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何日君再来

2013-12-29

中国周刊 2013年2期

刚认识老婆的时候,那时大陆和台湾之间还没有三通,彼此之间依旧半遮半掩的。那时,老婆对我很好奇,其中之一就是,我为什么会唱那么多邓丽君的歌。她说邓丽君并没有到过大陆,可是为什么在不同的场合,总能听到大陆人在唱她的歌?

我跟她说,台湾能让大陆人记住的有两个人,一个是蒋介石,一个就是邓丽君。

在没有粉丝这个词时,邓丽君的大陆粉丝就已经过亿了。大陆人听到她的天籁之声,才真正发现了原来歌曲可以这样唱,原来台湾不只是水深火热的生灵涂炭,原来台湾是歌里唱的那么美,原来中国人的情感也可以是这样。

老婆说,其实,邓丽君在台湾最多也就是个“A咖歌后”而已,像她那样的歌手,当年台湾还有很多很多啊,随便都能举出一大堆来。

噢?这下该我诧异了。

邓丽君在台湾人心目中的地位到底如何,我开始产生了兴趣。

后来,有一次到台北,专门拜访一位媒体老朋友时,她和家人请我去吃饭。路上七拐八拐,走进一条不宽的小街,路旁一家不起眼的餐厅精致淡雅。进门后,迎面满目都是邓丽君的照片和唱片。

我问她,这是不是邓丽君的歌迷餐厅呢。她笑着说,这可不是简单的歌迷,这是邓丽君哥哥开的餐厅,知道你是大陆来的,又是邓丽君的歌迷,就专门来这里请你。

在台北这样喧嚣繁芜的大都市,有这样一处僻静安逸的场所,用来凭忆,也恰如邓丽君的歌在绕指柔般地回响。

席间闲聊,话题自然都是围绕着邓丽君了。我笑着指着挂在墙上的一张海报说,当年就是这首《何日君再来》,让邓丽君背负上太多的罪名,靡靡之音这个词儿就是从这首歌来的。

她说,也许大陆当年没有听过太多靡靡之音,所以邓丽君就显得有些特立独行了。其实台湾并没有像大陆那样把邓丽君捧到至高无上的地位。倒是对于台湾士兵来说,邓丽君军人家庭出身的背景,和她在劳军上的表现,让很多人感觉她更像个军旅歌手。而且,大多数台湾本省人没有多少人会唱她的歌,因此,那些在大陆传唱的邓丽君歌曲,反而在台湾不怎么流行。

这我就很奇怪了,我问她,邓丽君当年要不是如日中天的,为啥能成为天后级巨星?

她告诉我说,让邓丽君芳名远播的,其实大多是她在日本演艺界发展时期的作品,那时她演唱了很多属于个人原创的歌曲,这才算突破了她一直翻唱他人作品的演艺瓶颈。加上后来大量的出访东南亚和世界巡演的成功,她真是靠实力唱红华语世界的。

闲聊间,窗外有个人在打电话,她指了指说,你看到那人了吗?他就是邓丽君的哥哥。

我突然有种时光穿梭的感觉,原来自己离邓丽君是如此之近。

在我这样一个“君迷”的印象中,除了邓丽君的歌声,她的清新脱俗、不施粉黛的平民姿态,也与很多与她同时代的歌星大不相同。所以,听了友人的一番讲述,从小餐馆出来后,我颇有些失落,也依稀感觉到,邓丽君已经渐渐淡出了台湾人的视野。

1953年的1月29日,邓丽君出生。今年是邓丽君诞辰整整六十周年,在大陆依旧能随处见到她的踪迹,而我在台湾,除了那家邓家哥哥开的餐馆,就很少能看到邓丽君的影子了。

偶尔一次路过一家卖二手光碟的街边小店,发现一两张发旧的邓丽君海报和几盘VCD,但也是乏人问津。而在大陆,原版的再版的层出不穷,盗版的则更是数不胜数。

在我看来,直到今天,邓丽君依旧是华人圈的女神,不管是她在台湾有种种少不如意的辛酸,还是成名之后又有多少无奈。她的歌声让中国情感这个元素注进每一个歌迷的心中,也成为华人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这的确令人感动。

回到台中,当我几乎就这样认为邓丽君在台湾消失的时候,忽闻邻家传出卡拉OK声,熟知的旋律依然动听,不觉欣慰。

一路上替伊人担忧,看来自己有些愚笨,何必如此下工夫去寻找巨星的影子。

不管在台湾还是在大陆,其实只要有歌声的地方,就会有人在唱她的歌,又何必再问何日君再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