拨开转基因迷雾
2013-12-29刘夷
2013年5月23日,美国参议院以71:27的差距投票拒绝了要求给转基因食品强制性标识的提案。3天之后,抗议孟山都转基因食品大游行在52个国家、436个城市爆发。民众举着的牌子上赫然写着:“我的孩子不是一个科学试验!”
对转基因食品的恐惧继续蔓延开来……
问题一:
转基因技术的使用情况如何?
1983年,植物转基因技术诞生于美国。1985年,第一批抗病毒、抗虫害和抗细菌病的转基因植物进入田间试验,美国专利局宣布转基因植物受专利保护。1994年,美国的转基因耐储藏番茄获得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的批准进入市场销售,成为世界上第一个获许进行销售的转基因食品。1996年,美国的转基因作物开始大量商业化种植。2009年,全球已有25个国家种植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最大的主要有大豆、玉米、棉花、油菜,这4种作物的转基因品种面积占全球所有转基因作物的99.6%,其中大豆占51.6%。玉米占31.1%,棉花占12.0%,油菜占4.9%。转基因普及率最高的也是大豆、棉花、玉米、油菜4种作物。
转基因食物早在全世界流行开来。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院长、原国家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委员会委员、北京市政府食品安全专家组成员罗云波给记者讲述了“转基因”的原理:“杂交水稻你们敢吃吧?‘杂交育种’是父本提供一半基因,母本提供一半基因,双方融合在一起,达成优势互补,这里头就发生了很多的基因交换,比转基因多多了。杂交育种过程很艰难,费时费力,成本很高,会得到很多不想要的结果,一个育种专家一辈子能育出一个成果就很了不起了。转基因就是杂交育种的升级版。找准了好的基因,放进来,使之成为新品种。这样更有预见性,也更精确可靠。其实转基因的现象在自然界也是普遍存在的。”
目前,中国已为7种转基因作物发放安全证书,分别是耐贮藏番茄、抗虫棉花、改变花色矮牵牛、抗病辣椒(甜椒、线辣椒)、转基因抗病番木瓜、转基因抗虫水稻和转植酸酶玉米。观察这些作物名称不难发现,它们分别具有一种“特异功能”,是普通农作物不具备的。此外,还批准了转基因棉花、大豆、玉米、油菜等4种作物的进口安全证书。除批准了棉花的种植外,进口的转基因大豆、玉米、油菜仅用作加工原料。
问题二:
转基因食品是否危害人体健康?
国内一家主流门户网站正在做一个网络调查,问卷总共两个问题:“您认为转基因食OXsKuNTJFq41k3kAhXMu8g==品对人体是否有害?您是否还会购买转基因相关食品?”截至2013年11月17日,共41690网民参与调查。第一个问题,有76.9%的网民选择“有害”;第二个问题,有84.3%的网民选择“不会”。
记者约访“反转斗士”云南财经大学社会与经济行为研究中心特聘教授顾秀林,遭到拒绝。但她在电话里表示:“你知道转基因有多危险吗?你知道这里面水有多深吗?”顾秀林以博客为战场,已经作为网络上最火的“反转斗士”,奔走了好几年。类似于“英国有孩子吃了TESCO超市的转基因燕麦粥而患上多动症”、“加拿大在孕妇血液与胎儿中发现转基因玉米Bt毒素”的新闻被一条条贴了出来,触目惊心。
华中农业大学植物科技学院教授董五辈指出,很多“谣言”的传播是因为民众与媒体没有仔细甄别情况,人云亦云。原来,传说中会致病的转基因“Bt毒蛋白”里面的“毒”字与人体并无关系。董五辈解释道:“‘毒蛋白基因’是针对昆虫的。它作用于昆虫的特定部位从而产生毒性,在人体内没有‘靶标’,对人体没有影响。”
至于影响人体生育功能、导致“断子绝孙”的传言,罗云波指出,首先,转基因食品不会“修改”人体基因。他告诉记者:“我们吃每一口米饭、每块猪肉都吃进去大把的基因,吃了这么多年,我们变成那些东西了吗?转基因食品同普通食品一样,在人体内被消化的方式也是一样,人体的基因丝毫不会受到影响。”
另外,“为什么‘断子绝孙’的传言在中国特别流行?因为‘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断子绝孙’对中国人来说是最残酷的刑罚。在非洲,有人就说吃了转基因会改变性取向,成为同性恋。因为非洲是世界上艾滋病患者比例较高的地区,而同性性交已经成为了艾滋病传播的重要途径。所以人们怕什么,别有用心者就编什么。”
从科学史的学术角度,北京大学科学史教授刘华杰也提出自己的质疑:“对进化论了解得越多,对转基因技术就会越慎重。因为大自然中生命是长时期进化而来的,现有的生命与环境是相互适应的,而转基因生物是人工饰变的生命,它们是非自然的。”
“反转”人士认为,通过动物试验证明转基因食品无害,还远远不够,因为很多不安全因素会有潜在的风险,经过10年、20年甚至更久才会体现出来。顾秀林也在博客中多次列举国家给予转基因食品安全证书的依据是错误的,对各种相关试验的方法、过程提出质疑。
罗云波告诉记者,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早有定论:“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国粮油组织、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欧洲食品安全委员会等很多重要的国际组织,都有明确的观点,就是转基因食品通过安全评价才允许上市,在售的转基因食品,风险不比普通食品高。传统食品中也没有百分之百安全的食品。经过了十多年,转基因食品没有引起过一个危害人体健康的例子。”罗云波着重强调:“那些转基因食品的负面消息,都是来自于媒体,没有科学论据,不足为信。”
问题三:
转基因作物危害环境吗?
