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血病女孩:因为《活着》,所以活着
2013-12-29萧维
余华,知名作家;宋静,是一位承受疾病折磨、只能卧床的年轻女子。他们的人生原本没有交集。
但是,因为读余华的小说《活着》,曾一度想放弃治疗的宋静,获得了活下去的巨大动力。在苦苦与病魔的抗争之中,活下去的意义,是年仅21岁的宋静最想弄清楚的。她渴望拜见余华,当面探讨人生。
茫茫人海,宋静能找到余华吗?她的生活和信念会因这个心愿而改变吗?
突患重病,
曾想过放弃治疗
青春年华,流光溢彩。21岁的宋静对未来充满无限期待。
粉色护士帽下,她永远是一副甜甜的笑脸,加上和声细语,让很多患者觉得一见到她就如沐春风,感受到生活的美好。
厄运却悄然而至。先是身上莫名出现大量紫瘢,接着她又突发高烧,头痛欲裂、浑身无力。
2011年8月8日,母亲和外婆焦急地将她送往四川省人民医院。
血常规检查之后,医生怀疑她得了白血病,要求她住院进一步检查。2011年8月13日,宋静被确诊为急性粒细胞白血病。
“怎么会是白血病?这不仅要花很多的钱治疗,最终还要看是否能移植骨髓啊……”学医的宋静了解这种疾病的可怕,她的心顿时跌入无底深渊。
4岁时父母就离异,妈妈宋绍欧独自带大了她。如今,宋静大学毕业,刚参加工作,对母亲的孝敬和报答,对生活的许多期望和憧憬,都被这一噩耗击碎。
2011年10月9日,宋静出院了。由于她刚毕业,没有社保和医保,医疗费全部自费,一共花了10万多元。11月底,宋静第二次住院,这次治疗费又花了1万多元。12月,她入了医疗保险,但要等到2012年7月才生效。
宋绍欧原来在一家酒店做客房主管,月薪有2000多元。宋静病后,为多挣点钱,她辞去工作,开始卖卤肉。
她每天早早起床,3点钟就去进货,宋绍欧拼命劳作给女儿赚钱治病。
医疗费是天文数字,妈妈就是累死也挣不来那么多钱啊!妈妈如此憔悴劳累,宋静十分不舍,又想到一起毕业的同学们,都欢天喜地地上班谈恋爱,自己却病倒了。一刹那,她万念俱灰,想放弃治疗。
一天,宋静望着窗台上的水仙花发呆。她喜欢植物,每年,她和妈妈一起,在院子里种满姹紫嫣红的花草,把院子装扮得花团锦簇。现在,一切都变得黯淡无光,她觉得自己的生命就要凋零了。恍惚中,她把水仙的叶子一片片拔了出来,撕成了碎屑。
晚上,宋绍欧疲惫地回到家中,看到窗台上残败的叶子,她慌了,忙去看女儿。宋静一天没吃东西,恹恹地蜷缩在床上,一动不动。宋绍欧的眼泪瞬间涌了上来,她拉着女儿的手:“静儿,我们母女俩相依为命,如果你不在了,我活着还有什么意思……”说完,她忍不住号啕大哭。
妈妈的话和纷飞的泪,深深地震撼了宋静的心。
这么多年,她知道自己一直是妈妈的希望,妈妈所有的劳苦奔波都是为了女儿。如果此刻她选择放弃,那就太自私了。
宋静哭着擦去妈妈的泪水:“我答应你,不放弃治疗……”宋绍欧呜咽着笑起来:“好孩子,我们谁也离不开谁,要好好地治病,你一定会好起来的,妈妈还指着你养老呢。”母女俩紧紧地拥抱在一起。
宋静病了,闺蜜钟林言非常痛心,不知如何安慰病痛中的好友。但她知道阅读一本好书可以起死回生,让置身黑暗的人走向光明。
2012年9月底,钟林言到书店为宋静选了余华的小说《活着》。看到“活着”两个字,宋静就明白了好友的良苦用心。
她开始如饥似渴地阅读起来。作家余华用看似冰冷的手法塑造了主人公福贵的形象,福贵遭受了无数噩运劫难,至亲至爱的父母、儿女、妻子、女婿、外孙一个个离他而去,他依然平静顽强地活着。
