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美烧烤面面观

2013-12-29

21世纪商业评论 2013年13期

当夏日开始崭露头角的时候,纽约人就迫不及待地开始各种户外活动,仿佛一不享受,这个美好的初夏季节就会立即溜走。于是我收到了两个烧烤聚会的邀请。这种天气冷暖适宜,加上憋了一个冬天的热情正逐步从体内释放,户外烧烤是大多数人的首选。

收到的第一个邀约来自一群华人朋友。事前,大家便开始商量准备什么吃食,每个人分配带什么东西,各种肉食、蔬菜和水果不一而足。就这样将近讨论了一个星期,终于成行。

聚会的地点安排在一个朋友家楼下的公共烧烤区。在这个寸土寸金的地方,一般比较好的高层公寓都会有许多公共设施,其中就包括烧烤炉子以及周围的桌椅。只要是这个公寓楼的住户,都可以预订。

大家都到齐后发现,每个人带的都比分配的任务更多:负责腌渍牛肉的还顺便带了金针菇,负责带调味料的又带来了培根卷,还有朋友好心地想到了甜品……于是,烧烤架旁立即堆满了各类食材。

在正式点火烧烤之前,每个人又发挥各自创意做烤串,结果时间过去大半才慢慢开始生火。整个烧烤过程,都是好几拨人轮流在炉前烤东西,剩下的几位坐在桌前品尝,讨论的话题从来没有离开过吃食本身。热热闹闹的四个小时过去之后,大家又花了半个小时收拾,烧烤活动圆满结束。回家路上,还有朋友意犹未尽地说:“那个鸡翅腌得真不错。”

如果美国人看到这番热闹的场景,一定不理解为什么中国人对于吃食如此热衷。

另一个午后,应邀参加一个美国朋友的烧烤派对。事前我没有收到任何讨论烧烤内容的通知,于是就准备了一个家居小礼物带过去。

进门后女主人先供应酒水零食,并且带着自己的宝宝出来一起和客人寒暄,并没有任何准备食物的意思。时间快到了,只见主人从冰箱里拿出好多袋肋排、牛排以及鸡翅,就径直往烧烤区走去。

先把烤炉预热,趁着间隙,客人们有条不紊地落座,拿着手上的饮料,时不时拿起手中的薯片沾点酱料吃,不失时机地开始social。细看之下,会发现主人的安排很有匠心:邀请来的客人都是主人的朋友,但有好几个不同的朋友圈,相互之间有交集但也有陌生人——这是一个非常理想的社交环境,有了共同朋友的介绍,陌生人之间能较快地熟悉,并且有机会交谈。

这个时候,主人也不会闲着。在把袋中的分量十足的厚实肉排平铺在烧烤架上之后,开中火,主人们回到了座位上,加入谈话。似乎没有人来来回回,时不时要看顾一下不远处的烧烤炉。

再香气四溢的烧烤食物,顿时就成了配角。我观察了一下,整个吃“主餐”的时间大约只有二十多分钟,其余的几个小时,大家不是喝着饮料看风景,就是抿着薯片和人聊天,好不惬意。

对他们来说,“吃”仅仅作为满足社交生活的必要仪式而出现——尽管有人会反驳说他们的烧烤也很好吃,但作为一个对食物有执着的中国人,我还是忍不住在回家路上和朋友点评说:“牛肉似乎应该更入味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