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发”时代新“钱”景
2013-12-29陈希琳
在诸多行业分析师看来,似乎紧跟政策大势就是最好的投资渠道。但是对于投资者来说,仅仅“钻研政策报告”是不够的。“政策仅仅是一个大趋势,只是未来的一个发展方向,确实很多领域都有前景,但投资还是要看一个市场中的实际需求”。东方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邵宇对记者如是说。
“较大的市场规模、正处于成长期,此外还要适合创业”,在《经济》记者问及具有前景的投资领域时,多位专家共同提到了这三个要素。在他们的建议中,频繁出现的一个行业就是“银发产业”。
从日本反观国内市场机遇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提高,会有一个非常明显的需求爆发的机会,这些机会的覆盖面会非常广,医疗、药品、金融、旅游等都会围绕着老年产业进行布局。”邵宇对本刊记者表示,国外市场在应对人口老龄化过程中挖掘的机遇,可以作为国内未来市场空间的一面镜子。
“仅培养专业的老年护理人才就可以创造一大批就业机会。但在不久的将来,中国对护理人才的需求肯定会更加庞大,再加上相应的培训、考核机构所需要的人才,这对解决中国目前的失业问题会大有帮助。”某券商分析师冯韦对《经济》记者说。
按照她的分析,日本的“养老产业”所涵盖的内容是面面俱到的,主要包括六大块:老年住宅、老年金融、家政服务、福利器械用品、文化生活服务,以及老年生活用品开发、销售等。
在这一领域,国内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但是邵宇表示,基于中国人口老龄化和日本有所不同,所以老龄化所能带动的市场空间也有所差异。总体来说,我国的养老产业尚未形成明晰的行业格局,但多位分析师均表示,在受益的众多行业中,无疑医疗保健及护理领域受益最大。
“如果我们自己不发展,那么这个空间可能就要被国外的企业占据了。现在很多国外的投资者都试图挖掘国内这样的机会。”冯韦对记者说,特别是那些已经有老龄化应对经验的国家,如果政策层面放得更开,那么一些已经成熟的外国企业势必在竞争中具有更大的优势。
“像日本早就已经制定战略要向中国等亚洲市场输出‘医疗、护理、健康等相关产业’,并定位在高端养老市场,以中国先富阶层为服务对象。”冯韦表示,这块实际上有着不可想象的利益空间,国内的企业也应该积极学习国外的一些先进经验和模式。
20万亿规模的市场空间
20万亿,是未来20年间,养老产业所带来的利益空间。社科研究院研究认为,到2030年,预计我国养老产业规模有望达到20万亿元以上。
这一市场空间是以老年退休金为支持后盾的。据全国老龄委调查,2010年中国老年人市场的年需求达到1万亿元,2050年左右将达到5万亿元。
与老年市场的巨大需求相比,目前国内市场的供给能力并未能与之相配。“目前中国每年为老年人提供的产品不足1000亿元,供需之间存在巨大商机。”冯韦介绍称。
养老服务水平尚且不谈,仅仅在养老设施上,国内市场就有很大的空白。“虽然能够看到我国老龄产业现状发展面临很多不同的困难和问题,但随着社会保障制度的逐步完善,不同年龄、层次的老年人对消费产品和服务质量将有不同的要求。”冯韦说,这本身就构成了一个规模庞大、结构多元、丰富多彩的老年消费市场。
从全国来看,这样庞大的消费市场依区域有所不同。投资者布局之前可进行参照对比。按照冯韦的介绍,从区域来看,容易形成养老服务市场的地方多为人口大省市,如上海、四川、重庆、江苏、湖南、辽宁、浙江、安徽、天津、福建等。
但是对于投资者来说,那些养老机构供给明显不足的市场是民间机构介入的黄金区域。“像内蒙古、广东、山东、福建、四川、重庆、湖南、湖北的养老院数量明显不足,投资者可以考虑介入。”冯韦说。
同样在邵宇看来,老年人的消费是一个硬需求,对于投资者来说,最重要的是进行市场定位。
“老年人通常对价格比较敏感,同时比较厌恶风险。”冯韦说,这是老年人消费的一大特点。“定位高端的市场能够提供超高品质和服务的商品,定位低端的市场则能提供较为低廉价格的商品,而定位中端市场的企业在老龄化趋势中则可能处于弱势。”
“问哪里能赚钱,不如问问老年人需要什么而你没有满足什么。”邵宇说,衣、食、住、用、行、医、娱、学、为,每一样都遍布着老年人的需求。
“很多老年人在子女独立后,经济负担减轻,会试图进行补偿性消费,弥补过去因条件限制未能实现的消费欲望。”冯韦说,基于这种诉求,在美容美发、穿着打扮、营养食品、健身娱乐、旅游观光等方面,都能带动一些需求。
“甚至老年人也可能对玩具有着强烈的消费兴趣。”同时随着互联网的发展,部分“去智能化”的、专为老年人配备的电脑和手机也将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医疗护理是直接受益领域
“其实老龄化带来最直接的是医疗板块,比如医药和器械等。”冯韦介绍称。
