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能生慧!
2013-12-26毛密娟
毛密娟
摘 要:数学课堂不能缺少“安静”的元素,因为静静的课堂中也有活跃的思维,表面的安静也可能孕育着激烈的思维碰撞!而这,恰恰就是数学的魅力所在。
关键词:现状;思考;策略;安静课堂;学习品质
一、现状:热闹过了头
随着大家对“让学生快乐学习”观点的认同,活跃的课堂气氛几乎成为所有好课的共同特征。公开课、评优课、观摩课无一例外都热热闹闹,实践操作、小组讨论、合作探究、游戏竞赛……方法之多,层出不穷,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激发得鼓鼓的,参与热情也被调动得淋漓尽致。
然而,在这活跃的背后,却让人看到了不和谐:数学课缺少了深层次的思维,变得肤浅与浮躁;缺少了一些传统教育特有的朴实和扎实,变得低效;过分追求形式,数学课的魅力得不到应有的展现……
二、思考:为何需要安静
以上的现象,其实是我们忘记了,数学课堂是一定要一份安静的。
1.数学是思维的体操
培根说,“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可见,数学思考才是数学学习的“根”,数学对训练思维,提高思维水平,发展思维能力有着突出的作用。如何还原数学本质,让数学成为思维的体操?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在安静的学习环境中,容易出现思维的有序性,所以,为思考创设一个安静的氛围,是不可或缺的。
2.过多的情境是教学的负担
过去,我们往往把数学的“知识点”和“知识体系”作为备课的重点,现在则更多地考虑应该创设一个什么样的情境来引入课题?如何借助媒体满足学生的视觉和听觉享受?教师重视情境创设、关注学生感官的愉悦,本是一件好事,但如果因此而忽视情境背后所隐含的数学线索,抓不住一节课的教学重点,不懂得如何克服难点,对学生的认知起点定位不准,那就本末倒置了。
3.热闹的场景是学习的障碍
热热闹闹的场景,会让学生增强表现欲。急于表现自己,却无暇顾及自己的思考是否全面、是否深入。
我们常见到,有的教师提出一个问题,不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就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细细观察孩子们的交流表情,不难发现:有个别的孩子思维很敏捷,已经有了一些零碎想法;但有更多的孩子还是一脸的茫然。于是,有些孩子在交流中被动地接受别人的想法,久而久之,思维品质就会下降。
基于这些考虑,笔者认为:要还课堂一个安静。那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如何做到课堂的安静呢?
三、策略:怎样做到安静
1.课前准备充分
教师要做好表率。课前准备要充分,不慌不忙开始课堂教学。同时要要求学生准备好必须的学习用品。避免有些学生开始计算了,才从书包里找出草稿本;要作图了,才拿出三角尺。翻书包、开文具盒、铅笔的掉落等都会影响学生原本安静的学习状态。
2.课堂语言精练
教学语言,包括提问、引导、小结,都要简约。所谓简约就是教学语言要干净利索,重要语句不冗长、要抓住重点,简洁概括,有的放矢;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使用他们容易接受和理解的语言;要准确无误,不绕圈子,用最短的时间传递最大量的信息。
3.营造安静氛围
(1)安静地思考
教师要善于创设“愤”与“悱”的数学情境,造成学生欲知未知、欲言不能的“愤”“悱”状态,并在此状态中加以引领,促使问题得到解决。然而,在学生处于当“悱”未悱,当“愤”未愤的时候,要给学生留下足够的时间,让他静静地思考。因为这个时候学生的思维正处于激烈撞击的阶段,原有的数学经验、新的数学问题、问题的解决策略等正处在杂乱无序中,唯有历经静静地思索才会豁然开朗,享受到柳暗花明的成功感,心智随之得到提升。过早地启发和引领,只会适得其反。
笔者就有幸感受过这样的场景:
在教学四年级下册“认识平行四边形”的过程中,学生通过说生活中的平行四边形、制作平行四边形,对平行四边形有了充分的表象认识。接着,教师让学生思考平行四边形的特征。课堂上是安静的,但能强烈地感受到学生思考的热情,他们时而眉头紧皱,时而会心微笑。当让学生交流自己的想法时,学生的回答都是比较完整的。
(2)安静地倾听
交流是集思广益的一个有效途径。然而,在很多“热闹”的课堂,经常会看到发言学生的声音被淹没于七嘴八舌之中,结果大家都各说各的,一无所获。这样的交流其实是没有效果的。当一个学生发言时,别的学生一定要保持安静,倾听发言学生的见解,并结合自己的想法进行一些必要的补充。
(3)安静地作业
我们时常会看到这样的课堂:学生埋头做练习,教师在巡
视中会不停地说:“谁的字写得很端正”“大家要注意仔细打草
稿”……其实,教师的出发点是为了规范学生的学习习惯或是纠正某些错误,却忽视了学生需要安静的作业氛围。其实,我们可以用行动或悄声说话来提醒学生的学习习惯。
静能生慧,能静静地思考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学习品质。能静思而不觉其苦、回味无穷,正是思维的最高境界。数学课堂应该有其独特的思维魅力,让学生学会安静而执著的思索,并在静静地思考中突遇灵感、获得成功,这样的数学课堂才能真正发挥出数学的育人作用。
(作者单位 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胜浦实验小学)
编辑 代敏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