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文教学中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2013-12-29张淑珍

考试周刊 2013年38期

  摘要: 在语文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树立学习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
  关键词: 语文教学习惯养成培养方法
  
  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说过这样一段话:播下一种理想,你将收获一种行动;播下一种行动,你将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你将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你将收获一种命运。由此可见,习惯在人的一生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好习惯受益一生,坏习惯贻害终生。而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则更为重要——它是提高学生全面素质,发展学生综合能力的基石。
  我国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培养良好的习惯。”“教育的宗旨原来如此,养成能力,养成习惯,使学生终身以之。”语文是各学科的基础,中学语文教师则更应该努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的习惯,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也说过,语文教学的任务就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因此,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着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作为一名中学语文教师,我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
  一、养成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的习惯。俗话说:台上十分钟,台下十年功。要想学好一门学科课,单靠课堂上短短的45分钟是不够的。我要求学生在课前先预习课文,通过查找资料和工具书,了解作者及其写作背景,掌握生字词,初步了解文章的内容。这样上课时就能高效率地掌握重点,突破难点,解决疑点。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孔子的话就充分道出了课后及时复习的重要性。因此,我要求学生在每一节课完成后,把当堂的知识通过背诵或做题的形式巩固一遍,以达到温故知新的目的。
  二、养成每天背诵一则名言警句、每天阅读欣赏一篇美文的习惯。在接任初一语文课的时候,我从一开始就要求学生背诵名言警句,并指导学生阅读欣赏好文章。因初一的学生自觉性还比较差,所以,开始的时候,我先指定人每天轮流在黑板上抄写励志的格言警句,到上课时让大家齐读两遍,再快速理解记忆。然后,我让指定的同学把自己在课下找的好文章朗读给大家听,再让学生谈谈听后的感受:文章美在哪儿,是语言、句子、选材、主题,还是修辞、构思、谋篇布局?听了这篇文章,你从中学到了什么——作文或做人。
  三、养成讲普通话的习惯。我除了在课堂上重视学生的朗读,让学生多读课文,训练学生在朗读中咬准字音,读出语气的强弱、语调的轻重与节奏的快慢、感情的投入外,还要求学生在平时的说话中尽量讲普通话。要想学好普通话,就要有自信心,坚信自己有能力也有条件学好普通话;还要有勇气,不怕别人说,不怕别人笑。我还向学生推荐了《演讲与口才》这本书,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普通话。
  四、养成写好字的习惯。由于前些年应试教育抓得紧,学生的作业量大,再加上近两年电脑的普及,火星文的出现,目前中小学生的字每况愈下,有的甚至惨不忍睹。我认为,一名中学生若能练得一手既潇洒又规范的钢笔行楷字,将会终身受用。为了让学生写好字,我要求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每天坚持练半个小时的钢笔字。一个学期后,学生的字大部分有了显著进步。
  五、养成查工具书的习惯。我要求学生人手一本字典,无论是读书写字,还是做题写文,只要遇到不会的或记不准的字词,就马上翻开字典查一查,掌握字词的音形义,以便下次灵活运用。预习时,让学生学会自己凭借字典词典,给课文中的生字词正音、释义;同时培养学生通过注释及查找资料的方式理解语句含义,领会文章内容的好习惯,让工具书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从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六、养成质疑解难的习惯。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孟子曰: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在课堂教学中,我鼓励学生大胆质疑,积极探讨,畅所欲言,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同时,还让学生联系新旧知识,进行纵横比较,养成深思质疑的习惯。一旦这些习惯成了学生的自觉行为,其合作、探究的能力也就形成了,其创造性也就被挖掘了出来。
  七、养成读书看报、摘抄做笔记的习惯。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再阅读。因此,要想丰富学生的知识,拓宽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就必须重视课外阅读。所以,我常向学生推荐《读者》《青年文摘》《少年文艺》《中学生阅读》等优秀刊物和一些中外名著,引导学生认真阅读,以使每个学生都养成课外阅读的习惯。有位名人说:不动笔墨不读书。我从初一起就很注重培养学生在打开书本的同时立刻拿起笔的习惯,就如人们一端起饭碗就立刻拿起筷子那样。经过反复训练,学生读书时动笔就成了习惯。
  八、养成留心观察事物,坚持写日记的习惯。有些学生一到写作文,就唉声叹气。用他自己的话说是绞尽脑汁、苦思冥想也写不出来。为什么呢?脑子里空空如也。鉴于这种情况,我从初一开始,就要求学生坚持写日记。写什么,怎么写?就写自己身边熟悉的人和事。每天上学放学的路上,来到学校,回到家里,星期天出去玩,都要留心观察,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都真实地记录下来。一方面为写作积累素材,另一方面为生活积累财富。天长日久,便能养成留心观察勤于动笔的习惯了,写起作文来,再也不用绞尽脑汁、搜肠刮肚了,而是信手拈来、得心应手、一气呵成了。
  九、养成善于利用身边学习资源的习惯。首先,我引导学生正确利用网络查找资料,阅读美文,培养其获取信息的能力。其次,我抓住学生爱听流行歌曲的特点,借助歌曲,让学生欣赏一些具有古典诗词之美的好歌词,如《青花瓷》《水调歌头》《念奴娇》等,以此提高学生鉴赏诗词的能力。再次,我还利用学生爱看电视剧的心理,引导学生多看一些由古今中外的文学名著改编的电视剧或电影,如我国的四大古典名著《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国外的《战争与和平》《简·爱》《乱世佳人》等。
  总之,多一个好习惯,心中就会多一份自信;多一个好习惯,学习就会多一条捷径;多一个好习惯,人生就会多一次成功的机会;多一个好习惯,生命就会多一份创造美好的能力。教育工作者要努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学生紧抓良好习惯的风帆,在知识的海洋中乘风破浪,顺利前行,最终到达成功的彼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