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开源节流 还城市净水

2013-12-29王芳

经济 2013年2期

党的十八大提出要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建设“美丽中国”的发展理念。作为生态建设的一部分,重新拥有干净清澈无污染的水源,可谓是污水处理的最终目标。为此本刊记者采访了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教授、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力学研究所总工、灾害与环境研究中心总工、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博士生导师刘树坤及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教授文湘华。

旧污不去 新污又来

城市河流为什么这么多污染呢?“一句话,旧的污染没治理好,新的污染又不断排进去。”文湘华向记者开门见山地说。

曾留学日本、和水打了一辈子交道的刘树坤教授也向前去采访的记者讲道:城市水的功能很多都丧失掉了。现在大城市的污水处理基本达到90%,而中小城市不足50%,有些城市干脆没有城市污水管网,河流成为城市的排污沟,生活污水直接排到河里了,河道自然变质了。

城市污水大体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生活污水,一类是工业污水。以往,工业和生活区离得比较远,工业废水的排放离城市比较远,随着城市的扩张,生活居住区逐渐与工厂混住,工业废水需要通过城市污水管网,汇到污水处理厂来处理,这也加剧了污水处理的难度。

有些水表面上看去很干净,但经过检验情况并不乐观。水体污染起来很容易,但恢复起来是相当的难。

堵住污水源头

提高出水质量

“要想恢复得好。必须有好水进来,绝对不能有脏水进来。”刘树坤教授对记者说:“首先做好规划和基础工作,从源头减少污染源。污水治理必须统筹规划,结合社会与经济发展水平,综合考虑管网、工艺、建设、运营能力,制定最合适的方案。避免因设计不合理导致管网建设不搭配造成的资源浪费。”

“其次是提高污水出水质量。目前老的污水处理厂的出水标准,很多是一类B甚至二类标准,虽然北京市经过处理后的污水能够达到一类A,但它是比地表五类水还要差的水,达不到亲水的要求。这种情况可以通过湿地生物净化,用膜技术将污水处理厂的水再过滤一次,达到地表四类水,再进入城市河湖就没有问题了。这是我们未来的目标。如果处理到地表四类水,每立方水要多花几毛钱,市民如果能够充分理解和希望达到这个目标,并愿意承受一定的费用,对环境会有很大的改善。当然这也取决于国家下多大的决心,是否愿意承担,技术上已经完全能够实现。”刘树坤对此充满希望。

“当前更重要的是要尽量节约用水,因为处理水总是要花钱的。工业与农业生产是用水大户,更应节约用水,这样即可以大大减少需要处理的污水量。”刘树坤教授强调,少用一吨水,相当于少用一吨的污水处理费。当然,不能说技术解决了,也能调来水就可以随便浪费。最关键的是要建立节水的观念,尽量减少公共的负担。

增加供水源头 加强监管

文湘华纠正了在一般人眼里的一个误区:“所谓废水不应称作废水,因为废水里还是有很多资源,比如城市污水中含有大量的氮磷等资源,应当加以回收利用。我们希望把污水处理厂变成一个生产厂与资源能源回收厂。按照不同的用水目标,生产不同的品质水,如工业冷却水、农田灌溉水、城市杂用水、水体补给水等等。按照应用要求,生产相应品质的氮、磷等资源物质,生产热、甲烷等能源。这将改变现有污水处理厂的设计理念,推动污水处理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据了解,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再生水一部分来自生活污水,另一部分来自工业废水,经过处理后变成高品质的再生水,1吨再生水回用率能够达到70%,等于1吨水能重复利用3次。虽然只用了4年时间,再生水供水已经占到整个工业园区供水量的30%,并且实现自来水总量零增长。再生水创造了一个新的生产和消费体系,污染总量就可以控制。

在增加供水源头的同时还要加强监管。文湘华说:“这方面国家并不缺少政策,但是在执法中,还受到方方面面的影响,很多工作没有做到位。”文湘华无可奈何地向记者表示:“环评一票否决权执行得并不好,部分政府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重发展、轻环保的思想还长期存在。尤其是中小企业比较难监管。有些污染大的中小企业真的是应该关一关,因为低水平生产赚的那一点钱,根本不够治理污染的。”改革开放初期,乡镇企业大发展的时候,低水平的生产虽然解决了部分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问题,但给周边城市带来的环境污染是不争的事实,文湘华经历过那个时期,对此深有体会。

提高技术 降低成本

与专家访谈,不能不谈到污水处理的技术。依靠国家政策的支持,企业的大量投入,目前,我国污水处理的技术已经比较成熟,基本能够支持国内产业的正常运转,要做的更多是降低成本,提高效益。

“如果从行业角度来说,污水处理的来料和目标总是变化的,相应的工艺也需要配套。在一个地方有效的技术手段在另一个地方效果不一定好,需要针对不同来水,不同处理目标、当地经济发展状况等,综合考虑,确定合适的处理工艺。不存在所谓‘包打天下’的技术。”文湘华说。

最近一直风靡的膜处理技术能否被称为污水处理中的一次革命?对此,文湘华表示:包括现在膜技术,也并非是包打天下。膜技术具有可控性强、占地小、出水水质好等突出优点,在一些地区的应用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是膜本身也有寿命、有成本,技术本身仍有发展提高的空间,并非所有地区都适合用膜技术。

而刘树坤教授向记者介绍了目前比较先进的一种水处理方法——原位净化法,即通过投放大量增殖的微生物,把有机物转化为无机物,逐步恢复水生生态系统,恢复水体的自净功能,使水体变成一个生态循环,当然,这其中还需要做很多工作。

如今,城市的生态环境变得异常脆弱,以牺牲环境的发展终究是不可持续的,补救还来得及。污水处理既是百姓的需要,也是市场化的需要。中国不缺技术,不缺人才,产业链也已基本完成,成本上也不是不能接受,我们没有理由做不好!两位专家共同表达了心愿。十八大提出最严格的水资源制度,“三条红线”,美丽中国的目标鼓舞人心。相信不久之后,我们就能还给城市一片净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