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墨“陆离”
2013-12-29
多媒体技术、摄影、装置……这些看起来新潮的当代艺术创作形式似乎与传统的中国水墨画毫无关系,那么当传统的水墨画插上当代艺术的翅膀后,会产生怎样的变化?答案是:当代水墨画。
“实验水墨”“抽象水墨”“观念水墨”“新水墨”……在中国当代艺术发展30年时间里,当代水墨作品被冠以各种各样的名字。然而,工具是中国传统的毛笔和墨汁,技法和观念却多来自西方现当代艺术,令当代水墨一直处境尴尬,既不被以油画占统治地位的中国当代艺术圈所认可,也被传统国画界视为离经叛道。为了探讨新水墨在学术上的位置与未来的发展方向,许多70后当代水墨画家还自发形成了自由群体“柒舍雅集”,以此推动和促进水墨画的变革。
不过近一两年来,当代水墨正悄然兴起。2012年春拍,嘉德首次推出新专场“水墨新世界”,53件拍品总成交额1377.44万元,成交率92.45%;“水墨新世界”秋拍专场成交额1736.85万元,成交率88.64%。整场成交额虽不及一件顶尖的近现代书画作品,但高成交率显示,它正在吸引藏家们注意。
今年3月,佳士得和苏富比两大拍卖公司几乎同时在纽约推出了私人洽购展览“阅墨——中国当代水墨画展”以及“SHUIMO水墨:中国当代水墨展售会”,与此同时,国内的艺术场馆也频频推出当代水墨展览。据雅昌艺术市场监测中心数据,当代水墨作品成交率高,价格却不高,且弹性大,集中在10万元左右,高价作品在100万至600万元之间。
“从五六十年代‘新水墨运动’到‘85年美术新潮’,先锋艺术家如吕寿琨、刘国松、王无邪等,结合东方媒介及西方观念创造了突破性的艺术词汇,也引出了新方向,深远影响了当代水墨的发展历程。在21世纪全球化环境中,水墨在当代维度诠释之下融入新的思维、观念及美学内涵,通过大胆的试验得以重新定义。水墨素来是重要的艺术媒介,并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近年来,不少学者以新水墨艺术作为研究项目,此类作品更于知名博物馆、画廊及展览中展出,反映中国当代水墨画重要性日增。”香港苏富比艺术空间策划总监李安琪向《21CBR》记者介绍道。
6月7日至28日,苏富比在香港的苏富比艺术中心举办了“七十后:新水墨──怡情斋收藏展”,作为本次展览的策展人,李安琪告诉《21CBR》记者,展览受欢迎程度超出了想象,“(收藏展)反应很理想,当代水墨画的价格相对较能让收藏家负担,尤其吸引年轻收藏家及新晋藏家的注意。相比传统水墨画而言,当代水墨艺术品的市场比较年轻,而且并未成熟。举办这次展览的目的,正是为这群年轻艺术家提供平台,让世界各地的收藏家更能认识当代水墨,探索新一代七十后艺术家的作品。”
![](https://img.fx361.cc/images/2024/1228/3FpH8kU9oZHtJZivZNZR7n.webp)
不过,对待当代水墨热,策展人夏季风却向媒体表达了另一种看法,他认为,当代水墨热更多是由以拍卖公司为代表的二级市场带动的,是一种市场选择,根基并不牢固。事实上,究竟连什么是当代水墨,至今尚无定论。有人指出,当代水墨是指20世纪末接受中国传统绘画教育的一群艺术家所创作的作品。中国传统绘画表达“善”和“美”,而当代水墨更多是表达“真”,通过西方的思维方式,东方的表现手法,将中国的水墨艺术与西方的当代艺术有机融会。有人质疑,网状线、喷枪都出现了,还能继续打水墨画招牌吗?
但在李安琪看来,这些创新正丰富着水墨画的表现形式,“我们观察到艺术家正不断打破、革新水墨的语言,使水墨的持续发展,越来越贴近我们生活。近年来多了不少年轻人运用水墨元素混入新媒体创作,表现方式更富生活感、现代触觉。”
![](https://img.fx361.cc/images/2024/1228/na2ZwCXRpJg3ps6Rt7fBfU.webp)
在一次佳士得举办的座谈会上,艺术家刘丹表示,当代水墨的一个重要课题就是怎样把传统的语言,通过艺术家的创造,转译成跟当代生活有关系的一种语言。另一位艺术家邱志杰则更直接地提出了当代水墨画的题材问题,“我们画松树已经画了好几千年了,我有时候在想,我们是否有能力画一辆跑车呢?我会要求自己多去画当代的题目。”
在“七十后:新水墨”的展览中,《21CBR》便能随处找到这种当代题材。比如香港年轻艺术家黄琮瑜的作品《幻景图3》,有浓厚的传统山水画特色,画面却十分空灵,仿佛漫步游走于高峻山峦间,猛然踏入一片飘渺虚幻之境。李安琪介绍道,黄琮瑜把现代城市的面貌与建筑物融入山水画中,比如,大都会的景象被放入山水的天然环境中,仿佛幻境一般,充满了未来感。
除了这种未来感和现代感,在年轻艺术家们的笔下,水墨画也呈现出漫画般的唯美与俏皮。梁嘉贤的作品《话梅儿》,结合圆珠笔与水墨的手法、中国民间艺术与水墨画,绘画了树枝垂落水中的景象,但特别之处在于她在画中加入了丘比特之箭、精灵、巨鸟等元素,使得整幅画面呈现出一个童话式的、唯美的场景。
而另一位来自内地的画家杨泳梁则利用数码技术重塑宋代水墨画幅,他的作品《人造仙境1号》采用了摄影与水墨画结合的形式。远看是传统的山水画风格,构图也借用了古代山水画的构图,但走近后可以看到上海的都市面貌。据李安琪道,所有素材都来自上海城市景观,是由艺术家用相机拍摄后,经过电脑后期处理,拼贴进作品里的。据了解,这些城市景观都是在上海世博会前拍摄的,因世博会而进行了大量的拆迁和重建,在艺术家看来,这是观察城市变迁的好时机。
杨泳梁解释道:“我在上海长大,上海这几年的发展非常快速,所以促使我创作这种形式的作品。我希望把大城市各个层面的状态都表现出来。它既有一些很豪华的楼房,也有一些旧厂房、工业区、贫户区、郊区的农村田野、废弃的游乐园,是一个层次丰富的城市。很多人看这件作品的时候,都觉得这不是上海,但这的确是上海。”
李安琪告诉《21CBR》记者,当代水墨不拘泥于文人画的水墨纸笔,艺术家一直力求突破,以传统媒介表达创新意念、美学、及文化象征。艺术家融合圆珠笔、喷墨、摄影、装置等现代媒介形式创作出的水墨作品,正发掘出新水墨艺术的无尽可能。(文/邱月烨)
![](https://img.fx361.cc/images/2024/1228/HHwda4wn6hUe2KtLYbJUuj.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