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延安保育院小学与《兄妹开荒》的情缘

2013-12-29高耶夫

百年潮 2013年11期

抗日战争时期,随着文化下乡活动的开展和群众文艺热潮的出现,戏剧工作者的面貌首先发生了变化:一改以往热衷于演出《雷雨》《日出》《钦差大臣》等剧目,贪大求洋、与抗日气氛不协调、一般群众看不懂、不为广大群众所欢迎的状况,开始了面向群众、走向工厂、部队、街头农村的改革、创作、演出。1943年3月,中央文委召开戏剧工作讨论会,确定了戏剧工作的总方针是为战争、为生产及教育服务。在这个方针指导下,延安平剧院于当年11月创作排演了反映新生活内容的平剧《上天堂》、秧歌剧《难民曲》,受到观众热烈好评。这一年,陕甘宁边区民众剧团上演了马健龄等创作的秦腔现代剧《血泪仇》,这是贯彻中央文委戏剧运动总方针过程中最早出现的新型剧目,强烈激发受压迫人民的阶级觉悟,在广大观众中产生了深刻影响。

1944年的春节,从农村、部队、工厂满载硕果归来的文艺工作者在延安大放异彩,从初一到十五,各种形式的文艺创作演出连续不断。宝塔山下、延河两岸到处是秧歌戏剧演出,锣鼓喧天,彩旗招展,人潮涌动,欢声笑语,赞誉不绝,有专业文艺团体文艺工作者的演出,也有机关部队、街道学校的创作演出。传统的转九曲、舞龙灯、耍狮子、跑旱船、踩高跷、打腰鼓、霸王鞭,还有劈刀舞棍、耍流星等功夫杂耍,赋以生产、识字、抗日除奸等新内容。舞台上《逼上梁山》《白毛女》《血泪仇》等新剧连台,广场里《睁眼瞎子》《夫妻识字》《捉汉奸》《乌鸦告状》《瞎子算命》《牛永贵负伤》《光荣人家》《组织起来》《兄妹开荒》……一场连着一场。枣庄、裴庄、杨家岭、兰家坪、七里铺、桥儿沟、新市场、南门滩、杜甫川、王家坪、柳树店、党校、留守兵团、西北局、边区政府,到处是秧歌剧演出,到处是围观人群。正月初,由鲁迅艺术文学院编排上演的《兄妹开荒》不到正月十五便被推上了芯子(陕西正月十五社火表演一编者注),受到群众的喜爱,大人、小孩奔走传唱、嬉笑扮相。哪里上演《兄妹开荒》,哪里都被群众围观、赞赏、拍手叫好。

《兄妹开荒》也受到延安保育院小学师生们的欢迎。第一个会唱《兄妹开荒》并将其传回保育小学的是保育生董静同学。她家住在桥儿沟,父亲董文立是边区化工厂的负责人,母亲李廷华是鲁艺的工作人员。鲁艺所在的天主堂大院在桥儿沟沟里,化工厂在沟口,同在沟底小溪以北,其间只隔了几家农户和一滩柳树,两个单位相去不到半里。整风之后,其父被调去边区政府工作局,家仍在鲁艺。整个寒假,董静每天除了完成假期作业,协助妈妈带好弟弟,其余时间便是看鲁艺的叔叔阿姨排戏、练秧歌,看得最多、最喜欢看的便是《兄妹开荒》。从最早排练、彩排、预演、节目审查,她和弟弟都是仅有的观众,正式上街演出后每次修改再排练,也都在她家隔壁前院,音乐一响,她便到场。《兄妹开荒》内容简短,只有两个角色,曲子少,唱词道白顺口精练,容易学又好记,再加上看得多,一出秧歌剧被她熟记下来。

春节的喜庆之后,军民开始了新年度、新目标、新的奋战,董静的弟弟被送去了托儿所,父母上班后,就只有董静一人在家。学校(鲁艺)里的马车要去安塞拉谷秸(用作牲口饲料),董静的妈妈对她说:“你跟车走吧,也快开学了,省得到时候又要找人送你。”就这样,董静坐了一路马车,提前几天回到安塞县白家坪保育院小学。