这部小说讲述的是关于死亡的故事,而要人学会的却是如何活着。
书里有一个细节让宋静感动不已:亲人都离世,福贵只剩下一个小外孙苦根。他们的生活十分困苦,但福贵还是一遍遍地告诉苦根:“这两只鸡养大了变成鹅,鹅养大了变成羊,羊大了变成牛。我们啊,也就越来越有钱啦。”在任何情况下,福贵心中都抱有希望。
宋静想更多地了解这本书,她又上网查阅资料,看余华的各种访谈。他在一次访谈里说道:“我见到的这个世界上对生命最尊重的一个人,他拥有比别人多很多死去的理由,可是他活着,这个人就是福贵。”
福贵的形象,让宋静产生了强烈的共鸣,她开始反反复复地阅读。这本书像磁石一样吸引着她,她从书里获得了巨大的精神力量。与福贵相比,她还拥有妈妈的爱、外婆的爱、朋友的爱,没有理由不活下去。
活下去的意念,被这本书深深唤醒。
一天,宋绍欧回家,赫然看见窗台上摆了一盆新的水仙花,女儿正哼着小曲擦拭花盆呢。妈妈惊喜女儿的变化,她捧起那本《活着》,诧异地想:这真是一本有魔力的书啊,让女儿变了一个人。
宋静常常捧着书掩卷而思,她的心底升腾出一个强烈的愿望,见一见余华叔叔,和他探讨一下生命的意义。这个想法,让宋静变得既兴奋又焦虑。
她对妈妈说:“我真想见见余华叔叔,和他聊聊天,我有很多问题想问他。哎,我怎么才能见到他呢?”
宋绍欧摇摇头:“这不是天方夜谭吗?你怎么可能见到那么有名的大作家,别胡思乱想了……”
2011月底,宋静和妈妈做了骨髓配型,最终他们有6个点吻合,配型成功。此时,家乡的好心人捐了7万多元善款。宋绍欧决定带着女儿上北京治疗。
想见偶像,
寻人启事找余华
已经配型成功,活下去的希望,如小火苗在燃烧。
但宋静还是一副怅然若失的样子。宋绍欧很揪心,她知道,偶像在精神上的指引无疑是重病患者的灵丹妙药。她特别想实现女儿的心愿,让她振作起来。精神上愉悦了,她的免疫力也会增强的。
宋绍欧是一个不愿意出头露面的人,但为了女儿,她不仅悄悄打听如何做才能见到余华,更在别人的建议下,开始了特殊的寻人之旅。
2012年12月11日,在成都市金牛区土桥全兴路的街边,竖起了一块高达1.5米的寻人启事。
上面赫然印着醒目的大字:“白血病女孩寻著名作家”,还有宋静的QQ号和母女俩的手机号,宋静捧读《活着》的照片和余华的照片……
寻人启事的下方印着宋静的心愿:“余华先生:1960年4月3日生,浙江人,我看了《活着》这本书,使我更加明白生命的重要和活着的意义!希望在有生之年能亲眼目睹你的尊容并请教你关于活着的问题!请热心肠的朋友们通过微博、博客以及其他方式转告余华叔叔!”
宋绍欧手上拿着200份打印出来的寻人启事,哽咽着对过往的路人说:“我女儿得了白血病,不知道还能活多久,我想帮她实现这个心愿,请大家帮帮忙,谢谢了!”在凛冽的寒风中,宋绍欧一遍遍地对行人述说着,乞求着。她知道,多发出去一张寻人启事,女儿就多一份见到余华的希望。
那天宋静感冒了,不能出去。她在家里默默地祈祷着:请好心人帮帮我们,让我实现这个愿望吧。同时,她也非常担心妈妈,这么冷的天妈妈不会冻感冒吧。于是,她给妈妈煮好了红糖姜水。
宋绍欧的举动很快吸引了媒体的关注,大家都愿意帮助可爱的宋静圆梦。
一位四川记者在北京见到了余华,想拍一段视频传给宋静,但余华刚从德国回来,正在倒时差,特别疲惫,状态不太好,就没拍成。余华写了一张小纸条,托记者带给宋静,上面是一段祝福的话:“宋静小友:美好的生活就在前面等着你!”
