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共产党员宗旨意识的若干思考
2013-12-29韩校
[摘 要] 在新形势下,科学理解宗旨意识的内涵,提高共产党员宗旨意识的认识,并在此基础上再进行现实思考,对于提升广大党员干部综合素质,扩大党执政的群众基础,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共产党员 宗旨意识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是检验党一切执政活动的最高标准。任何时候都要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始终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始终依靠人民推动历史前进。[1]全党必须增强宗旨意识,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只有这样,我们党才能牢固树立并且不断强化宗旨意识,才能进一步深化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才能团结带领人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终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一、党的宗旨意识的科学内涵
宗旨意识从字面上理解就是表达主要目的和意图的一种思维方式。但是要科学理解中国共产党党员的宗旨意识就必须从理解党的宗旨入手。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参加、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运动是多数人参加、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运动。[2]p411这实际上是第一次把无产阶级政党的宗旨写进了党纲,这是党的宗旨的理论基础。而作为工人阶级先锋队的中国共产党从它诞生之日起,就是中国各族人民的忠实代表,就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当作根本宗旨。
长期以来,我们党始终强调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并赋予其时代内涵。毛泽东在张思德追悼会上以《为人民服务》为题发表演说,从理论上系统阐述了为人民服务的科学内涵。党的七大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提到了“党的唯一宗旨”的高度,并写进了党章。从此,为人民服务作为党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成为每一个中国共产党人的行为准则。在党的八大上邓小平指出,党的全部任务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群众服务。[3]p217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始终坚持党的宗旨不动摇,并根据跨世纪历史任务的需要,对坚持和实践党的宗旨提出了新的要求。十六大的党章强调,“党除了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并且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写进了党章,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党的宗旨理论,为新形势下实现党的宗旨赋予了丰富内涵。
为人民服务宗旨体现着三层含义,第一就是服务,这说明了我们党不是凌驾于人民群众之上的,不是对人民进行发号施令的,它是帮助、组织人民群众为了自己的利益而进行斗争的。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将自身定位成服务者,赢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拥护。第二就是为人民,党章中明确指出,中国共产党的性质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代表着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就决定了它的服务对象不是某个个体,某个阶级,或者是某个特殊阶层,而是广大的人民群众。人民是一个集合概念,具有整体性,但同时它又是多个个体组成的,是具象性的。[4]因此,中国共产党代表最广大人民,服务于人民的利益,尊重人民的主体地位。第三是全心全意。党的利益同人民的利益具有一致性,党同人民群众的联系是血肉联系,这就必然使得党对人民的服务必须是彻底的毫无保留的,始终与人民同舟共济、同甘共苦。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是我们党密切联系群众走群众路线的根本原则,也是每一个共产党员应当遵循的基本行为准则。
二、增强共产党员宗旨意识的必要性
1.是贯彻落实并践行科学发展观的根本保证。科学发展观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进展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成果,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发挥着重大的指导作用。而共产党员要把握发展这个第一要义,抓住以人为本的核心,领会科学发展观的精髓,增强宗旨意识是关键。在工作中只有真正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要的位置,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在与群众沟通交流的过程中充分做到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设身处地为人民群众着想;群众的需要就是我们的需要,群众的困难就是我们的困难,群众的满意就是我们的动力,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群众合理需要和正当利益,才能有效处理好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关系,最终实现三者的总体性和谐发展。
2.是保持党员先进性纯洁性的迫切要求。总体上说,现阶段我们党员队伍的主流是好的,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先进代表。但是我们也必须看到,面对改革开放的大背景和市场经济时代的复杂形势,由于宗旨意识的淡薄,我们党的队伍发生了一些新的变化,出现了新的问题。一些党员干部一味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急功近利,对群众疾苦漠不关心,对群众利益麻木不仁,置群众生命安全于不顾。他们不能正确处理国家、集体、个人之间的利益关系,只追求个人利益而丢掉国家、集体和他人利益,将为人民服务的意识完全抛在脑后。有些党员干部为人民服务的本领不大,虽然有为人民服务的热情但工作方法简单粗暴,群众意见很大。还有个别党员甚至严重违背党的宗旨,违法乱纪,以权谋私,腐化堕落。尽管这些问题发生在极少数党员身上,但其严重损害了党的形象和党的威信,给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带来了严重的威胁。因此,保持党员的先进性纯洁性是抓好党的建设、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重中之重。而只有不断增强党员的宗旨意识,始终坚定地保持思想意识的纯洁性,不断告诫并时刻提醒自己,才能涤荡净化自己的思想和灵魂,才能永葆共产党员的先进性本色。
3.是贯彻实践党的群众路线的客观要求。党的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从毛泽东同志提出形成,到1945年七大将其写入党章,从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的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群众路线的继承发展,再到胡锦涛提出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对群众路线的升华,我们党的执政经验告诉我们,我党之所以能在革命建设中始终得到广大人民的拥护和信任,关键就在于我们党始终坚持贯彻群众路线。几十年来,全党努力践行党的宗旨,不断地解放发展生产力,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为我们党执政打下了坚实的群众基础。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指出,只有根植人民、造福人民,党才能始终立于不败之地。要围绕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在全党深入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提高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能力。这些又把我党贯彻群众路线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在新形势下,共产党员只有增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想民之所想,急民之所急,关心人民群众真正关注的问题,增强对群众问题的敏感度,在工作学习中真正发挥出先锋模范带头作用,特别是基层党组织中的党员,要充分发挥出与群众联系紧密的天然优势,及时与人民群众进行沟通,积极向群众宣传党的主张,遇事同群众商量,多倾听来自群众的意见要求,维护群众的正当利益,这样才能把群众工作做实做细,才能切实把群众路线贯彻落实到位,使我们的工作获得最广泛最可靠最牢固的群众基础和力量源泉,从而为我们党进一步巩固执政地位奠定坚实的基础。
