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清晰轻松地表现重心

2013-12-29王爱胜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13年12期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是青年教师成长的季节。信息技术教师也会在这一季节举行一些公开课、优质课或者说课比赛,这时您的心与手都有些凌乱吗?本期解码,我们将一起讨论蓝调精神之中如何在一“静”一“动”间举“重”若“轻”,用自然而又创新的方式来坚定信心,提升力量。

说课比讲课相对容易一些,因为它少了具体实施环节,与实践中的师生水准和环境条件都有一定距离。可是,说课却因为在应聘、比赛、研讨中经常用到,所以也很重要。说课,能够快速看出一个人的语言口才、教学规划、问题设计以及知识把握等基本素质。然而,很多说课教条而死板,或者夸大而浮华,很难被认可。

我多次担当说课比赛评委,感受记忆犹新:“开口几分钟就能看出水平了”、“小伙子一看就是技术水平很高,只是不太会说”、“说得太理想化了”、“不是专业出身,科学性错误太多”……说教材、说学生、说难点、说过程,并非按部就班走下来就万事大吉。当然,说课情况有很多。例如,有的教师为保险找名师帮忙设计大量文案,进行全面准备,万一抽中课题就押宝成功,虽然仍然会因为个人的表达能力不同而有所不同,但是对个人来说总之是多了一份胜算。再如,有的教师准备万能说课框架,抽到什么课题都可以套进去,无非就是分组交流、小组汇报、量规评价,但让人感觉没有说出实质内容。

我也说过很多次课,从会议交流到各种评比,多次经历限时备课、说课的惊险过程,也体验过各种形式的答辩,深刻体会到说课的不易。那种紧张程度好像并不比讲课容易,甚至还要难,因为讲课面对的是学生而说课面对的是同行。

经过反思,结合暑假的一次说课,反思说课的状态应是:轻松的心理、清晰的描述与突出课堂的重心。紧张容易让人感觉学术不精,不条理让人感觉知识把握不准,重点不突出让人感觉没有特色,讲秩序却又不能太教条。

● 环节1:限时备课

在等待抽题时,有几位同行还在熟悉各种教案,甚至好多完整的说课稿,看来是有备而来。我却不赞同如此,因为我一怕累得没有精神,二怕受现有资料影响没有突破,三怕过于熟悉让评委一听就是背诵。我提前准备了一些时尚、精彩的小案例,如针对网络发展的云计算、大数据;针对文本加工的律师函;针对图像加工的光线、构图等数码艺术等。我考虑说课是与数学学科一起说,还特别准备了一些可能涉及程序教学的数学例子,如分形数学、数列等。

我抽到的题目是《信息安全法律法规及道德规范》,备课30分钟,从构思到打草时间很紧张,所以只是着重写了一下特色内容,包括教材地位、目标、重点、难点、学生分析、教学策略和教学环节。草拟简单的思维导图,勾画出目标、重点、难点和策略之间的连接关系。把主要心思放在导入、过程环节,分组合作、自主学习等先进理念还是要顾及一下。

● 环节2:限时说课

进入教室,上一位说课教师刚走,评委中间休息,借这点空我把标题、思维导图(简要)在黑板上写一点,节约时间,然后从容说课。

1.教材地位

第一,本部分内容非常重要,但因为具有常识性的特点所以教材把它放在了最后,我们一般会选择放在第一章结束的时候再进行学习,让学生及早加强法律意识。第二,课程发展很快,无论内容、技术比较课本已经有了很大发展,如相比病毒,木马更加流行,危Xn+W7wtufCIq1UWKYSiz6auiR8DaCdCWms6OK4v2be0=害更大,微信的摇一摇带来的社会犯罪也是新情况。

2.教学目标

虽然三维目标在教学中往往是融合的,但为了明确我还是想分开简述。

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法律、法规及道德规范是知识目标;对信息犯罪等行为有一定的分辨能力,并能够自觉遵守法律和进行自我保护这是技能目标。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案例讨论和问题辩论等过程深入探讨国内外相关的法律法规,通过中外比较研究等方法深刻体会技术发展与法律之间的配套需求。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自觉做一个合格的网络公民。

3.教学重点

法律法规的针对范围。相应的教学策略为小组研讨。

4.教学难点

法律与道德的区别与联系。相应的教学策略为辩论。

5.学生分析

高中生正值青春期,热情、好奇、冲动,并且有一定的叛逆心理,所以我们要特别注意学习内容的渗透和学习方法的改进,让他们体会到这部分内容的重要性。

6.导入新课

斯诺登事件大家都听说了吧,现在国际上对他也很有争议,美国坚持要审判他,有些国家却想保护他。可见,我们现在身处大数据时代,个人隐私与国家安全都受到挑战,奥巴马也表示要修改相关的安全法了。先请大家辩论,你支持还是反对斯诺登受审呢?通过这个事例,我想引起学生的思维风暴,目的不是搞清楚“棱镜门”的对错,而是让学生震惊于网络信息安全的重要。

