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议学习动机的形成和迁移
2013-12-29郑瑛
考试周刊 2013年38期
摘要: 学习动机强,学习效果就显著。在教学中,教师要准确设置目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动机形成和迁移;建立良好师生关系,引导积极归因倾向,提高动机水平,使学生能愉快地进行学习。
关键词: 学习动机形成迁移
学习动机是指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是激励和指引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需要。学习动机强,学习积极性就高,学习效果就显著。学习动机与学习兴趣密切相关。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我们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促进学生学习动机的形成和迁移,使学生能愉快地进行学习。下面仅就学习动机的形成和迁移谈谈看法。
一、设置目标,树立榜样,促进动机形成
哲学家费尔巴哈说过:一个人有了目标就是有了一个牢固的根据和基础,最大的不幸就是漫无目的。教学中我们首先要给学生确定明确而具体的学习目标,引导学生朝着目标努力。设置目标时应由易到难逐步呈现,同时要创设具有适宜难度、需要学生努力克服而又力所能及的学习情境,以使学生能够从中学到知识、技能。比如,在教学中餐摆台之摆放餐具时,第一项就是让学生学习摆放骨碟,而骨碟的摆放看似简单,操作起来却不是那么容易,涉及以下几个步骤:1.操作者站立的位置和姿势;2.左手托托盘的方法;3.右手持骨碟的姿势;4.骨碟摆放台面上的位置和方法;5.骨碟与骨碟之间的间距等。
这其中最难控制和掌握的是最后两个步骤。教师在摆放骨碟这个环节的教学时,先完整做示范,让学生形成感性认识,然后按照以上五个步骤逐项设置目标,教师按照每一项目标的要求一边讲解一边演示,当学生完成了前一个步骤的学习后,再进行下一个步骤教学。尤其要侧重最后两个步骤的训练,教师及时评价、鼓励,以致全体学生都能完整、规范地摆放骨碟。有过失败经历的学生更应从小的、比较容易实现的目标着手。一个个目标的实现,会使学生获得成就感,体会到学习的意义。没有什么比成功更能增加满足的感觉,也没有什么比成功更能激起追求进一步成功的努力拼搏的斗志。首先,在教育实践中,对力求成功者与避免失败者要区别对待,做到因材施教,因人而异。前者可以通过给予新颖且有一定难度的任务、创设竞争情境、严格评定分数等方式激起其学习动机;而对于后者则要创设少竞争或竞争性不强的情境,如果取得成功则要及时表扬给予强化,评定分数时要求稍稍放宽些,并尽量避免在公众场合下指责其错误,使其逐步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以促进动机的形成。其次,要树立榜样。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有了榜样,学生就有了人生追求的目标和方向。通过一定的榜样强化学生相应的学习行为或学习行为倾向,从而促进学习动机的形成。榜样的设置不能高不可攀、遥不可及,否则起不了榜样的作用。最简便的方式就是以身边相对优秀的同学为榜样。
二、激发学习兴趣,促进动机迁移
学习兴趣是推动学生积极主动地寻求知识的原始动力。一旦学生有了对自己学业的兴趣,就会在学习活动中伴有愉快的情绪体验,就不会觉得学习是一种负担,从而产生进一步学习的需要。为此,教师要做到:第一,设置积极诱因。在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教育措施中,教师所提供的奖品、表扬等都是积极的诱因。恰当的表扬和奖励比批评与指责能更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学生获得成就感增强自信心。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奖励,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促使学生由外部动机向内部动机转换。比如,在学习餐巾折花时,男生很不感兴趣,但是他们对折纸却很感兴趣。折花、折纸既有相同之处,又有不同之处。教师可以这么做:在教学指导、示范之余,让同学们分成两组,其中一组用餐巾进行折花,另一组用纸张折同样的花,完成造型后,杯花插在酒杯里,盘花摆在盘子上,让大家观赏、点评。通过比较不难发现,餐巾折花无论从艺术性的角度,还是观赏性的角度来说,都更优于折纸,从而激发了学生餐巾折花的兴趣,将折纸兴趣迁移到餐巾折花的学习中来。另外也可以这么做,把折叠美观的餐巾折花作品陈列在操作室,标注上操作者的姓名,供大家欣赏,这相当于采用了表扬和鼓励的教育措施。这样做不仅会进一步激发同学们努力学习餐巾折花的兴趣,积极练习,而且会促使同学们主动走上社会,通过多种途径学习学校尚未教过的餐巾花的折法。
