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程改革下的高中英语教学

2013-12-29陈兴艳

考试周刊 2013年38期

  摘要: 本文针对新课改的要求,对高中英语教学模式进行了有效探索。为了适应新时代的发展要求,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积极探索适应新课程改革的教学方法,培养出符合21世纪需要的新型人才。
  关键词: 新课程改革高中英语教学教学模式
  
  21世纪是一个知识经济的时代。为了适应新时代社会政治与经济的发展,培养适应新世纪社会变革的创新人才,就必须探索高中新课程改革。目前,我国正在进行一场深刻的教育变革,正由传统的应试教育转变为素质教育。高中基础教育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地发展。基础教育改革必须着眼于以学生为本,培养学生的个性,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符合21世纪需要的新型人才。
  一
  目前,高中英语教学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那么,面对各种不利于英语教学的问题,如何应对呢?下面我就这个现象谈谈看法。
  (一)教师刻意追求课本知识,忽视课外活动。由于高考升学率的影响,一些教师过于偏重学科类课程,一味向学生传授知识,导致学生中出现了“高分低能”的现象。对于学生而言,这是致命的。对于教师而言,这又是可悲的。针对这种情况,教师要转变教学理念。课本只是我们教学的一个参考蓝本,并不能完全掌控教学全部。由于英语学科的特殊性,英语教师要多研习西方的文化背景知识,为学生多了解西方国家的文化做好铺垫。学习英语并不仅仅是学习26个字母及由它们组成的单词和句子,而是要了解这门语言,并能恰当地运用它与人交流。另外,教师要适当开展课外实践活动。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培养他们的综合能力,而不要死读书,成了名副其实的书呆子。
  (二)教师教学脱离语言环境,课堂教学索然无味。有的教师只是单纯地向学生讲述单词用法及句型和语法知识,这样整个英语课堂就成了老师的表演课。教师仍然开展传统的填鸭式教学,学生几乎没有思考或是参与的时间与空间。这势必会影响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从而影响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丹麦语言学家叶斯帕森说:“教学外语的首要条件是要尽可能地让学生接触外语,使用外语,学外语像游泳一样,学生必须浸在水中,而不是偶尔沾沾水。”也就是说,在英语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尽可能多的机会说英语,在实践运用的过程中掌握这门语言。教师可利用教学艺术,依据学生的真实的心理需求及兴趣爱好,引导学生在大量的口语练习中逐渐培养能力,从而融会贯通地运用英语知识。另外,教师还要多花些心思结合课本创设情境,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中快乐学习,这样学生的学习会事半功倍。
  (三)教师一味授课,忽视了以学生为本。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改变授课方法,以学生为中心,从学生的兴趣出发,把课堂还给学生。教师在讲台上滔滔不绝地讲,学生在下面埋头地记。这种现象并不符合新课程改革标准的要求。课堂上,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实际运用能力在课堂上得到有效训练。同时,教师与学生要增加互动。只有学生与老师进行课堂互动,课堂氛围才会活跃,才能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二
  要想从根本上适应新课改,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我认为教师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勇于创新,突破传统。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持久动力。新时代的教师要用新思维培养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只有发展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才能培养出适应时代发展的21世纪综合型人才。
  (二)研究新课改,钻研课堂教学。成为合格的老师也许并不是很难做到,但成为优秀的教师却对我们提出了种种要求和考验。要想成为名师,我们就必须在教学上有所突破,不断对课堂教学提出一些新思路和新方法,形成一套有特色的独树一帜的教学方法。教师要勤于思考与探索,经过思考、摸索、尝试和实践,找到适合自己,更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
  (三)激活课堂,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兴趣的浓厚可以很大程度上促进学生学习,提高学习效率。为培养学生兴趣,我们要做到:增强情感交流,关心爱护学生;开展各种活动,组织学生积极参加课堂内外的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体会到学习的乐趣所在。比如,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开展口语小竞赛,讲英语笑话,猜英语字谜等课内活动,还可以组织学生参加学校的英语角活动,利用课余时间增进同学之间的感情,锻炼学生的交际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口语能力。
  (四)以学生为本,课堂上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人翁精神。新课改的宗旨就是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把课堂还给学生,调动学生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个性。如果教师主宰课堂而让学生缩手缩脚地跟在其后面,那么最终的结果可能是抹杀了学生的个性,教出来的学生可能都是大同小异的。教师只需在课堂上起穿针引线的作用,可以对学生的学法进行科学有效的指导,达到抛砖引玉的效果。比如教师在教授枯燥的语法知识的过程中,可以多列举一些贴近生活的有趣的例子,让学生从例子中概括总结语法现象,这样不仅锻炼了学生的感悟能力,而且让他们品味了学习的快乐。这样才真正把课堂交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人翁精神。
  总之,新课程改革是大势所趋,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是推进教学进步的动力,是教育发展的必然产物。高中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必须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把学生身心全面发展和个性、潜能开发作为核心,培养符合21世纪需要的有用人才。深化素质教育改革,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已成为教育发展的必然需求。当前,人类社会已经进入一个高度信息化的时代。在这样的时代,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高中课程改革也正是为了弘扬素质教育的理念,为国家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的综合型人才。因此,作为21世纪的教师,我们必须适应新时代发展的需求,积极迎接并实施新课程改革,这样才能在教学中不断创新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