1944年的寒假,九班五十多人中留校的有8人。赵文英同学负责生活管理,督促起居、室内外清洁整顿、取暖通风、抹冻疮膏等;韩秉义负责生产,领导拾粪、积肥、领羊毛、捻毛线;罗小青管学习,收发作业;我负责清扫院子、厕所、取送尿桶;郭志强和李蜀华(李立)负责给冻伤的同学织毛线手套、袜子,加上李阿毛、雷励,五男三女合住一个窑洞,假期过得欢乐愉快。董静同学提前返校是大家意想不到的,给大家带来新的愉快。大家听她讲春节期间延安的热闹,秧歌剧的精彩、逗乐,耍狮子、舞大刀、钻火圈、过天桥、上刀山的惊险,最感兴趣的是她表演的《兄妹开荒》,一个人又演哥哥,又演妹妹,她演得认真,大家看得入神,给将要结束的寒假增添了许多欢快气氛。后来大家便跟她一起学唱,反正假期没有什么事,除了每天积肥、两小时自习,其余时间都是自己支配。保姆号(舍)门前正好是个拐角,向阳避风,大家在门口一边捻毛线,一边唱《兄妹开荒》,不分兄妹,一起唱,有时故意取笑指着身边旁人将歌词“看你掏地懒洋洋一点儿没使劲”唱成“看你捻线懒洋洋,一点儿没用心”……大家十分开心。赵文英同学唱得最好,学得也快,记得又熟,又能当妹妹,又会当哥哥,毛线还捻得多、捻得好。有一次黄克先生从门前过,和我们一起唱了一阵,大家很高兴。黄先生说:“你们好好唱,开学时给大家演出。”他还说:“我想法给你们找个剧本,不能凭着记忆胡唱。”

2月21日学校开课,新的继任老师是胡楠先生,她鼓励我们演唱《兄妹开荒》,并说唱熟练了挑出两人,开学的时候上台表演。

开课四五天之后的一天下午,黄克先生拿来一本油印的《兄妹开荒》,而且十分高兴地对我们说:“好好学,我支持你们,唱好了开学的时候上台表演!”胡楠先生当时就请黄先生抽时间指导排练,黄先生还找来陈梦璇老师一起指导。陈老师是鲁艺戏剧文学系毕业来校任教的,指导得很仔细、很认真,他说:“‘三八’节开学,演员要挑选固定下来,不能一群人上台。”众人说赵文英唱得好,由她当哥哥,和董静一起演出。胡先生和黄先生都不同意,说有这么多男同学还要女孩子当哥哥。胡楠先生说:“我们班的同学由你们挑、由你们定,你们看谁行,就由谁来当哥哥。”赵文英说由高耶夫当哥哥,男同学中就他唱得最熟,陈先生和黄先生都说这样最好。

剩下一个星期的时间,每天晚饭后,陈、黄两位先生指导排练,晚间点名之后,在胡先生宿舍排练,在三位先生细心、认真、耐心地指导下,我们进步很快。

“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到了,学校里女教师、女职工、女同学占了一半,每年庆祝。今年趁此举行新学期开学典礼,因为刚开课,各班没有充足的时间准备,主要是唱歌,只有我们九班除了唱“三八”妇女节歌之外,还演出了《兄妹开荒》,受到一致好评。梁金生校长说,好好排练,以后有机会代表学校出去演出。

4月4日是中国儿童节。安塞县举行儿童队伍大检阅,安塞县完小(徐家沟小学)、杨家院子小学、化子坪完小、马家沟初小一起联欢,保小全校出动,有县领导讲话,各校演出秧歌、舞蹈、高跷、腰鼓、歌咏、体操表演等,九班同学董静和我代表保小演出《兄妹开荒》,受到热烈称赞。县领导说,这几天召开春耕动员大会,请小朋友再到会上演出……

4月5日是清明节,县上召开春耕动员大会。五乡四邻唱大戏、演秧歌剧、皮影戏、跑旱船、打腰鼓,尽显神通。保小演出《兄妹开荒》引起一阵轰动,广场上人挤人,许多人说看不到,梁校长答应县领导在舞台上再演一场。黄先生临时将唱词中劳动英雄的名字吴满有改成安塞县马家沟的特等劳动模范陈德发,引来县领导和群众的一片欢笑声。女县长邵青华和书记李旺淮拍着我们的肩头连声称赞演得好。邵县长对梁校长说,以后有群众集会还要请小朋友来演,梁校长点头应允。回校的路上,粱校长对黄先生说:“这两天学校的运输队去延安领夏装,你领两个学生一同去延安,找鲁艺的同志帮助指点排练一下,或许能有新意发掘,节目要愈演愈好。鲁艺的人你熟,你去最好(黄先生的哥哥、嫂子都在鲁艺)。正好学校放假,不影响工作,不耽误学习。”黄先生转问我和董静:“听见了没有?”我俩同时说:“听见了。”他又说:“做好准备,到时候我叫你们,你们就走。”

