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梦新乡村 企业公益的网络模式
2013-12-29
中国周刊 2013年2期
2012年,距离腾讯基金会开启“筑梦新乡村”的公益活动启动,已过了三年。
他们从助学开始,试图提高当地的教育水平,如今他们已经转向了乡村文化保育。7月18日发布的《腾讯新乡村绿皮书》,这样写道:“借力互联网企业特长进行经济产业提振,反过来助力乡村文化保护和复兴,让这一良性循环实现对乡村价值的重估。”
如何实现企业对乡村的贡献,探索公益入乡村的有效方式,腾讯基金会花了五年甚至更长时间。2007年3月31日,腾讯基金会西部帮扶计划正式启动,从第一支志愿者队伍进入西部,第一批希望春蕾小学筹建完成,腾讯基金会慢慢找到了他们在新乡村的“新模式”。
“筑梦新乡村”走过的三年,在贵州黎平进行了大规模乡村教师培训计划;在贵州黎平和云南香格里拉建设乡村幼儿园;在贵州和云南捐建腾讯梦想空间;在云南香格里拉进行乡村小学“品格教育”;在云南和贵州以网络资源助力藏族、侗族、苗族文化节庆……
另一方面,腾讯基金会以公益行动为契机,用现代化的组织理念促进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侗族大歌”为代表的乡村传统文化保育和发展,进而结合腾讯网络优势,拟通过在腾讯电商平台开辟面向帮扶地的网上“筑梦商城”,为文化传承获得持续的经济支撑。
“筑梦新乡村”让腾讯这个互联网企业在公益事业中找到了“安身立命”的切入点,腾讯基金会正在发挥互联网的特性,将网络的互动性、将海量的用户,以及最新的网络技术应用到网络公益平台中去。文 / 中国周刊记者 闫小青
![](https://img.fx361.cc/images/2024/1219/CJzGCjbDYmxUxyRVzMJQ5Z.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