橄榄留桩嫁接技术探讨
2013-12-28冯尚东
冯尚东
(福建省闽侯县竹岐乡农业服务中心 350107)
为了提高橄榄嫁接成活率,通过6 年试验,把传统的不留桩嫁接,即断头切(嵌、劈)接和不截干腹接改为留桩切腹接,通过对嫁接技术进行创新、改进,有效地提高了橄榄嫁接成活率,延长了嫁接期。目前橄榄留桩嫁接技术开始在闽侯县逐步推广。
1 研究橄榄留桩嫁接技术的目的
闽侯县传统的橄榄嫁接技术是将橄榄砧木主干(骨干枝)短截后直接在截口上切(嵌、劈)接,由于地上部突然减少了枝叶量,而地下部根系仍处于正常的生长活动中,在根压的作用下树液(养分、水分混合液)通过树干输导系统不断地向嫁接口溢泌。当接穗和嫁接口密封后树液无法消化而渍积,易导致接穂、嫁接口坏死,腐烂率增加,嫁接成活率降低。如果橄榄砧木不截干腹接,嫁接后地上部砧木依然保持着生长势,嫁接口伤流量大,严重影响到嫁接成活率。为此,通过多年试验、探索,采取留桩切腹嫁接技术,让大部分伤流液从暂时保留的桩头截口溢泌出来,减少嫁接口的伤流量,从而达到提高嫁接成活率的目的。
2 橄榄留桩嫁接技术要点及成效
2.1 橄榄留桩嫁接技术
在橄榄砧木嫁接处以上暂留10 ~30 cm 长的桩头进行切腹接。采取切腹接时先根据接穗的粗细度,选择砧木表皮光滑处斜锯深达木质部、长5 ~8 cm、宽度比接穗略小的V 形嫁接口,随后用嫁接刀削光锯面,之后把已削好的、有2 ~3 个芽眼、长3 ~5 cm 的楔形接穗插入V 形嫁接口。插放接穗时要确保接穗与砧木至少有一边的形成层对准密接。如果所嫁接的砧木较大,嫁接口左右两边可各插接1 枝接穗,最后用塑料绑带自下而上包扎、固定、密封住接穗和嫁接口。接后25 ~40 d 检查嫁接成活率。当接穗成活抽梢后及时解除塑料绑带,固定好抽发的新梢,以防强风吹折。及时抹除砧芽。
2.2 橄榄留桩嫁接试验与效果
于2003 ~2011 年的9 年间进行了6 年的橄榄留桩与不留桩嫁接效果比较试验,结果见表1。
表1 橄榄留桩与不留桩嫁接处理的比较试验
设置橄榄留桩嫁接与不留桩嫁接两个处理,在不同年份、地理、气候、品种等条件下进行嫁接试验,砧木树龄为5 ~10 年生。接后60 d 统计嫁接成活率。其中:2003 年3 月下旬在乡办东岛山地橄榄场进行试验,留桩嫁接比不留桩嫁接成活率提高32个百分点。2007 年5 月上旬在竹岐乡半岭村千亩山地橄榄片继续试验,留桩嫁接比不留桩嫁接成活率提高4 个百分点。2008 年4 月下旬在南屿镇五峰林场橄榄栽培新区、海拔200 m 以上的橄榄栽培极限地进行试验,留桩嫁接比不留桩嫁接成活率提高17个百分点。2009 年3 月底在竹岐乡榕东村山地橄榄园进行试验,嫁接后遇5 d 连续阴雨低温天气,留桩嫁接比不留桩嫁接成活率提高17 个百分点。2010 年4 月中旬在竹岐乡榕西村干旱沙洲地进行试验,留桩嫁接比不留桩嫁接成活率提高20 个百分点。2011 年4 月下旬,釆用5 组不同品种的接穗(长营、惠园、自来丸、檀香、甜榄,每组各接21株),留桩嫁接比不留桩嫁接成活率平均提高21 个百分点。
综上试验结果表明:6 年平均留桩嫁接成活率达83%,而不留桩嫁接的为66%,总平均留桩嫁接比不留桩嫁接的成活率提高17 个百分点,试验效果显著。
3 讨论
3.1 闽侯县传统的橄榄嫁接方法最佳嫁接时期是每年3 ~5 月份。由于橄榄留桩嫁接法对低温和高温天气要求不严格,对嫁接成活率影响不大,故适宜嫁接期可适当提前或延迟10 ~15 d,延长了全年橄榄嫁接适期。
3.2 橄榄留桩嫁接技术比较适用于树龄3 ~10 年生、茎粗3 ~15 cm 的砧木。若茎粗20 cm 以上的砧木采用留桩嫁接、多插接穂时嫁接口应安排在砧木同半径内错开嫁接位。这样,在接穗成活后砧木桩头比较容易处理。
3.3 橄榄留桩嫁接后砧木主干韧皮部不必设置“放水沟”,可避免人为弱化砧木的生长势。
3.4 橄榄留桩嫁接成活后要及时处理所留的桩头,通常要分2 次进行,第1 次宜在接穗成活抽发第1次新梢、叶片转绿后,先锯掉一半桩头;隔1 ~2个月待接穗第2 次新梢叶片老熟后再把第1 次余下的桩头全部锯掉,锯桩点应靠近嫁接口愈伤组织。锯后的桩头要用锋利的嫁接刀修削光滑,以利于尽快生成愈伤组织,盖住桩头锯掉的部位,避免留存的桩头裸露遭风雨、病虫等侵害引起嫁接株木质部腐烂,影响生长势,缩短嫁接树生长、结果期。
3.5 为有效防止橄榄接穗削面单宁氧化影响嫁接成活率,闽侯县传统的做法是把削好的接穗含在嫁接工口中,用人的唾液防止单宁氧化。但是,橄榄接穗含在口中很不卫生,因橄榄接穗表面往往附着许多灰尘和各种病原菌、农药等有害污染物,嫁接前难以把接穗表面的污染物清除干净。鉴此,近年来笔者在橄榄嫁接试验中探索出防单宁氧化的保鲜新方法,即接穗削后马上沾蘸黏稠的流质米饭,既卫生又可有效保持接穗活性,对提高橄榄嫁接成活率效果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