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案例研讨中学习与反思

2013-12-29刘礼沙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13年12期

幼儿园教学质量是幼儿园教育之根本,而教学质量的高低依托于教师的教学水平及教师的专业发展。园本教研活动对于提高幼儿园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本学期,我园以案例研讨为主要园本教研方式,经过反复实践,探索出“内部自省”学习与反思-“优质课参照”学习与反思-“专家引领”学习与反思的案例研讨模式。

● 活动背景

本次体育活动主题的产生,首先是基于本学期我园“以案例研讨为主要方式,以《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健康领域为主要学习内容”的教研计划。

其次,体育活动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类型。在户外活动中,细心的老师发现,幼儿们对与室外器材配套的泡沫垫很好奇,也很喜欢,他们围绕着泡沫垫自主地创造各种各样的玩法。根据中班幼儿活泼、好动、对事物充满好奇、乐意遵守体育活动的规则和要求,有一定的运动意识和能力,但注意力不太稳定的心理特点,我们设计了本次玩泡沫垫的活动,

● 初次研讨:“内部自省”学习与反思

在《小马送货》教学现场观摩后,我们进行了现场的“内部自省”讨论、学习与反思。

1.研讨的问题

在研讨过程中,我们围绕以下问题展开:①活动设置的目标合理吗?②中班幼儿跨跳的间距设为多少厘米合适?③如何梳理助跑跨跳的动作要领更易于让幼儿理解?④幼儿在助跑跨跳时的衔接不好,大部分幼儿助跑到终点时,会减速,停一下再跳,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2.研讨的结果

活动目标的针对性不明确,学习并掌握基本动作应该是重点。于是我们将目标重新设置为:①乐于参加体育活动,体验活动的乐趣,不怕困难,勇敢自信。②学习助跑跨跳的基本动作,初步掌握动作要领,并运用于游戏。

明确动作要领,在亲身体验中感悟动作的难点、关键点。通过查找资料,我们发现中班幼儿科学合理的跨跳间距是60cm左右,第一次活动时的40cm需要调整,动作要领在大家的反复尝试后基本得到统一。但是又一个新难题出现了:如何解决幼儿助跑和蹬地动作衔接不流畅的问题?

分析原因后,我们找出了解决问题的关键:首先让幼儿练习原地跨跳,比较熟练地掌握跨跳动作,为学习助跑跨跳打好基础;其次,多带幼儿进行腿部力量练习,不断增强蹬地的力量。

● 第二次研讨:“优质课参照”学习与反思

在上一次研讨中,我们明确了目标和动作要领的教学问题,但是活动中,我们又发现,幼儿们都能跟随老师学习,但仅仅停留在跟着老师做这个层面,没有充分激发幼儿主动、投入的学习。那么,选择什么样的游戏为载体,能更吸引幼儿积极、主动地学习,以达到教学目标呢?一位老师找来了优秀课例:大班助跑跨跳活动《小凳子》(中南大学幼儿园邹勇执教),我们集体进行了观摩学习。观摩后得出的结果是:

1.从幼儿兴趣出发设计活动

邹勇老师是以小凳子作为主要教学用具来组织活动,他的设计通过“挑战”“竞争”来推动整个教学活动,这符合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学习特点,能极大激发幼儿的主动学习兴趣。那么,中班的体育活动在设计上应重点强调的是什么?经过讨论,老师们一致认为应该是活动的游戏和趣味性。所以,在第二次研讨时,我们对活动的内容、形式、环节,包括音乐等问题进行了重新的设计。

幼儿最欢游戏,同时也最爱模仿,我们就为他们选择一个他们最愿意模仿的对象。于是将活动改为“勇敢的骑兵”。为了充分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我们把准备活动设计成“骑兵操练”,幼儿在音乐的伴奏下走入场地,随老师一起做各种模仿动作,进行操练。

2.把握幼儿动作学习中循序渐进的原则

给幼儿充分练习的时间巩固基本动作,我们把练习助跑跨跳的动作设计成一整套军事训练内容,如“跨越战壕练本领”、“跨越战壕炸碉堡”。为了帮助每名幼儿顺利完成跨跳动作,我们设计了两个宽窄不同的“战壕”供幼儿选择。

● 第三次研讨:“专家引领”学习与反思

经过两次研讨,形成了新的活动方案,但有老师提出,这就是最好的方案、最好的活动了吗?随即,我们邀请了市教科院的老师下园进行了现场的观摩指导,就重新修改的方案进行了活动展示。活动基本上取得了预期效果,幼儿较顺利完成了学习任务,掌握了助跑跨跳的基本动作。活动后,在市教科院老师的指导下,我们进行了第三次研讨。研讨的问题是如何让幼儿更投入地融入游戏,达到发展动作的目的?研讨结果是:

1.加强游戏的角色化体验

例如,通过教师语言,包括音乐把握好活动的节奏,让幼儿身临其境,帮助幼儿更主动地学习基本动作。最后讨论,加入了“看任务图”的环节,让活动更真实。

2.通过游戏规则设置,让幼儿自觉完成动作

可以通过一些游戏情节巧妙的安排,让幼儿的情感、情绪以及学习状态保持一种主动、积极的状态。

● 再次调整活动方案的感悟

市教科院老师的现场观摩指导给了我们很大的启发,探讨活动后,我们又重新调整了原有的活动方案。

将原有音乐换成了电视剧《士兵突击》中的背景音乐,我们觉得这段音乐能更好地调动幼儿的情绪,让音乐和游戏结合得更真实、更能吸引幼儿积极、热情而主动地参与到活动中来。将游戏环节设计为先“跨越战壕运炸弹”,然后“跨越战壕炸碉堡”。我们设计了二级战壕——60cm供幼儿“运炸弹”,并且设计了宽窄距离不同的“战壕”(有二级也有三级),使幼儿能根据自己的经验自由选择活动的难度。在跨跳不同“战壕”的过程中,跳过的幼儿及其经验和技能得到了强化;跳不过的幼儿则需要调整其现有的动作,构建新的动作技能和相关经验,在实践与尝试的过程中领悟动作的要领,获得动作的发展。在最后的环节,将跨跳和投掷有机结合,让幼儿们看到“碉堡”在不断被炸倒后,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在带领幼儿按重新调整过的方案进行游戏时,我们看到了不同于前一次的活动,幼儿们的游戏兴趣更浓了,动作完成的质量也高了。这次活动幼儿很喜欢,也达到了预期目标。我觉得,这主要得益于我们在活动前对动作关键点、幼儿学习特点和原有经验的反复研究和把握。

● 案例教研活动的体会

经过多次案例教研活动的实践,我们受益良多。通过现场观摩和自省,能及时而有效地发现教学中的实际问题,集思广益;通过优质课例的学习和专家的引领,能给老师带来不一样的视角和思路,使老师在理论和实践的结合点上尽快成熟起来,让每个参与者都受益。我们也将在今后将这种案例研讨模式多加以运用和磨炼,使全体老师都能在研究中不断更新教育理念、改进教学,为幼儿提供无限的创造空间,为全面实施新课程而提高执教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