当天下午,余华还托一位朋友赶到宋静住处,告之宋静自己稍后会给她打电话。
得知此消息,宋静非常忐忑、坐立不宁。她一再想着:一会儿要和余华叔叔聊什么呢?他会问我些什么呢?妈妈看出她的局促不安,笑着问:“你怎么像一只躁动的小鹿,你能坐下来吗?”带口信来的人也安慰她:“别紧张,把你想说的话说出来就好。”
宋静反复琢磨着要请教的问题、要表达的情感,连呼吸都变得有些急促了。时间过得真慢,分分秒秒都令宋静备受煎熬。21岁的她还从来没有这种既紧张又期待的体验。
当晚6点40分,手机响了起来。宋静一按接听键,里面传来一个有磁性的声音:“宋静你好!”“余华叔叔好!”宋静激动得声音都有些颤抖。
余华详细地询问了宋静的病情,然后鼓励她:“你很幸运,配型成功了。这个病不是绝症,不是医不好的,赶快来北京吧。我们北京见!你还年轻,你的人生才刚开始,你还有妈妈……”
最后,他又细心地问到了手术费用,得知需要35~50万元时,余华又安慰道:“别担心治疗费,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20分钟的通话中,余华的话语像一针强心剂,令宋静充满了希望和力量。挂断电话后,宋静高兴地扑在妈妈怀里:“妈妈,我真是太高兴了。”
看着女儿春天般明媚的笑脸,宋绍欧的心里无比喜悦和满足。她刮了一下女儿的鼻子:“看把你乐的。”这是女儿自从患病后,第一次这么开心畅快,第一次笑得这么甜蜜。
温暖还在持续。余华每天都在关心着宋静。
2012年12月15日,余华给宋静发短信:“信心比什么都重要,祝福你。”宋静一边回复,一边对妈妈说:“余华叔叔又给我鼓劲了。”
2012年12月16日,宋静又收到了余华发来的短信:“明天北京零下3℃到零下14℃,很冷,多穿点衣服,余华。”看着短信,宋静的心滑进温暖的海洋。
2012年12月17日,宋静接到了余华打来的电话:“医院的转诊证明办好没有?”得知没办好,余华也为她觉得遗憾。因为转诊证明涉及将来宋静的医疗费在家乡的报销额度。
“注意千万别感冒。到了北京就跟我联系,我们北京见。”在挂断电话之后,余华又贴心地发了两三条信息:“好好治疗,好好休息。”
宋静在妈妈的怀里流着幸福的眼泪。是的,患病是不幸的,可是碰到这么多好心人,又是幸福的。
当晚6点,母女俩坐飞机顺利抵京。
梦想成真:
和余华畅聊《活着》
宋静和妈妈原本定好一家医院,但余华咨询相关专家后,又通过朋友辗转联系到更为权威的北大医院。
他打电话,告诉宋绍欧带宋静找血液科黄主任。
这个电话,让宋静和妈妈心里特别温暖。宋静没想到余华叔叔这么平易近人,这么热心肠,这么体贴入微。她感慨地对妈妈说:“余华叔叔太好了,他那么忙,还为我操了这么多心……”宋绍欧说:“是啊,你更应该好好活着,将来好好工作报答这些好心人。”
2012年12月18日晚6点,宋静在妈妈的陪同下来找黄医生,黄医生建议先检查,然后再决定是否进行骨髓移植。
2012年12月19日,宋静做了血常规检查。下午1点半,余华给宋绍欧发短信:“今天住院了吗?”他准备第二天过来看望宋静。
2012年12月20日上午,宋静在北大医院血液科做骨髓穿刺。做骨穿比较疼痛,但宋静内心充满了力量,她鼓励自己:“不就是一个骨髓穿刺吗?来吧!”