7.学生分组

为了更有针对性地展开探讨,发挥小组的研究特色,每个小组的选题方式不同,每个小组有相对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充分发挥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目前分组合作最大的问题之一就是小组的任务相同,竞赛没有积极性,交流没有欲望。为此,我请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就近5~7人组成一个小组。这些小组包括:①道德规范小组:收集与道德规范有关的事例,与法律的区分,分析相关的危害与教训。②国内法律小组:研究中国计算机及安全相关的法律条文、适用情况、意义及案例。③国外法律小组:研究国外计算机及安全相关的法律条文、适用情况、意义及案例。④国内外比较小组:国内外相关法规出现的时间早晚与原因,可以相互借鉴的内容等。⑤历史发展研究小组:法律法规出现的时代与技术的发展关系,国家发展与时代的关系等。⑥答辩质疑小组:对其他小组的汇报提出质疑或不同的观点。说明分组的目的与意义,因为法律法规离学生生活说远就远,说近就近,所以我们要倡导从身边案例研究。例如,贴吧谣言、攻击、诈骗信息等。研究简要即可,一节课也不可能太过严谨与精细,能够以研究的态度进行讨论,提出一定的见解是应提倡的。

8.指导活动

小组研讨开始,对这种话题学生往往比较激烈,要注意答疑。例如,以前有的学生提问信息污染与信息泛滥的关系。可以举例进行比较说明,信息污染如色情信息,影响信息环境的健康;信息泛滥,如广告充斥,淹没信息世界。两者都有危害,只是方式不太一样,性质有所差别。

9.小组汇报

由教师主持,质疑小组进行第三方质疑,如有的小组提到黑客案例,可质疑:你喜欢黑客技术吗?国家需要发展黑客技术吗?如果不研究黑客技术,如何应对信息战?教师也可以适当补充和引导,如网络带来的民主化发展,注意网络语言暴力和谣传。还可适当展开小范围的辩论,如对人肉搜索的辩论。

10.学生评价

在小组汇报时,每组抽出一个学生组成大众评价团,作为大众评审进行评价,把评价权交给学生。

11.课堂总结

通过研讨,我们知道了很多与信息安全、计算机犯罪等相关的知识,了解到盲目的好玩、好奇、不负责任行事可能会触发法律高压线,道德问题与触犯法律只有一步之遥。做一个合格的网络公民,会让我们受益终生。

12.课后作业

深入社区,用自己的知识宣传信息安全。至少做一件事,如向老年人介绍手机诈骗信息,防止受骗。

● 环节3:即时答辩

评委1:非常感谢您,带给我们这么精彩的课,受益很多。现在有几个问题问一下,你提到了自主学习,我想知道你对自主学习的现状有何见解。

我:现在对自主学习提得是比较多,但是结果并不太好。其实,任何一个学有所成的人,不论是学生时代还是工作以后,都以自主学习为主。现在很多自主学习活动,缺乏内驱力(板书),如自主阅读,就是强行布置课文让学生读,这哪是自主?只讲形式是伪自主。真自主,表面不一定很积极,关键还是在自己的内心主动、有自我价值感。谢谢!

评委2:我感觉你引用斯诺登事件可以再商榷,因为这里面有个国家战略问题,你怎么看?

我:感谢指教,我在备课后已感觉到这个问题,但这个例子还是比较新的,容易引起讨论。因此,我想主要引起学生的辩论,而不重结果吧。学会分析问题的意识往往比分析问题本身更重要。不过,我在以后再次运用时还是要注意内容的界定和取舍,谢谢。

评委1:接下来我想跟你讨论几个很私人的问题,这不影响你的打分,只是请教。

我:太客气了,我喜欢真诚讨论,这没有问题。

评委1:你对你的板书满意吗?

我:当然不满意,但是我还是写一下、画一画,这样我们更容易交流。

评委1:因为电子输入对人的书法技能产生了很大制约。你认为你还有必要练习书法吗?你认为让我们的孩子练习书法有必要吗?

我:书法不影响我现在的工作,板书对我这一个学科来说现在也已经基本淘汰。孩子是需要练习的,一是文化传承需要,二是他们的书写基础对从事各种行业都是有益的。

评委1:你刚才谈到青春期逆反,我很想知道你如何对自己的孩子。因为我们经常看到有些老师善于教别人的孩子,却不善于教自己的孩子。

我:对自己孩子培养与关心的确很重要,很多教师在教育方面是存在这种反差。我个人的经验是,要与孩子从小做朋友,等大了再突然要做朋友就做不起来了,因为没有了持续的信任感。从小到现在,虽然女儿已经要上高三了,我们仍然一起看动画片、聊学习和工作,我的很多事情都向她请教,她自然就与我相互认同。认同感是消除叛逆的最好良药。

评委3:谢谢,我还想问个问题:这节课你感觉与思想品德课的区分应在哪里?

我:我还想回答一句,技术课的修养指导与品德课有关,但更重技术领域以及技术尝试。感谢各位评委,再见。

说课结束,比较以前我得到了非常不一样的感受,一方面来自我的成熟和信心,更重要的一方面是来自评委修养的感染。历经这么多年,我第一次感受到学术品质的魅力,作为大学的专家,他们能够开诚布公地与中学教师在这样的场合交流,并且考虑到教师的心理负担事先说明不影响打分以听到最真的答案,这是多么难能可贵!这次说课让我获得了更多学术的真诚和学术的良心,坚定了我自己的教育价值取向和人生发展的重心,并且有一股力量让我对未来举重若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