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给不给小费?这是个问题

2013-12-29汤姆·乔哈根

海外文摘 2013年10期

一对年轻男女坐在纽约一家餐馆,享受他们的第二次约会。买单后男士付了小费给服务员,朝卫生间走去,女士收拾自己的东西,随口问服务员:“付了多少小费?”服务员如实回答了。男士回到饭桌后,两人起了点小摩擦,她说不想再见到他。

因为男士只给了8.5%的小费(远远低于社会习俗),一段刚刚开始的浪漫关系戛然而止。

数年后,服务员蒂夫·杜伯兰尼卡仍对那晚的事情记忆犹新,感慨美国人对小费的看重,以及这笔钱所承载的社会意义。如今在美国,不仅单笔小费的数额有所增加,而且索要小费的从业者名单也在加长。公共场所里,小费罐的数量激增,甚至多到领取三明治的地方有一个,几步之外的付款处又有一个。

给小费的习惯早已成为很多美国人的天性,但对外来者来说,就有点不知所措了——向谁支付小费、给多少,都会引起争论、困惑和焦虑,唯恐举止不当,被人当成吝啬鬼。一名英国游客说,她和朋友们走出曼哈顿一家餐馆,一位服务员追了出来,态度恶劣地要把小费还给他们(他们支付了餐费10-15%的小费)。“服务员把小费还给我们,生气地表示这点小费根本不够,作为游客,我们压根不知道纽约的小费如此之高?他追到路上,大喊‘小费我不要了,收回去!’引得路人纷纷侧目。我的一位朋友是纽约人,他对服务员说,给小费是出于自愿,不应如此粗鲁无礼,我们三个英国人不想自找麻烦,懒得闹下去,最终整整付了20%的小费。”就这样,在英国还算合理的小费在美国竟然能引起轩然大波。

一些前往美国的游客不付小费,或者给的小费太少,是因为他们不理解小费在美国服务业者生计中的重要意义。按照美国联邦政府的规定,餐厅员工的最低工资标准为每小时2.13美元,可一旦加上小费,预计每小时的薪酬可达7.25美元。蒂夫·杜伯兰尼卡在纽约餐馆工作了七年,开了一个名为《侍应狂言》的博客,他写道:“如果客人不付小费,我就付不起房租。”

迈克尔·林恩是康奈尔大学酒店管理学院的一名学生,他发表过一篇有关小费的长达数十万字的论文,估算美国每年小费经济规模约为400亿美元,是美国航空航天局预算的两倍以上。但林恩认为,小费确实潜移默化地损害着大众的幸福感,他宁愿看到在餐馆给小费的习俗销声匿迹。“我认为,人们之所以给小费,更多是出于社会责任,而不是出于自愿。大多数人会否认他们给小费是为了避免遭到别人的鄙视,他们会说这是为了更好的服务,但我看了一下,实际上,人们并没有因为给小费而得到更好的服务。”

但支持小费文化的也大有人在,雪莉·贾雷尔是维克弗斯特大学的经济学教授,她认为小费是一个重要习俗,因为它传播了“美国神话”——努力工作理应得到奖励。“如果服务员失去了赚取高额小费的动力,这对行业发展是有害的,禁止小费的行动不是什么有意义的经济行为。”

如此看来,禁止小费遥遥无期。以色列内盖夫本·古里安大学的经济学教授奥弗·阿扎尔说,美国是地球上对小费最支持的国家,“给小费可能会带来问题,因为它似乎把人划分为不同阶级,顾客阶级和服务业者阶级,后者不得不满足前者的需求,可以说是在‘祈求施舍’小费。为什么在前苏联和中国禁止小费,在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的许多国家,小费也不常见,部分原因就在于此,在那些地方,无论过去还是现在,不平等都相对少一些。”

对于那些真心想要废除小费的美国人来说,另一些调查列举了可以逃避小费的避风港。在非洲,仅有四个国家普遍积极奉行小费文化——埃及、摩洛哥、南非和突尼斯。在新加坡,小费被认为是非法的,而在斐济、冰岛和日本,小费会招致尴尬和反感。

在美国给谁小费?给多少?

到餐馆吃饭:15-20%

自助餐:10%

送货上门:10-15 %

酒保:每杯1-2美元

洗手间服务员:50美分- 3美元

宾馆侍者:2-5美元

门童:提行李1-4美元,叫出租车1-2美元(雨天加1美元)

酒店保洁员:每天2-5美元

出租车:15-20%

头发、美容、按摩、修指甲:15-20%

到餐馆就餐需支付的小费金额(餐费的百分比)

纽约:19.1%

多伦多:17.1%

伦敦:11.8%

人们为什么给小费?

获得社会的认可

避免愧疚

奖励优质服务

增加服务员的收入

购买未来的服务(若有回报)讨好服务员

[译自英国BBC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