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孩子在数学课上“能说会道”

2013-12-29邢瑾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2013年11期

小学低年级学生刚刚进入学校的正规学习,培养学生用科学的数学语言准确、简洁、流畅地表达,培养想说、敢说、能说、会说的数学素养,对学生数学思维的有效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一、营造宽松氛围,培养学生敢说的勇气

学生不敢说的原因,一方面在于部分学生性格内向,不敢在众人面前发言;另一方面在于教师过于强调主导作用,不能容忍学生错误,以至于学生因害怕说错而三缄其口。因此,要让学生自信地张口,教师就要鼓励学生,让学生真正地处在“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情感环境中。

1.把灿烂的微笑还给学生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师要像对待一朵玫瑰花上颤动的露珠一样来爱护学生的自尊心。” 每个孩子都渴望得到一份尊重,一份温暖。关爱学生,尊重学生就发生在教师的眼波流转之时,就产生于教师嫣然一笑之际,对学生做到“三少三多”,即少一点压制,多一点轻松,少一点批评;多一点表扬;少一点苛刻,多一点宽容。学生在充满宽松、和谐的氛围中,能激发出他们积极主动参与到数学交流、学习中来,长此以往,学生必将会对数学深情向往,对老师充满感情。

2.把动情的语言留给学生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的语言是一种什么也替代不了的影响学生心灵的工具,教学的艺术首先是说话的艺术。”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用准确无误、生动有趣、充满激情的语言去激发学生的情感。

笔者在教学“小珠子大学问”中有这样一组练习:①要求学生根据9颗珠子摆数的规律填出□中的数:9、18、27、36、45、54、□、63、72、81、90。②16是有几颗珠子摆成的?③7颗珠子还可以摆成哪些数?在试教过程中发现,用“你真厉害!” “你说的太好了”表扬学生,他们听腻了就失去了兴趣。经过思考,设计为:“老师这儿有一列数,可是有一个数宝宝真调皮,藏起来了,你能找到它吗?……同学们真不简单,个个都像小警察,只要有一个数宝宝暴露踪迹,就能找到其他一长串的数宝宝了。”

二、创新激励方式,提供学生能说的契机

现在的课堂教学,学生的主动表达的愿望往往在“教师喜欢叫好同学回答问题”的潜意识中被退缩。只有找到符合学生接受的激励方式,才能为尽可能多的学生提供平等的数学表达机会。

1.贴出一片光明

很多教师对表现好的学生奖励一些五角星、小红旗,随着次数的增多和学生年龄的增长,这种奖励在学生身上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弱。笔者的做法是把学生常见的奖励张贴在班级先锋角中,每一节数学课都贴,比赛和奖励的形式多样,变化丰富,一个学期下来再统计评奖,这样做虽然奖品的功能相同,但形态不同,给学生一种新鲜感。更重要的是,变化后的奖励方法有着累计的功能,它具有评价的整体功能。

2.唤出一种荣誉

在教学中,笔者常常会让学生做小老师,代替我来讲解,这时我就会说“欢迎小张老师为大家讲一下”,“小黄老师比邢老师讲得更好”……对于学生自己“发明”的一些方法,视为学生的学习“创造”而高度重视与支持,不是简单和机械地根据教材规定来命名,而是灵活、生动地根据学生名字来命名学生发现的方法,这种“张氏方法”或“小李发明”的命名对当事学生无疑是一种最高荣誉,让学生感到信心百倍,也让其他学生有了学习的榜样。

三、促进精确表达,教会学生会说的技巧

低年级学生数学语言不丰富,词汇贫乏。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遵循认知规律,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去观察思考,用较准确的语言表述各种数量之间的依存关系。

1.提升学生表达能力

数学语言与其他语言不同,因为在数学的“词典”中,只有“记叙”,没有“描写”,也没有“比喻”,更不能有“夸张”。所以要求学生说数学语言时要做到言简意赅,干脆利落。

2. 强化学生表达技巧

训练说的方式有很多,可以模仿老师,从讲一个正确的数学名词到讲一句完整话学着说;也可以把数学知识的重点、难点、关键处设计成填空连着说;还可以指出表述数学问题的模式,提供一些启示性的关联词语、纽带词语,让学生根据此进行语言训练,如 “因为……所以……”,“首先……然后……最后……”。对于那些充满“孩子气”的富有创造性的表达,要给予大大的表扬,并成为班级的“金玉良言”保留下来。如‘98-25-35’和‘98-25-18’时,如有的学生就是这样说的,第一题‘98-25-35’,有98个桃,先是小猴吃了25个,后来老猴子又来吃了35个,还剩几个?‘98-25-18’有学生说得更形象,他们把它说成是同尾巴的先减,先算‘98-18’。从此以后,班级学生就把第一种算法命名为“小猴老猴一起来”,第二种就叫“同尾巴先减”。作为低年级的数学教师,我们也要学会这样的说话方式,这是学生最最欢迎的说话方式。

总之,低年级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非一朝一夕之功。在多年的低段数学课堂教学中,本人常常感觉到:只有经过长时间的、有计划地培养,学生数学语言的表达能力才能得以强化和提升。只有真正做到“不学不教,先学后教,以教导学,以学促教”,充分发挥数学表达在数学学习中的作用,我们的数学教学才能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责编 阮 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