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避孕莫大意
2013-12-29赵天卫
产后避孕对于每一个产妇都是现实而急需了解的知识。我们经常看到一些新妈妈还在哺乳期,忽然发现奶水减少,到医院一检查发现怀孕已经有两三个月了,最后不得不到医院流产。因为产后女性生殖器官一般需要56天恢复至孕前状态,而做了剖宫产的产妇子宫上有伤口,哺乳期的子宫很软(像豆腐一样)。做人工流产对新妈妈伤害很大,易发生子宫穿孔、大出血、感染等,有时发生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所以产后新妈妈在照顾好小宝贝的同时,应选择适合自己的避孕方法,避免意外怀孕。
产后什么时候开始避孕
理论上说:哺乳期卵巢不排卵,是一个天然的避孕措施。但实际上排卵受神经体液内分泌调节,产后21天起,一些产妇的卵巢就有可能恢复正常,排出卵子, 所以如果这个时候有性生活,就要开始避孕了。如果不是母乳喂养,在产后的5~8周第一次月经就可能出现;如果是母乳喂养,可能直到停止哺乳,月经才会再来,但大部分产妇在产后半年恢复月经。
哪些避孕方法比较适合产后新妈妈
受孕需要四个条件:优良的受精卵、肥沃的子宫内膜、通畅的输卵管、适合的内环境。避孕原理简单地说就是用科学的方法暂时影响上述受孕的必须条件中一项或几项,以达到避免精子和卵子结合受孕的目的。如:使用避孕套、口服避孕药、注射避孕针、宫腔放置节育器、皮下埋植避孕等方法。
对于产后避孕最理想的避孕方法就是放置宫内节育器和避孕套的使用。它们的作用原理是机械性阻挡,不让精子和卵子相遇到一起。
避孕套避孕机理是通过避免精子与卵子相遇而避孕,成功率为80%~90%。避孕套使用方便,不影响月经,所以成为许多产后妈妈的选择。但是一些男性可能觉得有异物感,而不大愿意接受,而少数女性有可能对乳胶过敏,使得产后不能普遍使用避孕套避孕。
使用宫内节育器避孕是一种很好的长效避孕措施。宫内节育器(也称避孕环)将其放置于育龄妇女的宫腔内,通过机械性刺激及化学物质的干扰而达到流产避孕的目的,不抑制排卵,不影响女性内分泌系统,不影响哺乳,因而避免了一般药物避孕的不良反应。经过多年的实践改良,现在应用于临床的节育器多为含铜或含药节育器,支架材料为塑料、聚乙烯、记忆合金等,外形也不单一,有圆形、T形、V形、Y形及链条状等。不同材质及不同形状的节育器各有特性,因而可适用于不同体质及需要的产妇。
产后多久可以放置宫内节育器 自然产的产妇一般过了42天产褥期就可以放,剖宫产的产妇则需要等到产后3个月。也有一种为黄体酮节育器,可恒定缓慢释放黄体酮,产生长效避孕作用。每个节育器可使用1年,并且有缓解月经痛以及减少月经血量的效果。圆形不锈钢金属环可放15~20年;硅胶、塑料或其它类型的节育环可放置5~7年。
比较常见的曼月乐避孕期是5年,适用于正在哺乳的产妇,用它不会改变母乳量。母乳中几乎测不到左炔诺孕酮,而且迄今为止尚无任何证据证明这种激素会给婴儿带来任何不利影响,使用起来十分安全。
放环有哪些副作用
节育器避孕有一定的失败率,这种失败多是由于“环脱落”引起,即节育器自宫腔内自行排出体外。而“环脱落”多与使用者宫颈松弛有关,故这类妇女应当谨慎选择节育器。一般放环后第一个月,在月经干净后到医院检查一次,3个月后再复查一次。以后可1~2年复查一次。在放环后3个月内,特别是经期,更要注意环是否脱落,如发现脱落,要及时采取其他避孕措施,等下次月经后到医院再次放环。
有些产妇放环后月经量增多,时间延长,目前认为节育环使纤维蛋白溶解酶活性增高是出血的主要原因,少量不规则阴道流血大多无需治疗,流血量多的,可给予药物止血;经治疗无效的可将环取出;出血时间长的产妇要注意外阴清洁,必要时要做抗感染治疗。
有些人会出现腰酸、腹坠,可能因节育环过大或位置偏低,引起宫缩造成。可先试用解痉药,如果无效,可另选换新环。放环后如果分泌物增多,并有异味,发低烧等,应该考虑有感染存在。少数可能因为消毒或无菌操作不严格引起上行性感染。发生这种情况后,首先应该先取环,再作相应的处理。
还有一种现象叫“节育器嵌顿”。个别节育器可以嵌入子宫肌壁间,嵌入较浅可用取环钩拉出;嵌入较深的必要时可在B超指引下钩取,以减少操作的盲目性。环嵌入很深,甚至已穿出宫壁达盆腔时就需经腹腔镜取出。
哪些人不宜放环
严重的全身性疾患,如心衰、重度贫血、出血性疾患及各种疾病的急性阶段。生殖器官炎症,如阴道炎、重度宫颈糜烂以及急、慢性盆腔炎等。月经频发或过多以及不规则出血等。宫颈过松,重度陈旧性宫颈裂伤、重度子宫脱垂等等。这些产妇不适宜放置宫内节育器,可以选择其他方法避孕,如避孕套或皮下埋植等方法。
放环前后应注意什么
放环的操作虽然简单安全,但它毕竟是一种手术操作,为了避免感染,手术前3天及手术后两周内要严禁房事,注意阴道卫生。术后应注意休息1~2天,一周内不要做重体力劳动及大运动量的活动,因为刚放环后宫口较松,环易脱落。两周内禁盆浴和性交。放环的最初几天内可有少量阴道流血或轻微腰酸腹胀,数日内多自然消失,不需处理。若出血多且有腹痛,应查明原因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