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小学教师的激励方法初探

2013-12-29刘生发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2013年11期

向管理要质量,向管理要效益。如果不能正确地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学校管理工作就不能正常运行。因此学校管理者必须要重视对教师的激励工作,探究激励方法,完善激励机制。在学校各项工作中 ,努力促使教师自觉地成为学校管理的主人。

一、以教师为本,激励教师真正成为学校的主人

学校的一切工作离不开教师,在学校管理工作中,管理者必须做到以教师为本,最大限度地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激励教师充分发挥在学校工作中的主观能动性,增强教师的主人翁意识,使教师真正成为学校的主人。以教师为本,就要求真正将教师置于学校管理的主人、课程改革的主体地位,积极为教师发展创造条件。学校要通过制度的设计、制定、实施,使新农村学校一切工作走上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轨道,以激发教师的参与管理意识。学校领导对教师要多从政治上关心、工作上扶持、生活上帮助,用真心、虚心去换取教师的诚心和责任心。要以“事业留人、待遇留人、环境留人、感情留人”为原则,使广大农村教师做到恪尽职守,扎实工作,为农村的基础教育贡献力量。

二、创造优越条件,满足教师需要,激励教师工作

学校领导做到从本校实际出发,最大限度地满足教师的个人需要和集体需要。学校领导要深入了解分析农村小学教师的各种需要,根据需要的特点,对教师进行正确的引导,满足教师的正当需要,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激励教师的积极性。

学校教师的年龄层次不同,老、中、青三结合,因此,在工作生活上的需要往往也不同。譬如:青年教师参加工作时间短,一般有婚姻、住房、子女入学等生活上的种种需要,学校领导要常谈心、多了解,就像长辈一样关注教师的情感需要,生活需求,安抚他们彷徨的心。工作上多指导,多给青年教师锻炼的机会,多搭建成长的舞台,激发其高涨的工作热情;中年教师在教学工作中积累了一定经验,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他们希望自己能得到领导的信赖,同行的称赞,社会的认可。所以在评先树优、职称晋升等方面尽量考虑他们,给他们创造机会,让其感受到学校的责任和他们的付出是相互的;老年教师希望自己身体健康,在学校能得到领导及同事们的尊重,鼓励他们培养青年教师,体现他们的价值。生活中要分外关心、体贴,考虑他们的感受,使其生活得到保障,工作得到稳定,让他们感觉老有所依,体味工作的快乐。

面对教师的基本需要,学校领导应该首先树立服务意识,认真听取老师们对学校工作的意见、建议,从学校实际出发,真心实意地为他们解决工作中、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积极为教师创造工作条件,发展机遇,支持他们从事教育、教学改革,支持他们外出学习、交流经验发表学术论文,培养骨干,知人善任,做到让教师全面发展。

三、做到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的和谐、统一

实行激励机制的过程中必须充分体现物质奖励对激励农村小学教师积极性的重要作用。学校科学地实行“多劳多得”“优劳优酬”的分配原则,才能调动教师的积极性。要注重教师工作质量的考核和评定,是对教师工作成绩的认可和赞许。一方面带有精神鼓励的作用,另一方面又为正常的职称评定、提升和其他物质奖励提供了客观依据。

精神激励对农村小学教师积极性的作用同样不容忽视。一般来说,作为教师,精神需要比物质需要显得更为重要。因此,学校领导要关心和尊重教师,对他们工作成绩多肯定、多表扬,多提供学习进修的机会和条件,安排具有竞争性的工作任务,吸收先进教师加入党组织,评先树优,职称晋升等优先教师一线,这样才能起到满足教师精神需要的作用,使他们在精神上得到安慰和鼓舞。

人各有志、各取所需,学校管理者要切实做好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的和谐统一,才能真正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责编 施夏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