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邓飞 微公益 践行者

2013-12-29

中国周刊 2013年2期

邓飞很忙,但却总能看到他在勤奋地刷微博。他的微博个人简介里写着几句话:“国家的孩子。今年开始三件事:打拐、免费午餐和未成年人大病免费医保,促进儿童福利。”

2010年春节前夕,受学者于建嵘发起的“随手拍解救流浪乞讨儿童”的启发,《凤凰周刊》记者部主任邓飞将自己曾接触到的被拐孩子彭文乐的照片发到了微博上,希望“回家过年的网友能帮助找找”。

不久,一位网友便提供了线索。孩子被解救时,邓飞感受到“微博的力量很澎湃”。

有了这次经历,邓飞发起了“微博打拐”,并号召与公安部中国警察网官方微博合作,建立微博“打拐志愿团”,吸引更多人参与,最终促成了公安部门打拐政策的改变。

2011年4月,邓飞等人发起了“免费午餐”公益活动,2012年7月,邓飞又发起第三个儿童福利项目“中国乡村儿童大病医保”公益基金。这也是邓飞再一次借力“微公益”的实践。

“‘微公益’定义有两个方面,一是微博发起的公益,二是集合众人微小的力量。”邓飞说。

相对于微博做监督,微博做公益的难度更大,需要专业水平和承受能力,有了人财物,如何组织运作对他是个全新的课题。邓飞要求得到免费午餐捐赠的学校必须开微博,随时说明发到的钱物。如果不能开设微博,要发短信息,由志愿者把短信息贴到微博上。同时,通过官网对账目公开透明地展现、独立审计等一系列手段,请公众来监督。

邓飞说:“民政部决定大的基金会每三个月都报告一个财报, 我们是每个星期都可以报告钱怎么做,我们再怎么说自己干净廉洁,都不如我们的公信力。”文 / 中国周刊记者 杨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