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管执法 “形象是生命”
2013-12-29赵硕
“我是1901,今日在班领导,队长:陈永,教导员:高国兴,副队长:赵石新、李博,在岗队员11人。执法情况一切正常,完毕。”早上9点,伴随着电台应答声,北京市东城区体育馆路城管分队的队员们开始了一天的工作。
近年来,因部分工作人员执法方式简单、态度粗暴等问题,城管成为了一个处在“风口浪尖”的职业。从1998年建立至今,城管的管辖范围在不断扩大,从只执行5大类工作发展到现在的13大类,311个案由。随之而来的在执法过程中产生的矛盾也越来越多。2013年1月上旬,《经济》记者到北京市东城区体育馆路街道城管分队,跟随城管队员开始了他们的日常工作。
摄像头全程监督执法
体育馆路城管分队副队长李博告诉记者:“每天早九晚七,北京市城管大队统一点名。一年365天,一天不间断。每个分队的在班领导、上岗人数、整治项目和突发情况都要报出来。这也是体现城管队伍建设的一个具体方面。”市民举报是直接举报到市城管大队,再由大队通过电台向具体分队说明情况,所以一天24小时都要有人留守在电台旁。体育馆路城管分队队长陈永说:“通过应答电台呼叫,在审核时会通报哪个时间、哪个分队没有及时应答。”目前体育馆路城管分队只有17个人,其中两个人负责内勤,每天上街巡逻的只有15个人,但负责的区域有1.84平方公里。书记高国兴说:“有的时候遇到扫雪铲冰、重大工作的落实检查,那就留一个内勤,有时一个内勤都不剩,带着电台,全员上岗。”
点名过后,记者跟随城管队员开始上街巡逻。“今天我们联合了公安、消防和体育馆路执法大队,主要针对商户和废品回收站的防火安全和店面招牌进行检查。”在检查过程中,有一个废品回收站存在着严重隐患,陈永告诉记者:“他这儿是个‘老大难’了,基本上每次检查都会有问题。”看见城管队员来了,废品回收站负责人赶紧“出门迎接”。“看看你这儿,上次检查时就跟你说了,这种麻花电线不能再用了,怎么还不换?还有报纸、油桶这些都要分开放,留出消防通道。”接着,陈永走到了灭火器前,“上次就已经告诉你这灭火器过期了,怎么还没换?”而商户“熟练”地回答:“您放心,待会儿我就换去,下回检查肯定合格。”这时,城管队员开始拍摄现场画面,“别等下次了,待会儿你就换灭火器和电线吧,然后把这里规整下,下午我们就来检查。”说完,城管队员继续检查其他商户。
陈永告诉记者:“刚才拍摄用的是取证仪,它能录像、拍照、录音。而且这个录下来以后我们是没法删改的,录像会直接上传到市局那里备案。”同时,记者了解到,除了城管队员手上的这个取证仪,每辆执法车顶上还有一个360度摄像头。“只要车从停车场开出,这个摄像头就一直开着,记录整个执法过程。录完像也是直接传到市局,我们没法删改。这也是对我们执法的监督。”
处理问题淡化矛盾
以前,由于执法尺度过大、态度强硬,城管在市民心中的形象一直不好。一支为人民服务的执法队伍,却没有得到人民的认可。记者了解到,城管是从1998年才开始建立的,很多人都是“半路出家”,有的是退伍军人转业,有的是从其他执法部门抽调过来的,很少有人受到过专业培训,所以难免在执法时有些不规范。
在午休时间,记者问起高国兴这个话题。高国兴告诉记者,他是退伍军人,转业当城管已经五六年了。“像几年前那种强制把东西抄走,是没有错的。首先法规条例里面有,其次证据清楚。我没有控制你的人,没有对你造成人身伤害。但是方式有些太强硬了,有些不近人情。群众围观,加上一些相片、录像和片面之词,负面影响就出来了。现在这些都是要避免的。”说到这,高国兴给记者举了个例子:“在七八年前,遇到无照经营的商贩,我跟他说一遍不听,两遍不听,说了一个星期,他还是照摆不误。考核的时候每次都因为他扣分。如果我急了,到我的底线了。我可能开车门就追,追上后二话不说直接把东西抄走。但现在不行了,只能事后在那放两个保安看着。”
在检查街面招牌的时候,副队长赵石新告诉记者:“这条街上基本都是个体小门脸,为了省钱,户外招牌一般都不合格。”话说着来到了一个商户的门口,陈永队长把店主叫了出来,说明了户外招牌的制作、安装标准,但店主说:“这一条街的招牌都是这样的,为什么就得我改?”“如果这条街上有其他的门脸不合格,我会一一通知,要求整改,下周统一检查。标准是这样,不合格就是不合格。这不是针对你。”听完陈永的话后,店主没有再反驳。事后,陈永告诉记者,像这样的事情太常见了。因为影响了他的个人利益,所以在执法的时候会有很多不理解,只能慢慢跟他讲。
“老百姓总是想到自己的利益是第一位的,但很少有人会想到法制,都是我自己合适就行,所以在执法过程中难免碰到一些矛盾、摩擦和冲突。”陈永告诉记者:“现在市局提出‘形象是生命’,并且一再强调形象上如果出问题,那就什么都别说了,一票否决,不用说什么原因。城管这个工作就是接触老百姓,必然会产生矛盾,这矛盾怎么化解,只能从自身上化解。”
严把处罚关
1月8日晚上,一辆大货车因道路遗撒受到了体育馆路分队的处罚。借负责人到分队接受处罚的机会,记者向副队长赵石新了解了处罚流程。在执法的时候,并不是市民想象中的随随便便就罚了。赵石新向记者展示了一本已经结案的卷宗,并做了处罚流程的介绍:“如果要立案,首先要向大队报告,说明情况,准许立案才可以。”一个立案的处罚必须包括立案审批书、现场检查表、现场证据材料表、身份证据材料表、谈话通知书、询问笔录、案件呈批表、行政处罚决定书、行政处罚缴款书、送达回证和结案报告,这些都齐了才能结案。在整个处罚过程中,城管只是开出罚单,被罚者到银行缴款,罚款会直接上缴国库。
在采访过程中,记者看到一个细节。上街巡逻的时候,陈队长基本上能叫出辖区内所有商户的名字。哪些商户的街面招牌有问题,哪些商户经常占道经营,哪些商户存在安全隐患,他都记在心里。
临近采访尾声,高国兴和陈永告诉记者:“这两年的民主测评和群众满意度评议,城管在全市若干执法单位的排名中有了明显上升。原来总是倒数第一。这些都是老百姓投票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