转基因专家与“反转”人士都关心生态环境,但出发点却截然不同。
关于转基因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人们听到最多的新闻是“超级杂草”。“超级杂草”在百度百科的解释为“转基因水稻如与起源的野生种同在一个区域内时,水稻中的转基因会转移到野生稻中去。如果一种野生植物被一种转基因或能抗拒自然发生病虫害的其他基因提高适合度的话,这种植物就可能变成极坏的害草,或者破坏自然植物群落的生态平衡。”也就是说,转基因作物把野生杂草的基因也给“转”了,使它们变得异常“强悍”。
“反转”人士担心,田地里长满了“超级杂草”,农作物都被排挤了,最后我们难道要吃草吗?而且,不只是农作物生长环境遭到破坏,基因不断“转”开去,地球的森林植被都会受到破坏,生态环境遭殃在所难免。
但转基因专家担心的却完全是另外一个思路。
董五辈分析:“有人说转基因毒害生态环境,那么农药、化肥对环境的毒害怎么又被忽略了呢?我们研发转基因技术,让农作物本身具备抗病、抗虫的基因,这样能够减少农药化肥使用量,不仅有利于人体健康,也将对生态环境保护作出应有的贡献。”
至于“超级杂草”,董五辈认为荒谬至极:“这根本不可能。花粉很难在不同物种之间传播,谣传作物的花粉转到草里面,这是基因在不同物种之间的水平转移,这种方式的基因水平转移是不可能的。”
问题四:
推广转基因是发达国家的“阴谋”吗?
世界反转基因游行,除了要求要强制标识转基因食品,也有大部分举着反对“Monsanto”的牌子,指的就是美国一家跨国农业生物技术公司孟山都,以生产并推广转基因种子闻名。另外,美国大型化学公司杜邦也在受千夫所指。
在中国“反转”人士眼里,他们都是美国全球生物战略的帮凶。在顾秀林的博客里,他们与国内各专家、学者勾结,竭力将转基因技术与转基因食品推广到中国。最终的目的,是“毁灭中国人”。关于孟山都的负面消息在国内外网站上都是铺天盖地的,甚至有相关纪录片、书籍问世。这无疑让“反转”人士更加肯定了美国与孟山都的“阴谋”。
转基因专家与“反转”人士都认为中国的发展确实遭遇了来自各方的阻力。
罗云波告诉记者:“生物技术影响到食品、农业、健康、医疗、能源、环境等各方面,对于国家发展非常重要。实际上,国际敌对势力正在想方设法阻碍我国生物技术的发展HHRPlxu0LXIUNn9+YDzrOQ==。如果我国在生物技术上一直受限,就会在粮食、能源、环境、医疗发展上都陷入被动,受制于人。另外,一项新技术的兴起必然触动很多既得利益者,他们为了保护自我,制造谣言。政治上失意者,为了反对而反对,迎合民众,煽动民意,进一步加强民众与政府的对立。”
刘华杰认为政府不明朗的态度也让人生疑:“长期以来利益集团在宣传中似乎总是想掩盖什么,它们不肯面对公众的质疑,这些加剧了人们对转基因食品的怀疑。”
对于刘华杰的说法,罗云波给出了反击:“事实上,我国对转基因技术的研发应用推广的管理,在法律上有一整套严格完整的法律和法规。在政策上,发展并产业化转基因技术是《国家中长期发展纲要》并列于‘大飞机工程’、‘载人航天工程’等重大工程之一的工程,连续多年的中央一号文件都明确指出要加速发展这项技术。”罗云波认为,为了证明经过安全评价的转基因食品可以放心食用,各大媒体都已经做了详细报道,专家多次辟谣。多次相关文件的出台,已将国家意志表达得很明确了。
中国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黄大昉在接受《经济》记者专访时表示,早已被“反转”人士“骂习惯了”,但他不后悔,“我国政策总体上是推进转基因的,很多中央文件中都有相关规定。”
据悉,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抓紧开发具有重要应用价值和自主知识产权的功能基因和生物新品种,在科学评估、依法管理基础上,推进转基因新品种产业化。对于转基因技术,我国一直采取谨慎的态度,很早就开始了各项研发与试验,但一直未批准转基因粮食作物的种植。
问题五:
转基因大豆,“消灭”还是“发展”?
