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人感染禽流感
——H7N9禽流感
2013-12-27舒宇
2013年3月底,在中国上海、安徽发现了一种新型人感染禽流感——H7N9禽流感(H7N9 avian influenza)。人感染H7N9禽流感是由H7N9亚型禽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截至2013年4月17日,全国共报告77例确诊病例,其中死亡16人。
流感病毒根据内部蛋白抗原性的不同,可以分为甲(A)、乙(B)、丙(C)三型。其中甲型流感可感染人、禽、猪等多种动物,可引起全球性的大流行,威胁最为严重。根据病毒表面的两种蛋白质成分——血凝素(hemagglutinin,H)和神经氨酸酶(neuraminidase,N)——可进一步将甲型流感病毒区分为不同的亚型。目前发现的H亚型有16种,N亚型有9种,不同H亚型可以与不同N亚型相互组合形成多达144种不同的流感病毒,禽类特别是水禽是所有这些流感病毒的自然宿主。近期出现的人感染的H7N9禽流感病毒是其中的一种,分别属于H7和N9亚型。
禽流感主要是指禽中流行的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感染性疾病。禽流感病毒可分为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低致病性禽流感病毒和无致病性禽流感病毒。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目前只发现H5和H7两种亚型。由于种属屏障,禽流感病毒只在偶然的情况可以感染人。既往确认感染人的禽流感病毒有H5N1、H9N2、H7N2、H7N3、H7N7、H5N2、H10N7。H7N9亚型流感病毒以往仅在禽间发现,在荷兰、日本及美国等地曾暴发过禽间疫情,但未发现过人的感染情况。根据对现有病例的流行病学调查提示,活禽市场暴露是发病的危险因素,携带病毒的家禽及其排泄物、分泌物可能是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的传染来源。
H7N9禽流感病毒毒力较强,重症患者病情发展迅速,表现为重症肺炎,可快速进展,出现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纵隔气肿、脓毒症、休克、意识障碍及急性肾损伤等症状。4月初,中国科学院病原微生物与免疫学重点实验室对H7N9禽流感病毒进行基因溯源研究显示,H7N9禽流感病毒基因来自于东亚地区野鸟和中国上海、浙江、江苏鸡群的基因重配。而病毒自身基因变异可能是H7N9型禽流感病毒感染人并导致高死亡率的原因。鉴于多地、短时间出现多例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提示H7N9禽流感病毒可能具备比H5N1更容易从禽类传播到人的能力。但根据现有的资料,目前尚无人际传播的确切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