7日一清早,保姆叫醒我们,黄先生已经在门外等着,喝了一碗豆浆,又带了两个馒头,便上路了。我和董静由黄先生和肖先生抱着骑在马上。到了鲁艺,是下午四五点钟,在招待所住下。黄先生便领来了鲁艺的王大化和李波,问我们累不累,我们说不累,当时就让我俩表演《兄妹开荒》。他们俩就细心地一节一节地指导,还一节一节地演示给我们看,教我们踩着鼓点、跟着音乐走动。第二天中午和晚饭后又来指导了两次,路由也来了,他是《兄妹开荒》三个获奖的创作人之一,也是作曲家,因为没有参加演出,一般人只知道王大化、李波。看过我们的演出之后,他说:唱到“站得高来看得远”时要伸展腰躯,提伸上身,以手遮阳向前向远张望;唱“你不信来看这片地,全是我开的”,要拉着妹妹在场上走出几步,手臂伸展画一个大圈,指着脚下眼前的一大片说明这一片地全是今天开的。王大化还说:整个剧情是哥哥逗妹妹,一开始就要交代清楚:“说着人,人就到,看我和她开了个玩笑。”“看我把她逗恼再逗笑。”他还说:开荒的时候,锄头要用力落下,并要向回拉动一下,像个开荒翻地的样子,动作要快、利落、有节奏。李波说:妹妹看到哥哥在地头睡觉,先要惊讶、后是生气,最后知道哥哥在开玩笑,看见哥哥开出的一大片地,要表现出亲昵、依偎,角色心理要把握住、掌握好。

晚饭后来的人更多,黄先生的哥哥、嫂子,罗小青的姐姐,还有安波都来了,很多是黄先生的熟人,第二天我们要走,他们是特意来送别黄先生的。大家一起唱《兄妹开荒》,各自抒发表演体会,他们都成了我们的指导老师。

指导所旁边是托儿所,再过去不远便是宿舍,我发现两天来总有一个阿姨坐在门前小凳上,看我们排练,她当着众人问我:“你不认识我了吗?”我一发愣,她说:“你不是老六、六兄弟吗?”我忽然醒悟,喊了一声:“冼大嫂!”(冼星海的爱人),她马上纠正说还是按以前的约定叫钱大姐(钱韵龄)。众人惊异之际,她解释说:“他就是青救会主任的弟弟老六。”然后她说:“你小了点,还没有妹妹壮实,表演中显得有些拘束,没有放开。”接着对我说:“情绪要放开,她是你妹妹,你故意拿她取笑,把她逗生气,又把她逗乐、逗笑。”这时,有人说这个小妹妹好面熟,像是在哪儿见过,她说:“这是咱们后勤老李的女儿董静,她爸爸在化工厂,是发明‘新华’肥皂和‘丰足’火柴的化学家。学校放假,她住在她妈妈这边,每天看你们排练、演出……”王大化的爱人任颖也指导说:“唱‘咱们何必费大事够吃就算了’;‘你去学女的马杏儿,咱可是不能行’和‘你有劲你去干呀,我休息在一边呀,掏出旱烟吸一袋,快活似神仙’几段时,表情要诙谐、幽默、戏谑,内心是故意撩逗妹妹。”安波、路由、李波、王大化、任颖等一再指点,直到要熄灯,才一一和黄先生告别。

第二天清早动身,黄先生在街上给我们一人买了一个烧饼,我们边走边吃,快到飞机场时,遇到运输队的一匹牲口来接我们,我们一起跟着牲口往回走。到兰家坪要过延河,4月的河水还是很冰凉的,正在脱袜时来了一辆马车,黄先生打算交涉让我和董静坐车过河,不承想赶车人跳下来说:“黄先生,您没认出我呀?”原来是保小第一班毕业的邓维琛,他从自然科学研究院中学部毕业后,自告奋勇给学校赶马车(日本投降后赶着骡子去了张家口,打太原时,已经是某部炮团负责人,成为攻打太原的战斗英雄),我俩和三位先生坐着马车过了河,一路坐回学校。因为是空车,跑得很快,运输队远远落在我们后面。大约下午4点就回到学校。

为纪念“四四”中国儿童节,学校举办了儿童队伍大检阅、儿童作业展览、春季体育运动比赛等活动。结束后,9号颁奖,晚上各班演出,我们又演了《兄妹开荒》,获得阵阵掌声,反映说一次比一次演得好。

