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铿锵前行 跑出“浏阳速度”

2013-12-29余斌

经济 2013年12期

湖南省浏阳市隶属省会长沙,地处华中大三角经济腹地和长株潭“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是国家“中部崛起”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长沙东线经济走廊主要板块。一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一个国家级再制造示范基地,一个全国农产品加工示范基地,一个湖南省级家具产业园,一个长沙市级文化产业园,浏阳市借此成为全国最具区域带动力百强中小城市、全国县域经济百强县(市)、全国发展改革试点城市,并享有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科技进步示范市、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城市、全国生态示范县(市)、湖南省文明城市等美誉。

近年来,浏阳市砥砺奋进,乘势而上,跑出了令人振奋的“浏阳速度”,在日趋激烈的区域竞争中脱颖而出。长沙市副市长、浏阳市委书记曹立军介绍说,当前,浏阳正积极响应湖南省委、省政府和长沙市委、市政府的号召,勇敢地承担起“打头阵、当表率、创一流”的重任,迅速掀起“六个走在前列”(在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综合整治、作风转变、民生改善、党建提升等六项工作中走在前列)大竞赛活动的比拼热潮,形成了百舸争流、千帆竞发、争先恐后、比学赶超的生动局面。凭着这种蓬勃向上的发展势头,浏阳一定能赢取区域竞争的发展先机,未来5年实现“挺进全国三十强、再创浏阳新辉煌”的宏伟目标!

实力聚集:园镇崛起 产业升级

近几年,在全球产业格局大调整的浪潮下,浏阳大力加快园区发展,调优产业布局,全面推动项目向园区集中、要素向园区集聚、政策向园区倾斜,迎来了产业集聚发展、经济快速腾飞的蓬勃春天:蓝思科技、介面光电、博世再制造、二代光纤、华能热电、永清环保、尔康制药等近500家企业,纷纷入驻以长沙国家生物产业基地和湖南浏阳制造产业基地为核心的工业新城,共同铸就浏阳未来经济发展的核心增长极,共同书写浏阳“十二五”末园区工业产值1500亿元的发展新篇章。而日益壮大的湖南浏阳“两型”产业园、浏阳河文化产业园、湖南林业现代家居产业园、大围山生态旅游示范区、浏阳河生态经济示范区等园区,以及大瑶、镇头、沿溪、荷花、龙伏等工业集中区也让浏阳持续涌动着发展的激情与创业的力量。随着交通提速、双向融城的加快,长兴湖城市新区、万丰湖片区、西湖山枫浦片区、浏北运动旅游休闲区引来企业纷纷入驻,永安、大瑶、沿溪、镇头、大围山等乡镇已成为中心小城镇建设的桥头堡。

2012年,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机械制造、鞭炮烟花四大产业集群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80%以上,四大产业集群中年产值过亿元企业198家(相比2011年新增了64家),过10亿元企业9家。

与四大产业集群相映成趣的是,健康食品、生态旅游、文化创意、商贸服务等产业的加速发展。在浏阳市“两型”产业园,湖南安全食品产业中心建设正稳步推进,2015年全部建成后,可入驻企业60家—80家。

以“旅游新方向、中国大围山”为品牌宣传,浏阳全力建设大围山生态旅游示范区,大手笔高起点推进大围山建设,打造了“春赏花、夏漂流、秋品果、冬滑雪”的旅游精品品牌,三产业发展日益繁荣。

以“中国花木之乡”柏加镇为龙头,一个全新的浏阳河生态经济示范区呼之欲出,柏加镇更被住建部评为全国首批智慧城镇。

活力迸发:交通融城 人才活市

走进浏阳青山绿水之间,可以深切地感受到“交通兴、百业兴”的真谛。

据浏阳市市长余勋伟介绍,近年来浏阳相继启动了长浏、浏醴、大浏3条高速公路重点交通建设项目,浏醴、大浏、长浏等高速公路,南横线一期、开元东路东延线二期等干线公路已建成通车,目前,全市拥有高速公路里程达227.3公里,市域内共设17个高速互通口,成为湖南省高速公路里程最长的县(市),全市所有乡镇(街道)均可在20分钟内上高速。启动了张小公路、大围山干线公路和浏中文公路等建设项目,“对内大循环、对外大开放”的大交通格局正在逐步形成,浏阳“对接长三角、融入长株潭、辐射湘赣边”的发展态势愈加明显!