同样在投中集团分析师李鑫看来,医疗药品和器械一直是投资者比较关注的领域。“以前PE、VC都是比较关注药品这块,从今年开始就是医疗器械比较火。在这个领域PE和VC的投资案例已经增加了一倍。”她对《经济》记者表示,除了老年人护理,还有一些机构比如养老院,以及养老和医院相结合的度假村也比较火热。
但是同时李鑫表示,尽管医药领域风头正盛,但目前并不适合投资者进入。“现在医药股已经估值过高,偏离了自身的价值。因为PE介入的时候需要找一个切入点,比如医药公司刚开始的时候估值是两亿,介入一亿就可以占有50%的股权。但是如果后面已经估值到40个亿,我再介入的话,可能就占不到多少股权。所以目前投资可能找不到一个切入点。”
由此,专家建议投资者想要介入医药领域的话还是要尽量挖掘一些早期的项目,但这是比较困难的。
“早期的项目收益高但是风险也很高。例如单克隆抗体是一种可以治疗癌症或肿瘤的药,专门做这个领域的复星医药就投了9个亿进去。因为做生物医疗科研有一个非常大的特点,就是非常烧钱,需要高投入,如果从一开始研究,要想研制出很成功的药品是需要很多时间的。”由此,李鑫建议资金量不大的投资者在医药领域需要相对保守。“在不需要高投入的行业可能会好一点。”
在分析师看来,另一个直接受益的板块就是养老服务领域。看护服务业,由于家庭规模日益小型化,家庭照料的人员也减少,人口老龄化对家庭照料业提出大量需求,有技术专长的家政人员将大受欢迎。同时,为独居老人和空巢老人提供的紧急呼叫系统、社区老人综合服务网将有广阔发展空间。
冯韦向记者透露称,现在像上海的一些公司已经开始进入养老机构的建设。
“要投500家民营医院”,这是医药板块复星集团董事长郭广昌说出的一句豪言壮语。
但是对于手里有几百万的中小投资者来说,独立办一家民营医院显然不现实。
“一般国内的PE、VC进行投资多是千万美元,小额的话最好是跟投,比如说现在有一个项目,由领投的进行分析,研究这个项目的可行性,其实作为跟投的就省了很大的力气,不需要亲自去现场进行调查。但是想做跟投需要自己具有一定的人脉关系,否则别人不会给你跟投的机会。”李鑫表示,在这种情况下,投资者可以通过专门的投资顾问(简称“FA”)进行处理。
“现在已经有一些上市公司希望能够做这些事情,希望去学习国外的一些先进的经验和模式,能够在国内做起来。”如果能够建立比较先进的模式,那么资金量的多少应该不是问题。
这对民营机构来说,是一次比较好的尝试机会。“目前都是国内政府在做这个模式的建设,建立全国范围内的养老机制,但是其实在国外都是由很多的民营机构来做这个事情,很多民营机构已经留意到这里面的机遇,我认为非常值得去关注。”冯韦表示。
但与此同时,他建议投资者如果是以小股东的身份进行投资就要注意甄别标的。“可能有的公司会说要做养老产业,但是在其整体业务中的比例会较小,带来的不确定性也比较大。”
人口老龄化是医药行业长期增长的一个重要逻辑,但是这个逻辑也一直是市场普遍认同的逻辑。“并不是说医药股瞬间就会大涨,只是我们认为医药板块还是有一个持续增长的动力,特别是跟老年人相关的一些药物。”冯韦认为,对于药企的业绩来说,是一个比较确定的保障。
“老年人的患病率和人均医药费用高于年轻人,多患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疗程长,费用大。”李鑫表示,未来心脑血管类药物、肿瘤类药物、糖尿病药物、抗老年痴呆症用药和保健类药物将是老年人用量最大的几类药物。
“新老人”的新需求
随着一波“新老人”的出现,他们的消费需求也会随之产生变化。基于补偿性的消费心理,他们会更加注重生活的品质和老年生活的丰富性。
“随着经济增长,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退休后的空闲时间要多于以往任何时候,往往会将收入更多的花在度假、书籍、杂志、电话、博彩及跑马上。而自由时间的增加,老年人对于舒适度的要求更高。”冯韦表示。
“老年人退休之后比较有时间去参加一些旅行,他们更倾向于跟团旅行,所以像中青旅、国旅等应该都会受益。”按照冯韦的分析,疗养旅游、文化旅游、探亲旅游等会受到相关带动。除此之外,老人化妆品、老人服饰、老人假发、老人纸尿裤、老人珠宝、老人食品等日常生活用品也有望受益老龄化的发展趋势。
在化妆品方面,中国抗衰老的销售额已经超过美国。与年轻人的美容需求不同,老人更多偏重抗皱、紧肤、滋润等日常护肤类产品,整体偏重实用护理。与老年化妆品相比,老年假发、老年珠宝的需求同样很大。
“特别是在成人的纸尿裤方面,国内的市场空间还是比较大的。”根据最新数据,日本的成人纸尿裤销售已首次超过婴儿纸尿裤。新兴的国家和地区如中国、泰国、香港等,成人纸尿裤的销量也在不断增加中。
同时,老年人对保险的重视程度也有所提高,寿险和资产管理将直接受益于老龄化发展。
老年人纷纷选择用自有资金保障退休,这也将刺激资产管理的需求,对金融领域来说也是一个利好。“从人口年龄整体水平看,年龄中位数35-40岁是保险需求的分界线。中国目前年龄中位数为34岁,而联合国预测2025年达39岁。”冯韦说,未来15年也将是寿险业需求的黄金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