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苏南地区高校教师的自我健身意识及身体健康现状研究

2013-12-26温丙帅

湖北体育科技 2013年12期
关键词:苏南地区高校教师体育锻炼

温丙帅

1 研究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苏南地区13所高校教师为基本调查对象。每个学校按一定比例来抽取195人(按行政人员和一线不同专业教师平均划分),其中样本按年龄分为4个年龄层次(50岁以上45人;40-50岁52人;30-40岁 52人;25-30岁46人),基本上每个学校样本年龄比例接近,人数也相同,男女比例是每个学校近1∶1采样。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通过中国知网和苏州市图书馆G8资源,查阅与本研究有关的国内外文献资料,主要以核心期刊为主,对其进行较为深入的分析和研究对比。

1.2.2 问卷调查法

调查问卷的设计严格按照社会学研究规律,根据本课题研究目的、内容和要求,广泛听取和采纳了有关社会学专家的建议设计了问卷表格,此次调查共发放问卷195份,回收192份,回收率98%,有效问卷186份,有效率95%,经专家鉴定,此次调查信度和效度附合课题要求。

1.2.3 数理统计法

对有效数据建立数据库,借助统计学检验方法,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和对比分析。

1.2.4 逻辑分析法

通过对影响苏州地区高校教师的健身参与影响各因素的统计计算进行逻辑分析得出相关性结论。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年龄高校教师群体体育锻炼目的与动机的差异分析

苏南地区高校体育锻炼目的与动机(见表1)。调查发现,不同年龄群体进行体育锻炼的目的存在明显的差异。“强身健体、减压”两个选项在4个年龄层次占有的比例都比较大。反应了该地区教师目前的生活环境与工作状态基本处在有一定的压力、亚健康的情况。在“疾病康复”上,四个年龄层次是依年龄大小呈曲线上升的,50岁以上的层次关注度最高,客观地反应了该地区员工依年龄段身体健康的情况和心理预防的顾虑。在“兴趣体验”方面,整体四个年龄层次反应趋势呈由高到低依次增强的下滑曲线。说明年龄段越小的教师按兴趣选择体育健身方式的比例越高,越有自主性。“交际方式上”曲线呈现锤形分布,30-50岁的比例偏高,这是符合社会学的一个显现,体育锻炼成为这个年龄段教师相互扩大人际圈的交往平台,并且比例很高很集中,特别在高校这个范围数据是很明显的。在工作需要和无明确目的选项中还是很正常,变化起伏不大。因此,通过表1能清晰地发现目前的高校体育锻炼人群锻炼动机还是呈现出行业特有特点,大家对于健康的理解还是有分歧,也能体现东西方对体育健康文化的认识上差异。其中对于个体的价值取向差异是非常明显的。

表1 不同年龄群体参与体育锻炼的目的和动机

2.2 参与体育锻炼项目的选择

依前期的调查问卷设置了7个备选项,四个年龄段选择集中程度高的是球类(乒乓球、羽毛球、篮球和足球)与游泳,其它的统一性不大,这种结果也是受江南地区地域、气候和传统的运动养生习惯的影响很大。该地区夏热、冬多雨,基本上大多数人会选择偏向室内的活动。在跑步项目上,四个年龄层次都占有一定的比例,但总体是比例中偏下,并且四个年龄段教师在该项上没有明显的差异,认为是受该项目的兴趣性和个体活动的偏好原因导致。舞蹈的选项上年龄高的比例偏高,25-40年龄区间比例偏少。在武术和钓鱼的四个比例分配上是按年龄的高低呈正态分布,这里可能是受该地区的传统养性的规律影响,还有就是家庭背景技术的因素影响也很大。该地区对项目的选择比较传统,这里也是受该地区的物质文明程度影响和时间的局限性,但对比起来每个高校都有自身的体育部,相对整个市民来说这已经是有先天的优势,但是反映出来的问题是:该地区近30年来体育产业的发展程度、群众体育政策的引领方向和市民的富裕程度以及体育文化的传播程度,都是需要整体规划、引导和改进。

2.3 参与方式的选择

在高校教师的参与方式中设定了4个选项,有很强的包括性(见表2),其中以体育公园、社区广场的方式参与体育锻炼的,四个年龄层次按年龄由高到低总体呈下降趋势。特别关注了在40-50岁和50岁以上的女性教师比例偏高。以单位社团形式或者说以独立学校单位参与的比例是最高的,30-50岁以上都是相对集中,这方面,男教师占很大比例,女教师年龄比例偏年轻化,参与人数相对少,主要集中在乒乓、羽毛球项目上。 在以专业性爱好的角度方面看是按年龄由低到高正态分布的,充分体现越年轻的教师选择项目自主化越强,从众率低。通过朋友圈参与体育锻炼的教师比例很集中,四个年龄层次差别不大。需要说明一下,在选择朋友圈的角度解读体育健身和以其他三项的有交集,但由于总体比例基本一致,因此不影响数据的有效性。这也反应该地区的教师独立进行体育锻炼的比例很小。

