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访问

2013-12-29

中国周刊 2013年2期

浙大徐敏:与一在美国上学的高中生偶聊到“班长”,她一脸迷茫。名词解释、举例说明全上,还没让她明白这是啥角色,她说班上没有这样的角色,同学中也没有谁比谁权力大、谁可以要求谁干嘛干嘛的。另一朋友的孩子刚上国内一年级,说是每天回家都会讲如何被班长管,还说班长想拿掉谁的“笑脸”就可以拿掉...

微访问:班长的某些权力,是否应该被关到笼子里?

微回答:不是某些权力,而是所有权力。要让孩子从小明白,给你权力是因为相信你愿意并且有能力维护制度。可惜很不幸,中国小学班干部角色模式给与孩子们更多的体验往往是特权优越感。

宋英杰:在新闻中看到记者采访一位政府官员,记者问:拖欠农民工工资的问题为什么这么多年迟迟得不到解决?有什么困难吗?官员面对话筒茫然语塞。建议官员以后这样说:回答这个问题很困难,但解决这个问题不应当困难。我们没有资格把困难作为借口,因为我们再难也没有农民工讨薪难!我为我们的失职感到羞愧!

微访问:官员为什么只会茫然,不会羞愧?

微回答:因为缺乏谦卑心、敬畏感。

谌洪果:听闻某大学老师因课堂言论被学生举报,失去上课资格。1. 当事老师不能默无声息,应要求公开停课理由并对质,看是否遵循教学伦理;2. 学生若不同意老师,可当场有理有据驳斥,大学课堂就是干这个的,告密非正人之为;3. 我能举报思想政治课老师吗?学生从小到大连续十几年被灌输单一言论,显然更可怕。

微访问:学生匿名举报老师的心理是什么呢?

微回答:学生匿名举报老师,而不是公开正常地与老师就具体观点进行辩论交流,个中原因,大概就是长期以来的政治化的教育,使学生不明白大学学术自由、独立思考的意义所在。在这种教育驱使下,学生要么沦为工具,充当向相关方面就大学思想动态进行汇报的任务,要么则因为反感排斥老师的具体观点,而又不愿意以学习的姿态去坦诚质疑,所以便诉诸简单粗暴而又阴暗的告密术了。

骆新:真正的信仰,你听不到,她不喧嚣;你看不见,她不炫耀。唯有在最黑暗的时候,你才会觉察到她沉默而又巨大的力量,充盈着整个生命体。我们知道自己一定会死,但关键是,我们绝不会被死亡所吓倒!

微访问:如果一个人不愿相信自己会身处最黑暗的时候,他会追求信仰吗?

微回答:“不愿相信身处黑暗”本身就是一种信仰。每个人的内心都有求真与求善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