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数学自主学习效率的策略
2013-12-29刘艳辉陈扬浩
考试周刊 2013年38期
“自主学习”是与被动学习、机械学习、他主学习相对的概念。自主学习不仅有利于学生提高学习成绩,而且是个体终身学习和毕生发展的基础。因此,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要尽可能地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效率。
一、更新教育理念
一要给学生营造积极的课堂环境和氛围。比如,在三视图的学习中,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在课前找一些小灯笼、各种漂亮的小瓶子等,装饰教室。在上课时让学生从不同角度看这些小饰品的投影是什么样的,进一步思考和总结三视图的特点。二要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教学中我们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把自己当做学习的主人,充分发挥主体作用。例如在几何体的面积的教学中,我们可以让学生在课前制作一些简单的几何体,带上剪刀,在课堂上通过分割和组合的方式自主探索几何体的表面积公式。这样,学生对自己推导出来的公式印象自然很深刻。
二、通过师生互动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
一要转变角色。教师要能够从“台上”走到“台下”,由“教师”变成“学生”,把三尺讲台打造成学生表演的舞台。二要实施有效的控制。很多教师不敢在课堂上实施“自主学习”,害怕“一放就乱,一统就死”,课堂乱成“一锅粥”。其实,“自主学习”不是“放任自流”,只要有效控制就不会使课堂乱成“一锅粥”。所以,在学生自主学习时,教师首先要让学生明确目的,引导学生围绕目的进行探究;同时教师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一旦发现问题,要给予学生适当的点拨,以保证达到学习目的,提高自主学习效率。其次教师在整个自主学习的过程中要对学生表现出充分的肯定,使他们对自主学习充满信心。再次是教师要在学生的自主学习过程中实行问题管理。对大部分高中学生而言,数学学习是一个老大难问题,在平时的学习中问题很多。所以教师在学生自主学习中既要鼓励学生提问,又要营造“怎么想就怎么问,怎么疑就怎么问”的课堂氛围。用亲切的微笑和语言使学生放开胆子,用及时的表扬使每个学生都能打开话匣子,提出自己的问题,说出自己的疑虑,使整个教学过程成为质疑和探究的过程。同时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要灵活处理。在数学课上,学生提出的问题会比较多,教师在有限的时间里不可能一一解答,所以,教师要考虑清楚哪些是需要教师提示或回答的,哪些可以由学生独立思考,哪些可以由小组讨论探究。教师还要通过学生提出的问题分析学生在本节课中,甚至是以前的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要引导学生思考比所提问题更深的知识,使学生能够得到长足发展。
三、教给学生自主学习的策略
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如果没有掌握一定的学习策略,即使有较强的学习动机,学习也不可能得到大幅度的进步,因此数学教师就要教给学生学习、思考、创新等方面的具体自主学习策略。一是要使学生学会质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不断设置悬念,引起学生认知上的冲突,并适时教给学生发现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让学生在不断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中获得新知,充分体现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二是使学生学会确定学习目标。学生要学会自主学习,首先要学会确定学习目标,知道自己在这节课中要掌握哪些知识点。一般情况下,每节数学课的知识点都比较清楚,学生可以先大概浏览一下,然后制定学习目标,有了目标,再根据目标选择学习方法。教师在传统教学中喜欢给学生制定好学习目标和学习方法,这种“硬塞”的学习目标往往不被学生认可,从而降低了学习效率。而学生自己提出学习目标却能有效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效率的提高。所以,在日常教学中,应帮助和教会学生制定学习目标。三是使学生学会自我评价。经过近几年的高中数学教学,我发现很多高中生,尤其是成绩较差的学生,往往对自己缺乏理性认识,总认为自己怎么也学不好。所以,我们要让学生认识到自己在学习中的进步,让他们清楚每个人的知识都是逐渐积累起来的,不可能一蹴而就。要让他们在自我认可的基础上对自己做出正确的评价,这个评价既是对自己的肯定,又能为自己今后的学习指明方向,从而达到自我调控的目的,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
总之,在高中阶段,学生的数学成绩可以说决定了他们的高考结果,所以,好的数学学习方法无疑是提高成绩的关键。仅仅靠搞题海战术显然是不行的,只有那些会学习的学生才可能有更好的发展。“今后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那些不会学习的人”,所以,自主学习能力尤为重要,学会了自主学习会对学生的一生产生深远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