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咖啡的那些是是非非

2013-12-29半月

健康博览 2013年11期

关于咖啡,总是有各种各样的传言……

有人说咖啡可以预防乳腺癌,女性喝咖啡好;有人说咖啡可以提神、抗疲劳,加班熬夜的人喝好;也有人说常喝咖啡会上瘾,像香烟一样戒不掉;最近也有新闻报道,说在检测咖啡时,发现了含有致癌的丙烯酰胺……那么咖啡到底是有利还是有害呢?我们该如何对待咖啡呢?

咖啡成分的那点事儿

说到咖啡的成分,大多数人第一个反应就是咖啡因。咖啡因可以兴奋神经,可以提神。咖啡因本质是一种生物碱,在植物生长过程中会保护植物免遭害虫的侵蚀,让害虫麻痹。现在很多提神的饮料(例如红牛和茶),里面就含有咖啡因。除此之外,咖啡因可以提高运动能力,这也是为什么其被划为兴奋剂的原因。

其次,咖啡中还含有抗氧化的绿原酸,有利于心脑血管的健康。但同时也含有一些有害物质,如双萜烯类化合物,会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烘焙过的咖啡会产生丙烯酰胺,增加癌症风险。

另外,咖啡中也存在钾、磷等矿物质、维生素、单宁酸等等,其实咖啡的成分很复杂,并不能只针对一种成分的作用就来断定咖啡的作用。

咖啡伴侣 不是健康伴侣

咖啡加伴侣,味道香浓,很多人已经习惯了这个经典的搭配。但仔细看伴侣的成分表可以了解,伴侣中含有一种叫做植脂末或奶精的物质,是咖啡香浓口感和质感的来源。但这些物质实际上是现代食品加工的产物,是植物油经过氢化之后获得的,含有部分的反式脂肪酸。

虽然有人说,反式脂肪酸含量表为0,应该不会有影响。实际上,按照相关规定,反式脂肪酸含量只要低于0.3%,即可标注为0,因此0不是代表不含有。毒理学上有一句名言“剂量及毒性”,如果每天大量饮用含伴侣的咖啡,日积月累,也会对身体造成一定的影响。

营养师建议:可以用牛奶代替伴侣,其营养价值自不必多说,牛奶才是真正的健康伴侣。

致癌OR抗癌

今天你可能看到了咖啡可以降低某某癌症的发病率,明天你又可能看到喝咖啡会增加患某种癌症的风险,那么我们到底该听谁的呢?

有研究表明,每天喝咖啡可降低胆结石、直肠癌、子宫癌等发病风险。最近也有报道称,在多种咖啡里检测出了致癌的丙烯酰胺。这种物质具有潜在的神经毒性,大剂量能够导致基因突变,引发癌症。实际上,关于咖啡的是是非非主要是通过科学家对于长期喝咖啡人群进行观察得出的结论,而不是通过实验获得的结果。因此,不同的观察对象可能会有不同的结果,比如年龄、性别、是否怀孕、饮用剂量、人种、经济情况、饮食、运动等因素,均是影响实验结果的因素。到底抗癌还是致癌,还没有确切的定论。

空腹喝咖啡 伤胃没商量

有的人喜欢晨起一杯咖啡,目的是让一天都精力充沛。实际上,咖啡能够刺激胃酸等消化液的分泌。长期大量空腹喝咖啡,会损伤胃黏膜,久而久之可能导致胃溃疡。如果本身就有因胃酸分泌过多而导致疾病的人群,例如胃溃疡、浅表性胃炎、糜烂性食道炎等,建议不要喝咖啡。

咖啡虽美味 骨骼要当心

咖啡因具有利尿的作用,它本身不会阻碍营养素的吸收,但却会通过尿液的增加,将营养素过量排出体外。正常情况下,血液在流经肾脏的时候,大部分的矿物质会在肾小管重新吸收回去,避免了营养流失。但当尿量过大的时候,重新吸收的能力有限,就会导致营养的流失。尤其是钙,正常情况下,血液中的钙水平是稳定的,当尿液中排出的钙增多,血钙降低,机体便会动用骨骼中的钙。久而久之,就会导致骨质疏松等问题。

编辑/高文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