新技术的推广往往会遇到坎坷,更何况转基因技术已经负载了如此多的负面形象。据悉,中国进口转基因大豆已有16年,而近几年,受到转基因大豆冲击的传统种植农户与油脂企业渐渐力不从心了。
记者最先联系到的是黑龙江大豆协会副秘书长王小语。
接到记者电话时,王小语正在整理一些调研数据。“我们做了量化研究和模型评估,结果显示,如果在国内推广种植转基因作物,每1份收益都对应着532份的风险,最终贡献率只有0.46%。”0.46%是什么概念?532倍的风险代表着什么?代表着王小语认为黑龙江省绝对不能将转基因技术运用到农作物种植上。这份量化研究是如何获取数据、如何建立模型的,记者不得而知。但王小语的话代表着黑龙江传统油脂产业的心声——拒绝转基因。王小语告诉记者,受到进口转基因大豆和大豆油的冲击,黑龙江大豆企业九成面临亏损。
王小语告诉记者:“根据国家粮油信息中心统计数据,我国超过一半大豆油的原料是进口转基因大豆。2012年中国消费油脂是2800多万吨,里面1150万吨左右是大豆油,其他是菜籽油、棕榈油或者其他油脂如花生油、橄榄油、玉米油。其中大豆油里,90%以上是转基因大豆油。黑龙江有3800万人口,人均消费大豆21公斤,黑龙江总共需要80万吨左右,这76万吨以上的油脂,需要440万吨大豆为原料加工而成。黑龙江这边的油脂企业近几年来都是阶段性开工,实际加工大豆也在200万吨左右的水平。如果按照加工产能,日加工200万吨的企业能够达到88个厂,年加工产能1470万吨的水平。但实际上年加工总量只有200万吨。按这个测算,我们也能得出数据——整体只能开工两个月左右。由于效益受影响,现在哈尔滨周边很少能看到大豆了。”
几经辗转,记者联系到黑龙江吉庆油脂董事长张恩利。张恩利告诉记者,吉庆油脂现在处于“维持生产”状态。对于进口转基因大豆,张恩利颇有不满:“国内非转基因大豆价格成本高,国家进口转基因大豆便宜,我们把几个亿的资产都已经投进去了,现在都打了水漂。”
转基因大豆收购价低、出油率高,大有垄断中国市场之势。传统大豆种植农户与油脂产业如履薄冰。王小语认为,转基因技术应该退出作物种植界,因为安全风险太大。
罗云波对这种说法很不以为然:“我们现在要做的,恰恰是好好发展转基因技术,我们自己做好了,就不需要依赖别人了。”
著名生物学家、北京大学生命科学院原院长饶毅肯定地告诉记者:“转基因作物能不能增产,不需要外行担心,农民自己知道。如果外国用了,带来利润,我国也用好这些技术才是正道。”
罗云波告诉记者:“转基因农作物与食品要想进入我国,必须经历一套近乎苛刻与挑剔的安全评价,可以说,现在国内很多普通食品都无法通过这些考核。”让罗云波忧虑的是,转基因技术在中国开始是和国外同步的,但产业化由美国最先开始的,这些年,中国的转基因技术发展步伐已经落后了。现在,我国拥有成熟的转基因技术研发中心,也有完善的安全评价技术,但迫于舆论,转基因作物的商业化种植被推迟,产业化已经远远落后于欧美国家。
作为一项技术,如何宣传好、运用好、发展好才能造福于民,罗云波建议发展转基因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加强科普。如果像专家所说,“反转”人士为达目的而造谣导致社会恐慌,那说明民众确实是对此了解得太少。权威信息不足、科学知识普及不到位,又怎能不“迷信”呢?
二是加强政府诚信。要想让百姓放心接受一项新事物,政府首先要让百姓能够信赖。
三是继续加强转基因与相关安全检测技术的研发。不论是安全还是危险,科学家对这项技术还需付出更多的努力,找出“好基因”是一方面,做好安全检验也绝不能疏忽。
四是循序渐进。在汹涌的民意下,强制推动转基因商业化必然加剧社会矛盾,纵使科学家再着急,也不可能一蹴而就。如何在消耗过剩产能的道路上“拉”他们一把,是政府该认真考虑的事。
五是加强立法、管理。消费者应该有知情与选择的权利,在安全性并未得到全面肯定的时候,相关标识必不可少。另外,转基因作为一项中立的技术,如果被不法分子利用,后果不堪设想。进一步加强立法、加强监管,也是为转基因正名。
记者手记:
本文采访的过程,最初伴着灰心与疑惑。
记者联系中国科学院、中国农业科学院的生物学、植物学、作物学、遗传学等近20位专家,以及农业部相关部门负责人,得到的答复不是“不做相关研究”就是“最近太忙”,甚至连采访提纲都不愿意看。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研究员助理直截了当告诉记者:“关于‘转基因’的采访都不做。”
虽然最终记者还是采访到了部分相关专家,但约访过程中的疑问始终在心中。专家为什么不愿说话?难道连专家都害怕转基因?本来就争议颇多,这下,真是迷雾重重了。难道真如罗云波苦所说:“专家不敢说话,怕挨骂!”
但是,很遗憾,我们没有联系上相关部门官员。
做这个选题,我们只是想更客观呈现多方质疑和观点,让转基因在透明、公开的环境中接受更多人的检验。技术本身没有正确与错误,只是看用在什么场合,如何引导它的发展,更好更快造福人类。其实,事情本身没有那么复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