如果说修路架桥、交通融城是凝聚看得见的正能量,那么浏阳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则是在积聚无形却潜力无限的正能量。近两年来,浏阳在“人才活市”上频出大手笔:面向“211”工程院校引进了100名人才;面向全国引进10名博士生和60名紧缺型人才充实到市直单位;选拔50名年轻干部挂职锻炼(任乡镇长助理),充实党政人才后备力量;实施人才引进“5358”工程,即用5年时间引进3000名机关事业单位和教育卫生类人才、5000名企业中高层管理人才、80000名企业专业技能人才。

引力强劲:环境优化 亲商爱商

2013年,浏阳乘势而上,提出“三个一律”:所有市直部门和乡镇街道一律实行开门办公,领导干部实行公开接访;各职能部门的行政审批事项一律实行限时办结;各级各部门财政切块资金和项目专项资金使用情况一律实行公开公示。

全面推行“一线工作法”,即干部在一线工作、领导在一线指挥、问题在一线解决、能力在一线提升、绩效在一线考核、奖惩在一线兑现。启动实施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环境整治、作风转变等“四项工作”的季度点评制度,奖优罚劣,在全市形成了浓厚的真抓实干、比学赶超的发展氛围。

对影响未来发展的建设项目,浏阳更是不遗余力、不断创新。市级领导亲自挂帅,牵头主管部门具体负责,一对一帮扶重点项目,为外来投资商解决了系列难题。两年来共指导服务重点招商项目174个,调度重点项目125个,收集问题142个,且全部得以协调解决,提高了项目签约率、履约率和开工率。招商部门不断完善全程代办制度、部门联审制度、招商项目公示制度,牢固树立亲商、爱商理念,为企业提供快速、便捷服务,创造了良好的投资环境。今年,浏阳成功举办“美丽浏阳”重大招商项目发布会等十大系列招商活动,重点推介98个重大项目,涵盖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文化产业、健康食品、城镇建设和生态旅游等方面,备受高端企业和投资商关注。截至10月底,共新引进项目130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35个、10亿元以上项目10个,百亿元以上项目3个,主要引进了基伍通讯投资100亿元在浏阳经开区建设智能手机产业基地、中国智慧集团(CSST)投资120亿元建设浏阳河智慧低碳产城融合示范区等项目。

魅力呈现:美丽浏阳 幸福家园

区域竞争不进则退,慢进也是退。浏阳志存高远,谋划了建设美丽浏阳、打造幸福家园的美好蓝图,明确了未来5年“挺进全国三十强”的宏伟目标。

交通融城。加快浏北、浏西“双向融城”步伐,全面融入省会半小时经济圈、全国高速路网,充分发挥主城区的辐射带动作用。产业繁荣。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着力壮大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机械制造、鞭炮烟花四大产业集群,大力促推健康食品、生态旅游、文化创意、商贸服务四大产业加速发展。园镇建设。瞄准打造千亿级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全国一流再制造产业示范基地目标,努力推动“强园”与“造城”相融合、相协调、相促进;抢抓国家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发展机遇,加快小城市、中心镇、特色镇建设。人才选用。扎实推进“5358”工程,为浏阳未来发展积蓄强大的人力资源优势;真正让想干事、能干事、干得成事的干部脱颖而出,形成能上能下、充满活力的选人用人机制。机制创新。创新财税管理机制、行政管理机制、项目管理机制,激活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

浏阳目前已具有较强的综合实力、较好的产业基础、广阔的发展腹地、良好的自然生态、深厚的地域文化和响亮的城市品牌,后发优势明显,发展潜力巨大,加上全市上下争先进位、干事创业氛围浓厚,在未来区域竞争中,浏阳一定会抢先一步,走在前列。一个“建设美丽浏阳,打造幸福家园”的远大梦想将全情展现,一个文明富裕、民生和谐、宜居宜业、绿色发展的美丽浏阳,即将饮誉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