4.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是我们党实现和维护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前提和保障。现阶段,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大变革时期,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导致了不同利益主体的出现,利益多元化格局的形成必然使得不同利益群体之间的矛盾问题大量出现,不和谐因素也随之增加。要维护社会稳定和谐,除了防范打击国外敌对势力、恐怖主义的颠覆破坏活动,维护国家安全,更重要的是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好各种人民内部矛盾。这就必然要求党员要增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把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处理一切矛盾和问题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处理各种利益矛盾冲突时要始终做到思想上尊重群众,政治上代表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行动上深入群众,赢得人民群众真诚的信赖。只有这样才能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真心拥护与支持,才能够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和谐因素,最终达到社会整体的和谐。
三、增强共产党员宗旨意识的现实路径
1.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中国共产党人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党的根本宗旨的体现。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推进人的全面发展,真正把人放在社会主体地位,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利益,这是我党在新的历史时期提出的一个新要求。在新形势下,要真正坚持以人为本就要从三个方面着手。一是问政于民。把人民群众的意见呼声作为衡量政绩的重要价值尺度。人民是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所以我们的党员干部必须尊重人民的主体地位,通过各种有效的方法倾听群众的意见和建议,让群众表达意愿诉求的渠道更加顺畅,使得相关政策制定得民心,顺民意。要始终把人民拥护不拥护、人民赞成不赞成、人民高兴不高兴、人民答应不答应作为党的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点。二是问需于民,把群众的需求作为开展工作的根本依据。要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准确把握群众需求,办老百姓最希望办的事、最急需办的事、最难办的事。三是问计于民。江泽民同志强调我们党来自于人民,根植于人民,服务于人民[5]p45,所以共产党员必须要尊重人民首创精神,虚心拜人民为师,从人民群众的实践中汲取智慧力量、增强服务本领。党和政府只有真诚地问计于民,才能使政府追求的目标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有机统一,形成推动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
2.必须坚持执政为民。执政为民是我党执政理念的高度概括。各级党员干部要把增强宗旨意识执政为民当作从政为官的基本能力,发扬为民奉献的精神,扎扎实实做好本职工作,埋头苦干,求真务实,勤政为民,大公无私;要提高为民服务的本领,勤学习,勤调研,勤思考,善于集中民智为民造福;要培养为民断腕的勇气和魄力,敢于冲破传统观念的束缚,革除旧体制机制的弊端,锐意进取,勇于创新,努力开创工作新局面;要不断自我反省,慎独慎微,加强党性修养,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下抵挡住各种物质诱惑,不滥用职权,不以权谋私,保持共产党人清正廉洁的本色。
3.必须加强学习。广大党员干部不仅要加强对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理论的研究学习,还要加强对党章、党的文献资料和党的创新理论进行深入的学习。只有用完备的理论知识来武装头脑,才能在纷繁复杂的局势中保持清醒,应对各种问题才能处变不惊游刃有余。江泽民同志在《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七十八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学习,不仅要从书本上学,而且要在实践中学;不仅要在总结成功的经验中获得提高,而且要在汲取失败的教训中获得进步。这是我们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所要求的,也是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所要求的。[5]p367这就要求我们党员干部对党史进行认真深入的学习。我们党从诞生之日起就秉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90多年的历史和实践证明了我党这一根本宗旨的光荣伟大和正确。无论在执政前还是在执政后,我们党所做的一切都体现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通过加强中共党史的学习,坚定理想信念,将宗旨意识内化为广大党员干部的人生观、价值观。
4.必须要落实到行动上,那就是改进作风。江泽民曾强调“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不能挂在嘴上,不能搞‘虚功’,而是要实实在在为群众办事,把我们党的根本宗旨切实落实到各项工作中,落实到广大人民群众身上”[5]p365。我们要把人民群众“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想问题、办事情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做到感情上贴近群众、行动上深入群众、工作上依靠群众、利益上维护群众,真心实意地为群众谋利益。要坚决防范克服任何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集中精力办大事、办实事,不搞形象工程、政绩工程,切实保护好、调动好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把为人民服务落实到实际工作的方方面面中去,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脚踏实地,真抓实干,在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5.建立健全制度体系。一是切实完善党员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制度。首先,要创新工作思路,以群众观点群众路线为指导,坚持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三个深入。其次,要利用网络等现代化的工具和手段,直接联系群众服务群众,使党员干部与群众“零距离”接触沟通。及时倾听群众的意见呼声,及时有效地处理群众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成为群众真正可以信任依靠的主心骨。再次要明晰直接联系群众的对象、内容、方法,制定配套的评估量化机制和激励机制,提高党员干部直接联系群众的针对性和时效性。二是健全党员干部监督管理机制。要完善党员干部选拔机制,提升干部队伍素质,要建立健全考核监督机制,把内部监督与社会监督相结合,使党员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强化忧患意识,深刻认识到在其位谋其职。通过相关人事制度改革等有效途径实现干部监督管理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
宗旨意识的强弱关系到人心向背,关系到党的执政地位的巩固,关系到执政使命的实现。在新的形势下,只有每一个共产党员牢固树立并不断增强宗旨意识,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我们党才能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才能领导全体中华儿女不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共同创造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更加幸福美好的未来。○
参考文献:
[1]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大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3]邓小平文选(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4]杜鸿林.党的十八大主旨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民群众观构建[J].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2013(2).
[5]江泽民文选(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责任编辑 冷 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