10点半左右,母女俩回到酒店。宋绍欧给余华打电话,说了一下情况,并询问他大概几点能来。余华说:“我下午两点过来,这样可以让刚做完骨穿的宋静好好休息一下。”
11点58分,宋绍欧收到银行的提示短信,称账户收到余华的10万元汇款。之后,余华给宋绍欧发来短信确认:“已给你的账户汇去10万元,这是我和我家人的一点心意。”
宋绍欧把电话打过去,表达了万分感激之情。打完电话,宋绍欧搂着女儿激动不已:“我们遇到好人了,我们遇到好人了。静儿,你有希望了。”
就要见到偶像的宋静,欢快地搂着妈妈:“我的梦想就要实现了!真的吗?妈妈你掐我一下……”宋绍欧哈哈地笑着:“静儿,这是真的。你快准备一下吧。”
下午2点20分,余华来到宋静所住的酒店。
一见面,他们就同时伸手握住对方的手,宋静觉得他的大手是那么温暖有力。
“宋静,你怎么和照片上不一样呢?”大概是想缓解宋静的紧张情绪,余华开玩笑地说了一句。然后,余华冲着她笑,坐下和宋绍欧母女聊天,了解宋静的病情。
聊完病情,宋静充满期望地问道:“余华叔叔,人活着的意义是什么?”
余华说:“其实活着是生命对你的要求,也是一种责任,要承担这种责任,为了活着而活着。《活着》主人公福贵就是为活着而活着,不是为了其他以外任何事物而活着……以前,有人批评我的观点是好死不如赖活着。我认为,活着是每个生者都要完成的使命。”
说到这里,余华注视着宋静,语气变得更温和:“宋静,如果,你能从这本书里学会坚忍,在你遭遇困苦和疾病时,内心依然不灰暗不沮丧,顽强地走下去,你就真正读懂了这本书,参透了活着的意义……”
宋静全神贯注地与余华对视着。
余华的这一番话朴实而真诚,金石般撞击着宋静的心。是啊,活着是一种责任,不能逃避的责任。活着就是一切,活着就是胜利。这令她心底豁然开朗,仿佛找到了心灵的支撑。
余华还笑着说:“我一个朋友也患了这个病,我知道化疗有多痛苦。你已经做了9次化疗,你很坚强。”得到他的夸奖,宋静如沐春风,开心地笑了。
宋静母女把从家乡带来的香肠和腊肉送给余华。
盛情难却,余华只收下了一半,体贴地说:“你离开家乡一定想念家乡的风味,让妈妈做给你吃吧。”
下午3点,为了不影响宋静休息,余华要走了。宋静有些依依不舍,她张开双臂和余华热烈拥抱:“谢谢余华叔叔。”余华对宋静说:“下次还会见面的,别担心治疗费……”
望着余华离去的背影,宋静的心头涌上一股难言的幸福感,这么快就实现了梦想。他写的东西是冰冷的,但他的心是温暖的、炽热的、体贴的、慈爱的。
余华走后,宋静才从别人那里知道,余华原计划12月16日赴美讲学的,因为要见宋静,推迟了行程。
知道了这一切的宋静感慨万分地对记者说:“梦想成真了,感谢余华叔叔……”
从此,她更加坚定了活下去的信心:“阳光照进心房,生命充满力量。活着真好!活着可以见想见的人,可以看想看的书,可以做爱做的事!未来还有太多的事情等着我做,所以我必须坚强地活下去!我要好好配合治疗,为了自己,为了妈妈,为了余华叔叔,为了所有爱我的人。”
2013年1月3日,宋静住进医院,目前在等移植舱位。宋静希望等她出院时,再见见余华叔叔,感谢他为自己带来活着的动力与生命涅的能量。
活着,播撒着爱,真好!活着,感受着爱,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