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谁在导演春晚

2013-12-29

中国周刊 2013年2期

率先看完这组关于央视春晚导演们的报道时,脑海中只一个词——国进民退。春晚几于改革开放同步,也逃不过这个国家的大趋势,春晚导演曾如昔日的民营企业家,初时限制虽多,但长袖善舞的空间亦不小;现在舞台越来越大,倒怀念昔日草莽江湖时的自由洒脱。

1984年春晚时,导演黄一鹤为了请香港歌手张明敏上春晚,摔了广电部部长秘书的电话,差点被扫地出门。这种情形此后再也不会上演,2004年春晚,除夕之夜前三天,领导在节目审查时,突然要求拿下导演袁德旺钟爱的一个相声,搞得那年春晚生生短了12分钟。

春晚的历史,也是导演权力渐渐缩小的历史。很多人爱批评春晚,可总没有导演们的批评切中要害。

比如,人人都迷惑,春晚干嘛有那么多不明所以的歌曲联唱,只有导演们知道,那是各种领导的“条子歌手”的阵地。2001年春晚导演王冼平曾经给“条子歌手”开会,痛责他们,换来的是更强烈的反弹,迫使她要开发布会请辞总导演。比如,人人都失望,春晚的小品、相声既不可笑、又无讽刺。2011年春晚语言类作品总导演马东也很无奈,“欢乐祥和别添堵”是春晚的基调,可这基调生生挤掉了可乐。“一说讽刺,一说现实,将看成添堵,这是狭隘的意识。”

1983年首届春晚时,中央电视台还是个弱势媒体。1985年,时任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副台长杨伟光要被调到央视时,还老大不乐意。可他出任央视台长10年来,央视迅速成为这个国家的第一媒体。1990年代,央视开始转型成为真正的国家电视台。主流意识与政治期望,开始前所未有地注入央视、注入春晚这台文艺晚会。春晚被赋予了太多的东西。春晚的老导演袁德旺说,1990年以后的春晚基本上变成了对过去那一年党和国家的重大政治事件的一个回顾和总结,所以春晚292d1aab1766393475b3d13f6d05e134摒弃了联欢的方式,改为庆典的方式。

对导演的要求也越来越偏离文艺。曾五次执导春晚的导演郎昆说:“春晚不是总导演的艺术”;七次参与春晚,两次担任总导演的袁德旺干脆说:“总导演就是总碎催(北京话,打杂的)。”

可是,春晚总导演的光环,仍然吸引着大批央视的精英。其实,以前春晚没“总导演”一说,就是导演;可越来越多人,希望成为春晚这个名利场的主人,1999年春晚的总导演,达到了前所未有的5人。总导演这么多人,实在不合语法,以至于当年李岚清副总理慰问2001年春晚团队,听说有三个总导演时,也迷惑地问:“这怎么回事儿?总导演不是应该一个吗?为什么是三个,谁说了算?”可总有人能看清这光环背后的真相,执导完2001年春晚后,总导演王冼平发誓再不碰春晚,因为“不想再做傀儡”。

时光流转,春晚和她的导演们,背负着重重的包袱,走了31年。1983年,春晚的导演是指定产生;1993年,央视改指定为竞标;可最近三年,春晚的导演又恢复为指定。1983年的指定,其实倒很简单,执导春晚也就是完成一工作;可最近三届的指定,或可作为春晚国进民退的生动注脚。

在这期封面报道中,我们专访了多名春晚总导演和主创人员,请相信,若论批评春晚,他们比我们更懂行。 (徐一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