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形式美法则在手工课构图构成中的运用

2013-12-29李蜀卫李小坤

考试周刊 2013年38期

  摘要: 形式美法则对提升手工作品的高度和深度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其在手工制作中主要体现在由变化与统一衍生出来的节奏韵律、对比与调和和多样统一等方面,合理运用这些法则能使手工作品更有创意,更独特。
  关键词: 形式美法则手工作品运用
  
  美术中的手工课作为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的重要内容,对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审美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具有极大的启迪、培养和塑造作用,不论是在师范学院学前教育,还是初中、小学的基础教育,都对学生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有着非常强的影响力。
  手工制作课顾名思义是用手制作,其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的实践能力,在制作的过程中训练学生手、脑、眼协调并用的实践能力,同时培养学生感觉与思维相互渗透的综合能力。促使眼、手、脑统一,训练学生形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其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联系生活实际,提升学生审美水平。在实际教学中,学生积极性很高,作业完成得很好,很有成就感,但在较专业的美学素养方面有所欠缺,主要体现在形式美法则在作品构图的运用上。
  一、形式美的概念
  美,是每一个人追求的精神享受。
  形式美法则是人类千百年来通过观察自然界客观存在的美的形象,总结归纳提炼而成的。任何一件有存在价值的事物,必定具备合乎逻辑的内容和形式。在现实生活中,人们由于所处经济地位、文化素质、民族习俗、生活理想、价值观念等不同而具有不同的审美观。然而单从形式条件评价某一事物或某一视觉形象时,基于这种内容和形式的美或丑的体会在大多数人中间有着一种基本相通的共识,这共识是人类在创造美的过程中对美的形式规律的经验总结和抽象概括,这就是形式美法则。
  二、形式美法则的内容特点
  变化与统一是形式美最基本的规律,是形式美的总法则,它衍生出条理与反复、对称与平衡、对比与调和、比例和尺度、节奏与韵律等变化。变化指作品的各个组成部分如形、色、质、构成有差异;统一是通过作品将画面各部分相同或类似的形、色、质、等构成因素组织成整体的有机联系。形式美具有普遍性和通用性,这在非美术专业的师范学前教育、初中、小学的手工课构图构成中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节奏韵律
  节奏通常表现为画面元素有条理地反复、交替或排列,形成视觉上的节拍;韵律是指依照美学规律而产生的由元素与元素之间有节奏地连续进行。韵律最简单的表现方法是把一个视觉单位作规律地连续表现。此种规律性是借助形或色,经反复、重叠或渐进的适当排列,且在比例上稍加变化,使其在视觉造型上既有变化又赋有韵律的感觉,使人产生轻快、激动的生命感。
  2.对比与调和
  对比是对事物矛盾性的表现,有矛盾才有对比,有对比才有多样性,才能达到醒目、突出、生动的效果。对比过度便会失去平衡,失去美感。对比在手工构图中体现出画面安排的虚与实、疏与密;位置的上与下、前与后;形的大与小、高与低、方与圆;元素数量的多与少、繁与简;各个部分相互依赖、相互渗透、相互联系,使画面协调而丰富。
  3.多样统一
  手工构成中材料、形式、方法的多样性使作品呈现出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效果,但处理不当则会显得杂乱。因此,统一是秩序的体现,是构成中共性的东西起主导作用,有了统一,才会具有完整、周到、稳定、静态等特点,但处理不当易单调、呆滞。
  三、形式美法则在手工课构图构成中的运用
  现以遵义师范学院11级学前教育专业(墙饰设计)的作品分析形式美法则在手工课中的重要性。从学生作品中不难看出画面构图构成中的节奏感、布局的疏密、形的大小、色彩的冷暖对比等构成因素的作用。以下将选择部分作品与大家共同探讨形式美法则在手工构图构成中的运用。
  首先,对这次墙饰设计中画面的节奏韵律进行分析。如图1《我的游乐园》,这是一幅视觉效果极佳的作品。画面构图饱满、色彩对比强烈、丰富,适合儿童心理特征和审美需求。作品中背景通过大小不一的圆的反复排列,排列中注意叠压及色彩、比例大小上的变化增强了画面的层次感。近景中人物的表现更是用心,在色彩上脸部的亮色与头发的黑色形成强烈对比,五官、服饰和木马的制作都精致而丰富。贯穿整个画面的曲直、长短变化的黑色的线与点缀其中的白色的大小不一的圆更为整个画面增添了活力与动感。
  
  
  
  
  
  
  
  
  
  
  图1《我的游乐园》
  其次,对比与调和是手工制作中较难掌握的构成因素。对比的构成指构成画面各部分之间,在质和量等多方面相互差异甚大的构成。通过对比的构成,画面各部分相互的特点会显得更加强烈和鲜明,对突出画面的主题,使画面更加生动具有很大的作用。调和,广义的理解是指构成画面的各部分在对比与统一之间达到的一种和谐的美的状态;狭义的理解是指与对比构成相对立的一种构成方式,是指那些感觉单纯、统一、柔和的画面构成。
  无论对比还是调和都必须点到为止,过分对比易使画面显得杂乱无章;过分调和又会使画面趋于单调乏味。只有两者合理配置,才能产生赏心悦目的视觉美感。
  如图2《乖娃娃》是对比调和的典型作品,画面以色彩的鲜浊、黑白对比为主;也有质地的刚柔
  粗细对比;形的大小、疏密对比;在整个画面中,虽然对比复杂,却并没有给人不和谐之感,其成功之处就在于画面黑色的运用,大面积的黑底色既凸显了主体人物的艳丽,又稳定了整个画面,还通过眼睛和头发小部分的黑色与之呼应,形成了对比和谐的完美结合,给观者带来了视觉美感。
  
  
  
  
  
  
  
  
  
  图2《乖娃娃》
  图3《快乐的假日》是手工构成构图中多样统一结合运用较好的作品。画面采用毛线色彩的冷暖变化,层层堆叠突出夏日细而浓密的草丛,通过与卡纸制作的粗而稀疏的草丛形成不同质感的对比,一只可爱的熊猫躲在草丛中快乐地笑着。蓝色与白色构成的天空中点缀着大小不一的蜻蜓,草丛里色彩不同的七星瓢虫更是增添了画面的灵气。实物网兜随意地插在草丛里,明确了主题。
  
  
  
  
  
  
  
  
  
  
  图3《快乐的假日》
  画面运用了多元素的手工材料和制作方法,采用了各种对比变化,平淡中有新意,整体统一而又局部变化,构成了一幅生动活泼的假日场景,让人看了不禁会心一笑。
  由此可见,在手工制作中,仅仅依靠对材料性能的了解和制作技法的掌握是远远不够的。要想在手工制作中有突破、有创新,除了掌握基础知识外,更重要的是培养丰富的构想能力和敏锐的感受能力,这是匠人和艺术家的根本区别。合理运用形式美法则使手工作品提升到了一定的高度和深度,而这高度和深度的提升会使看似简单的手工制作成为新颖独特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