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进行提问

2013-12-29余珍

考试周刊 2013年38期

  问题是思维的起点,若课堂没有问题,则学生的思维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课堂提问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有效的课堂提问不仅可以激活课堂,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引导学生开展学习活动,掌握知识,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而且能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发掘学生的学习潜力,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提高学习效率。
  一、提问内容要精心设计
  自把培养思维、开发智力作为教育目标以来,课堂提问优化设计已经作为一门专门的教学艺术,受到教育专家和广大教师的重视,善教者,必善问。精心设计课堂提问已经成为每个优秀教师的必备技能。
  语文教学要促进学生的整体发展。作为实现语文教学整体目标手段之一的课堂提问应该使学生产生情趣,理解内容,发展智力,受到教育。问题设计要从整体目标出发,考虑到语文教学的整体效应。如教学《你们想错了》一课时,我设计了这样的问题:“‘你们想错了’中的‘你们’指的是谁?他们是怎样‘想’的?为什么说他们这样想是‘错了’?”这几个问题的提出,促使学生全面阅读,把课文中的内容连贯起来思索,从而理解方志敏的好品质,体会文章的中心,达到教学目的。
  1.提问内容要有思维价值
  如果所设计的问题过于简单,仅停留在简单的是非选择上,学生的思维能力便难以得到提高。因此,精心设计具有思维价值的问题,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思考兴趣,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提高思维能力。那些精于设问之道的名师常常能独具眼力,在易被常人忽视之处,捕捉到具有较大思维价值的问点。例如在执教《凡卡》一文时,以凡卡的信爷爷能否收到这个中心,我设计了这样一组问题:凡卡的信爷爷能不能收到?为什么?联系爷爷的处境想一想,如果爷爷收到了凡卡的信,能不能改变凡卡的处境?为什么?这又说明了什么?这些问题显然具有较大的思维价值,能帮助学生深刻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
  2.提问要明确具体
  提问是为了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因此提的问题只有明确具体,才能为学生指明思维的方向。如在执教《穷人》一文时,我先问学生:“对课文用‘穷人’作题目,你们有什么想法?”学生回答:“因为桑娜是穷人,所以用‘穷人’作题目。”“因为桑娜收养的是穷人的孩子,所以课文题目叫《穷人》。”显然,学生在回答这个问题时存在困惑。于是,我接着提出这样的问题:“这篇课文着重写的是桑娜,为什么不用‘桑娜’为题,而是用‘穷人’呢?谁能从课文描写的人物和事件中去仔细想一想,找到答案呢?”这样的问点明确具体,学生经过思考后有所悟:“课文描写了三个人物,他们都是穷人。”“课文叙述的事情都发生在穷人之间。”在此基础上,我进一步追问:“作者描写这些穷人,叙述穷人之间发生的事,为的是什么?”学生恍然大悟:“为了歌颂穷人的高尚品质。”
  二、选择提问的最佳时机
  1.在内容的关键处提问
  所谓关键处,是指对全篇课文的理解有重要作用的地方或学生不易理解的词、句、段,抓住这些地方提问,可以牵一发而动全身,对理解课文、体会感情有重要作用。如学习《詹天佑》一文,抓住课文的中心句是学习全文的关键,我围绕中心句设计了一系列问题:全文的中心句是什么?“杰出”是什么意思?这句话是什么意思?课文围绕中心句写了哪些内容?重点写了什么?从哪些词句可以看出詹天佑是杰出的工程师?詹天佑的爱国思想表现在哪里?以上设计的一系列问题,都是围绕全文的中心句引发的,首先让学生读懂中心句,初步明确课文的中心,然后弄清围绕中心句所写的内容,使学生理清文章的思路,同时又对学生进行逻辑方面的训练,最后抓住关键词语,把握课文的中心。
  2.在内容的变化处提问
  内容的变化处往往是作者匠心独运之处,是读者发掘其内涵的关键处,也是学生由于受知识、阅历的局限容易忽略之处。教师应抓住这一时机设疑激思,引导学生的理解向纵深拓展,如《丰碑》一文,作者在描写时运用了衬托的手法,抓住将军错怪军需处长的一系列细节,从侧面塑造人物形象。在处理这一环节时,我抓住将军的动作神态由“愣、抽、抖、怒”到“愣、湿润、举、敬”一系列变化,设计了这样的提问:将军两次发愣有什么不同之处?将军的动作神态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再读课文,进一步深入理解整个段落,弄清将军的动作神态变化,是因为将军被军需处长的感人事迹所震撼。这样的思维过程使学生体会到军需处长的那种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高贵品质,从而不但深刻地理解了课文,体会了作者的思想感情,而且培养了用整体联系的观点思考问题的能力。
  3.在内容的空白处提问
  作者写作时为了行文简洁,文章的节奏有起伏变化,或者根据审美感受的需要,将文章的某一部分写得比较简略,给读者留下了思考的空间。如《丰碑》一文,有三处思维空间:①有人告诉将军这“位冻僵的老战士就是军需处长”后,“将军愣住了,久久地站在雪地里”。他这时可能想些什么?②军需处长牺牲前,坐在光秃秃的树干下想到了什么?③当红军战士穿着军需处长发的棉衣走过这座晶莹的丰碑时,他们可能想到什么?说些什么?文章的这些空白之处,正是训练和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有利空间,组织学生对其进行扩充和延伸想象,使概括叙述具体化,没有明示的内容多样化。更重要的是让学生的思维以此为源点,辐射式展开,深层次发挥,在充分理解课文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思维的创新能力。
  总之,提问是一种经常使用的教学手段和形式,增强课堂提问的科学性十分重要。一堂课中一个巧妙的提问,常常能收到“点击关键,一问传神”的效果。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科学地设计并进行课堂提问,优化课堂结构,真正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而展示教师的教学艺术,显现教师的教学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