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化建设要先解决好4个问题
2013-12-29康楠
《经济》:您认为下一步城镇化发展的重点内容是什么?
冯奎:城镇化的重点内容就是围绕人的城镇化推进一系列体制机制改革。土地城镇化是人口城镇化的1.2倍较为合理,而我国2000-2010年达到1.8倍。为了改变这种城镇化发展道路,就必须进行土地制度变革,进行城市投融资体制改革。
下一步,要针对农民工的市民化推进城镇化,优先解决举家迁移的农民工的市民化问题,重点解决第二代农民工的城市融入问题。
《经济》:城镇化发展要靠什么带动?
冯奎:城镇化发展必须依靠产业带动,城镇化从根本上来说是产业发展的结果。过去我们主要依靠传统的制造业,未来我们要更多依靠服务业。要重视从制造业链条中分离出来的生产性服务业对城镇化的带动作用,也要重视生活性服务业在吸纳就业人口方面的作用。
《经济》:当前,城镇化建设存在哪些主要问题?
冯奎:当前,城镇化建设存在4个问题。一是城镇化总体水平仍然较低。改革开放以来,城镇化率从19.8%提升到2011年的51.27%,实现了重大突破。但与我们工业化水平、人均GDP水平相当的国家城镇化率一般都在60%以上。而发达国家的城镇化率在75%以上。
二是城镇化质量不高。中国城镇化率的大幅度提高,跟中国的统计口径有关系。中国非农业户籍人口占全国人口的比重仅为34.5%,与51.27%的城镇论相比,两者相差达到16个百分点。2亿多农民工在城镇就业和生活,但他们仍然不能充分享受到与城里人一样的公共服务待遇。
三是城镇可持续发展的能力较差。大城市在发展过程中,人口、资源、环境、土地问题十分突出。建制镇与集镇的总数将近4万,但其中有约25%的小城镇人口规模小,基础设施水平落后,缺乏有活力的产业。城市群外延式扩张的痕迹明显,城市群内部不同城镇的资源占用不合理、功能分工体系不科学。
四是发展模式存在问题。我国粗放式城镇发展特点明显。据有关部门统计,我国652个城市,城镇居民人均建设用地已达到133平方米。工业项目的容积率只有0.3-0.6,而国外工业用地容积率大都在1.0以上。
《经济》:在“两会”召开之际,您对城镇化建设还有哪些期望?
冯奎:从过去的经验和教训来看,一些地方实际上走的是一条削弱农业、剥夺农民、放弃农村的城镇化道路。当前城镇化势头强劲,少数地方将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片面割裂,不计条件讲城镇化,不愿多提新农村。希望“两会”能够更加理性地分析城镇化带来的各种问题,推动形成有利于城镇化科学发展的良好舆论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