌握军事技术和提高政治理论水平的必经之路,攻不下文化这座堡垒,别的堡垒你就别想夺取它。困难是有的,但并不可怕。雪山草地不是过来了吗?祁连山、戈壁滩不是过来了吗?现在总不会比那个时候困难吧!只要认真学习,多动脑筋,就一定能够攻取文化堡垒,完成党交给我们的学习任务。”李先念对教员非常尊重,甘当小学生,从来不摆首长架子。教员讲课,他认真听讲;教员提问,他踊跃回答;教员布置作业,他按时完成;不懂的地方,他主动请求教员辅导。他常对部下说:过去行军打仗,要纸没纸,要笔没笔,要书没书。现在条件好了,有吃有住,有书有笔,而且组织上还请来了教员,所以我们要抓紧机会,珍惜时间,好好学习。教员的劳动是很辛苦的。他们是我们的老师,我们应该尊重他们。

“新兵营”的成员中,红三十军的指战员占多数。为了加强与来自四方面军总部和五军、九军指战员的团结,李先念特别强调三十军的同志要严格要求自己,一视同仁,决不能垒山头,搞小圈圈。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也是李先念注重的一个方面。他在生活上克勤克俭,以身作则,从不提任何特殊要求。吃穿和大家一样,衣服破了自己缝补,铅笔用到寸把长还在用,稿纸正面写完反面再写……有次,他在散步时看到一大队的同志把吃剩的馒头和羊肉倒在坑里,就把队的领导找到现场,严肃地说:“你们看看,这么好的白面馒头,这么肥的羊肉全倒了,多叫人心疼啊!我们现在的好生活来之不易,是党中央代表想了好多办法得来的,是新疆人民支援的结果。我们千万不要忘记在祁连山中挨饿受冻的日子,要教育同志们把富日子当穷日子过,革命的道路还长着呢!”

1937年12月中旬,李先念奉中共中央的指示去延安。同行的有李卓然、程世才、李天焕、郭天民、曾传六等同志。他们告别了战友,告别了“新兵营”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