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期背景下职业学校德育工作刍议

2013-12-29彭敏

考试周刊 2013年38期

  摘要: 职业学校生源特征决定了学生素质普遍不高,加之网络及各种媒体的影响,学生思想趋向多元化、复杂化,给学生管理带来了较大的困难。文章从创新德育教育理念、拓展德育教育渠道、协调德育教育关系等方面,对班主任如何做好职业学校学生德育教育工作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职业学校班主任德育教育
  
  当前,职业教育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每所职业学校都以其独特的办学理念和办学特色抢占市场份额,各出奇招,各显神通。职业学校生源特征决定了学生素质普遍较低,加上网络及各种媒体的作用,学生思想趋向多元化、复杂化,给学生管理带来较大的困难。班主任是学校德育工作的具体实施者,职业学校的班主任要加强对学生德育工作的思考,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充分发挥班主任在学生德育教育中的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一、创新德育教育理念
  (一)了解学生,有的放矢。只有全面地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德育工作才能做到有的放矢。首先,要了解和理解学生的思想和精神现状,这些学生进入职业学校学习,少数是出于兴趣爱好,大多数是怀着遗憾踏进学校大门的,中考的失落、理想和现实的差距,多数学生的价值取向陷入盲区。其次,要认真做好每个学生的家庭环境、学习动机、思想道德水平的调研,进行较准确的评价,为制订合理可行的德育教育实施方案提供依据。第三,要善于贴近学生的内心世界,注重师生间的情感交流,进行适度的情感投入,采取关心、关注的方式提高情感渗透教育的效能。第四,要善于发现和关心问题学生,在教育实践中,对个别问题学生,应积极主动地关心关怀,了解学生的内心需求,为问题学生排忧解难。
  (二)捕捉亮点,因势利导。要善于捕捉学生身上的亮点,俗话说: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每个学生都有其个性、长处,班主任要善于捕捉学生身上的优点,赏识教育是重塑学生自信心和树立良好价值取向的重要手段。学生的闪光点是学生提高思想素质,不断进步的起点和有利条件,也是学生抵御不良思想侵蚀和诱惑的屏障。首先,对学生的长处要在发现的同时,进行充分的有效利用。其次,重视学生业余爱好的培养,通过学生的自我体现,提高学生的德育水平。通过调查分类,组建兴趣小组,并进行活动指导,然后通过竞赛、成果展示等形式,有利于学生树立自信心,积累成就感,有助于学生认识自我,确立良好的思想道德目标。最后,对班级出现的好人好事,无论这个学生以往的表现怎么样,都要大力宣扬,树立思想道德教育的学习典范,让学生在平常的学习生活中体会到道德规范的存在和约束。
  (三)角色换位,促进发展。班主任在班级管理和德育教育中,应积极鼓励和引导学生参与德育工作目标的制定、实施、评价等工作。第一,注重让学生搜集德育教育的素材,使学生通过对素材的搜集整理,深化对材料的真实性的认识。第二,让学生参与德育目标和实施计划的制订。通过让学生参与德育目标和计划,可以真实地反映出学生的真实愿望和需要,增强了德育实施的可行性,也可以增强其履行责任的自觉性。第三,让学生参与德育工作的评估。让学生作为德育工作的评估者,有助于他们回顾和总结自己的思想变化,寻求不足,对更好地推进德育工作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二、拓展德育教育有效渠道
  德育工作不是以单纯的条条框框约束学生的道德行为,单方面的灌输,严重影响了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因为职业学校的学生具有模仿性、依赖性、可塑性较强、自制能力差等特点,所以德育工作要注重方法,从学生的公德教育、行为养成、职业素养等方面综合教育。
  (一)加强公德教育,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学生是社会中的个体,其在学校的一言一行代表了学校的形象,走出校门,走向社会,个体的形象就代表了整个社会的形象。因此,在校期间,学校重视社会公德教育,要把教育学生正确佩戴胸卡、服装整洁、讲究卫生、爱护公共财物,不抽烟喝酒、不打架斗殴、不践踏草坪等作为德育工作的重心来抓。
  (二)加强常规教育,强化学生的行为养成。学生行为的养成,是一个长期努力的过程,需要德育工作者耐心、细致地工作。平时要结合《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细化评比标准,对学生的言行举止进行量化,从学生的仪容仪表、在校纪律等方面抓起,逐步提高学生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能力。
  (三)加强品德教育,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作为职校生,职业道德教育也应作为德育工作的一方面。在实际工作中应结合企业文化,借鉴企业管理,从严要求学生的言行,在实际工作中要注重对学生完成任务的情况进行评价,让学生知道“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的奋斗目标。
  (四)加强心理教育,使学生具有健康阳光的心理。职业学生所处的年龄段是一个人发展的关键期,是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意志品质形成的关键期。但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和自我意识等方面可能会遇到或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有些问题如不能及时解决,将会对学生的健康成长产生不良的影响,严重的会使学生出现行为障碍或人格缺陷。因此班主任要根据学生实际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驱散成长中的各种迷雾,指导其健康成长;良好的心理品质和意志品质的养成可以贯穿人一生的发展,使人受益终生。
  三、协调德育教育关系
  对学生的德育过程中,要想收到良好的效果,还要注重纵向和横向的联系,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形成教育的整体网络,使班级建设稳步前进,形成良好的班级氛围,使之成为学生德育教育的摇篮。
  首先,班主任应加强与校、系、团委、学工处的联系。把对上级的工作安排、学校整体规划的理解与执行,作为班级建设的目标。其次,班主任工作需要得到各科任教师的配合。要主动并定期向各科老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以便掌握学生的主要动向。做到经常交流,共同配合,齐抓共管,使班级各个方面获得进步。再次,班主任还要与学生家长保持联系,如电话交流、家访、召开特殊学生家长会等。这样,一方面了解了学生的家庭情况,以便“对症下药”。另一方面是获得家长对班主任工作的理解,通过共同商议解决对孩子的德育教育问题,改变一些家长的片面观点和不正确的育人观念。
  总之,职业学校应该把德育作为一项长期的、重要的任务来抓。在新的形势下,职业学校的学生管理必须坚持“先成人、再成才”的指导思想,职业学校的班主任应该不断地摸索班级管理的规律,科学地运用恰当的教育方法,真正肩负起德育教育第一实践者的责任。
  参考文献:
  [1]李尚群.高校德育的现代困境[J].高等农业教育,2004.
  [2]徐隽.从问题视角看高职德育[J].职业技术教育,2008.
  [3]石伟平,徐国庆.以就业为导向的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理论探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
  [4]丽霞.重视高职道德教育造就高素质人才[J].现代企业教育,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