1944年秋季的安塞县庆丰收大会,年底召开劳模大会,我们都去演出,好几次都是连演两场,腰鼓打开一个场地,邀我们广场演出,外圈的群众、老人、孩子看不到,我们又去台上演,那时没有扩音设备,嗓子都快喊哑了……

1945年是一个胜利年:抗日战争进入反攻阶段,中共中央胜利召开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8月,日本帝国主义无条件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结束,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取得最后胜利。这一年我们保小第九班毕业,8月初升读延安中学,成为延中十二班一件不小的喜事。入冬,延安中学组织秧歌队,曹达、王刚两位教员找我和董静在班主任老师杜谈的宿舍谈话,通知确定我俩假期留校参加学校秧歌队,演出《兄妹开荒》。当场演示一遍,各人的道白、唱词都还基本记得,他俩很满意,说到时候再排练熟悉熟悉就行。就这样,事情定下来了。

谁知,不到放假,学校通知我临时离校,说另外有事,秧歌队决定九班同学孙学甫扮演《兄妹开荒》的哥哥。他和董静在小学就认识,但孙学甫年级比她高,几乎没有说过话,现在一起配戏,怎么都感到拘束,况且一个早已熟悉,一个才学,不好沟通,不好协调,两个人都感到为难,都希望换人。权衡再三,确定另找妹妹,由九班同学李骏换下董静扮演妹妹,兄妹二人都是新角、初演,但都看过鲁艺的演出,熟悉剧情,都是文艺爱好者,同在一个班,彼此交流切磋也十分便利,经过努力排练,进步很快。学校又请鲁艺的“妹妹”李博同志专门指导排练一次,在细微的指导纠正下演出效果十分真切。由于演出的专注、投入,扮相优美、逼真、情趣意味真切、人物刻画得惟妙惟肖,获得较好的演出效果。边区政府、西北局、枣园、杨家岭、八路军总部、联防司令部……所到之处围观群众交口称赞:“和鲁艺一样”“鲁艺回来了”(日本投降后当年11月鲁艺已开赴东北)。延安中学秧歌队的演出受到延安军民的空前赞许、欢迎。

1947年,胡宗南军进犯延安,边区军民奋起自卫。延安中学奉命组成陕甘宁边区第四后方医院(后改为西北野战军第四野战医院),参加了转战陕北“三战三捷”的伤员救治,随军转战6000里,年底获得“节约救灾爱护伤病员的模范”锦旗,集体记大功一次。10月初,清涧战役后,野战部队转入休整,开展“诉苦”“三查”——被誉为新式整军运动的冬季训练。医院抽调十二三人组成工作队,负责管理教育俘虏,协调各所业务技术训练、沟通医疗护理进度,排练短小节目,活跃战地休养生活,宣传土地政策,组织群众生产支前,深受伤员群众欢迎。多数伤病员是边区境内的子弟兵,强烈要求演出《兄妹开荒》,当时没有这方面的准备,临时将曾经演过《兄妹开荒》的我和李骏拉在一起,稍事排练就出场演出,满足了伤病员的要求,驻地群众也大开眼界,既沟通了军民情谊,也推动了群众的生产支前热情。

1949年5月20日西安解放,医院接收了一大批伤员,紧接着扶眉战役打响,医院带着大批伤病员紧急转移,东去临潼,在雨金、尖角、南屯、相桥、栎阳、粟裕庙一带展开就地治疗。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为了庆祝新中国的成立,医院组织秧歌队,排练了大型歌剧《刘胡兰》、秧歌剧《周子山》和其他宣扬胜利的节目,到各所驻地演出,与当地群众联欢。华野十九兵团西渡入陕,与部队同台演出,欢庆胜利,向英雄部队学习。在二所演出时,伤病员要看《兄妹开荒》。没有剧本,没有准备,根据记忆,临时排练,由我和王涛英出演。王涛英看过《兄妹开荒》的演出,学演妹妹掌握得很快,只一下午的排练,晚上就上台表演,获得伤病员及群众的齐声称赞。正月十五,欢庆达到高潮。县城里锣鼓喧天,医院的秧歌队、五乡四邻的民乐班子、社火队和兵团某部的秧歌队齐集县城,大街小巷人如潮涌,人流涌向县政府,“拥政爱民”活动空前高涨,小节目《兄妹开荒》推上广场,与野战军的《冲锋快板》受到一致赞誉好评。

六十多年过去了,当年由王大化、李波、路由等创作演出的《兄妹开荒》轰动了延安。保小学唱、演出《兄妹开荒》,从1944年开始,一直演到新中国成立。保小与《兄妹开荒》的深厚情缘,至今令人难忘。

(编辑 王鸽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