第二,善于发现学生的潜在兴趣。潜在兴趣产生于内部动力,内部动力来源于教师尊重学生的学习愿望和取得成就的需要。每个人都渴望有所成就,一旦证实了自己的成就而产生成就感之后,就会兴趣盎然,干劲十足,情不自禁地要求更上一层楼。尤其在培养学习成绩相对落后的学生方面。通常情况下,学生成绩之所以落后,除了学习基础的原因外,主要是因为学生没有将心思放在学习上。因此,教师要及时抓住学生的闪光点,挖掘其潜在兴趣,将学生对其他活动的积极性迁移到学习活动中来。比如,有些学生平时喜欢掰手腕,在教学托盘环节时,利用学生喜欢比手劲这一兴趣,提出以下问题:假如只用左手托起装有各种物品的托盘,你能有多大劲?又能托起多久?并且能否做到在没有外力的帮助下,仅凭左手手指在托盘底下的挪动,来掌握托盘内物品的重心,使其保持平衡,不至于翻盘?以此将学生扳手劲的兴趣迁移到托托盘的兴趣中来,进而教给学生托托盘的方法。第三,展示教师个人风采,不断促进学生保持兴趣。教师的个人风采也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迁移。所以,教师精神要饱满;形象要自然大方、端庄、整洁;板书要条理清晰;实验仪器要井然有序;操作要准确、迅速合乎规范;语言要“字斟句酌,准确精练”,更要“抑扬顿挫,幽默风趣”,使学生在教师魅力的吸引下,将兴趣和积极性迁移到学业中来,在美的氛围中保持兴趣,愉快学习。
三、建立良好师生关系,引导积极归因倾向,提高动机水平
情感智商理论研究者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博士丹尼尔·戈尔曼通过大量跟踪研究证明:“情感对我们的影响是无所不在的……情感决定着我们智能的发挥程度,决定着我们人生的成就。”在教学中常有这种现象,学生喜欢哪位老师,与哪位老师有感情,则喜欢听这位老师的课,对该门功课也特别感兴趣,作业能认真完成,课堂气氛也特别好。教师坦诚和蔼的性格、真诚关怀的态度、热情饱满的情绪及对学生适度的宽容,都能使学生对老师及其所教的学科产生喜爱之情。“亲其师,而信其道。”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利于营造积极、愉快的学习氛围,使学生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这就要求教师努力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教学氛围,并走出课堂,贴近学生,关心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真诚帮助学生解决学习、生活上的困难,了解学生的思想,正确对待学生的缺点、错误,加强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做学生的良师益友,用真挚的爱心唤起学生的共鸣,用自己的言行、表情传递给学生亲切、鼓励、信任、尊重的情感信息,以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促进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提高动机水平,形成积极归因倾向。归因倾向是后天形成的,教师要及时发现并矫正学生的消极归因倾向,肯定和强化其积极归因倾向,以便对学生今后的情感、期望及相关的学业行为产生良好的动力作用,有助于激发和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特别是有一些学生往往将失败归因于自己根本没有成功的能力,此时教师应及时引导学生积极归因。比如,人们总是认为职业中专的学生是失败者。对学生本人来说,他们在过去的学习经历中常常失败,导致产生学习无助感,认为自己无力避免失败,也就不愿追求成功。在教学中,教师的首要任务就是投入真情,与学生建立良好关系,取得学生的信任,之后做好学生的心理引导工作,帮助学生改变成败观,使他们明确在文化知识的学习方面,职业中专学生也许弱些,但专业技能的学习方面,对于刚刚踏进职业中专大门的学生来说,都是零的起点,只要努力,就能彰显出自己的能力所在,就会成功。因为一个人的能力不是仅凭一次考试、一张试卷就能决定的。同时,要侧重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方面的培养,对学生的每一个学习行为给予及时反馈与评价,并经常组织一些技能竞赛、技能等级考核等,以促使学生保持较高的学习动机水平。
总之,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时刻注意学生学习动机形成和迁移的培养,使学生的学业行为保持较高的动机水平,这样有助于学生更好更快地掌握知识、技能,塑造良好的自我形象,为投身祖国建设做好多方面的准备。
参考文献:
[1]李红主编.西南师范大学出版.心理学,2004.9.
[2]彭呈军责编.教育心理学考试大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20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