表2 参与方式选择

2.4 体育锻炼场所的选择情况

依表3所示,由于选择的样本基本上都是教师行业,因此在这个选项中大家选择的活动场所在学校体育场馆的比例很大,25-50岁的层次中基本都高于50%的比例,这里我们不排除便捷性和经济性的原因。在选择家庭私人活动房的比例上整体偏下,25-30岁的教师比例更少。选择体育公园或社区广场的在40-50岁以上的年龄层次教师参与度上还是比较多,并且女教师偏多,主要集中在舞蹈、徒步慢走等方面。在营业性场馆选择方面,基本上是呈年轻化比例分布,并且参与的体育健身项目越专业队场馆要求越高。如保龄球、室内网球、游泳等。因此在场馆的选择上从数据上基本不难发现,高校本身拥有体育场馆资源,大多数学校都有对本校教职工免费时间段,这就与其他行业的城市居民存在较大的差异性。但是就是有这种条件优势的高校教师,场馆利用率也不高。教师一般选择成本低的或免费的区域活动,而放弃选择到其他营业性的场馆健身。

表3 体育锻炼场所选择

2.5 体育锻炼的时间和密度

本地区的高校教师进行体育锻炼的时间基本上集中在3个时间段,早上、周末两天、晚上。由于工作关系。一般教师或行政人员周一到周五都是在工作时间。因此根据问卷统计时间段分配四个年龄层次基本一致,排序依次是晚上、早上。周末2天活动次数大于周一至周五。以周的单位来计算,40-50岁以上的教师一般以一周2次为主,25-40岁的教师一般是一周3次为主,但是这里需要说明的是一些特殊的运动项目和大多数项目是没有可比性的,例如跑步参与的教师一般都是选择每天早上,还有游泳项目也存在这种现象。

按教师每次活动的时间和频率,采用与学界一致认可的30 min为界。从问卷中基本可以反映出每次锻炼时间,活动在30 min以下的按照由高到低的年龄分布比例依次成下降趋势,25-30岁的教师人群一般活动时间都超过30 min,在30 min以上,规律正好是相反的。我们不能都采用30 min为限,因为有的健身项目例如钓鱼就不能靠时间来评判健康锻炼的强度,还有些球类项目像羽毛球、乒乓球都是运动了一局之后休息,之后再进行重复性的运动,因此我们这次在对问券调查统计分析时,对像球类重复性项目和静止性项目的运动的时间和强度的计算方法安排和一般项目有所区别。我国对体育人口确定的标准主要是每周参加体育锻炼的次数不得少于3次,每次锻炼持续时间在30 min以上,且运动强度达到中等强度以上等人群。因此目前苏南地区高校教师的整体体育人口的数量比例是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0个点以上的。但是如果按这个比例来推算,江南地区整体的体育人口大约是略高于全国体育人口33.9%的比例,大约5个点左右。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1)苏南地区高校教师对健身与健康的关系理解有偏颇。30-50岁年龄段倾向于健身项目跟风,在健身和终身体育方面关联上实践不多,并没有按计划付诸于真正意义上的健身。对健身项目、时间、密度的选择明显缺乏科学性,很多都只是选择“方便、经济、熟人”的健身项目与场所,整体民众缺乏体育文化意识。由于教学、科研、家庭和应酬多等原因常常影响到苏南地区高校教师的健身强度,使他们参与健身活动的中断率较高。这样很难作为一种项目自主性终身体育的标准来进行锻炼。

2)50岁以上层次的人群更注重自己的身体健康和保养,参与健身活动的积极性较高,对健康的体验和执行锻炼计划比较好。年轻教师则重视独立体育锻炼的价值选择也有重视健身的,但是介入方式有着很大差异。30-40岁的教师中主要选择以交际、朋友圈外加身体健康因素,其动机构成复杂,社会性很强。整体体育锻炼的时间集中在 30 min-3 h上,但像篮球、足球对体力要求比较高的项目很多都是活动时间在30 min以下,整体的体质随年龄增长呈下滑趋势。

3)羽毛球、乒乓球、游泳等体育项目在苏南地区高校教师中普及较好,但其它项目的推广还很差,总体来说各个项目深入不够,特别是专业参与程度不是很高。以该地区教师近3年的体检健康问卷的数据来分析,40-50岁以上的教师由于应酬和工作生活压力等因素影响,亚健康比例偏高,主要反映在高血压、脂肪肝及身体比例偏胖等方面。可见该年龄段教师参与体育锻炼的强度和效果是有限的,该地区整体的体育文化环境和体育人口随着物质文化的迅速发展呈现滞后性,令人担忧。特别是体育文化的软、硬件的整体规划、执行和体育健康内涵的认识与传播等问题更值得注意。

3.2 建议

1)高校体育主管部门应强化本校的校园体育文化、从体育文化内涵诠释健身与健康的关系,并进行有效体育文化的信息传递。将中国传统的体育文化内涵(儒、道、佛)养生理论和西方的体育文化内涵(个体的自由、尊重)的新健康理论结合提炼,通过海报、校园体育文化节、竞赛等方式来传播,使高校教师能更深入理解健身的内涵,终身体育的意义。地方政府要将此上升到制度层面,给予体育文化政策方面重视和一定的资金保障。建立体育科研机构,对该地区的居民进行有组织的、定期的研究和反馈,及时与高校相关部门建立互动机制,构建真正意义上的健康评价体系。

2)高校要根据各个年龄层面对体育场馆和健身时间作出要求,给予相应的开放时间段和场地分配时间,增加健身活动场所。充分发挥高校体育教师在健身活动方面的带头作用,在专项技术上给予指导。同时为了提高苏南地区高校教师的身体素质,地区的教育工会牵头定期开展体育竞赛。个别体育项目高校可以和社会专业俱乐部联合开展,增强教师在该运动中的运动能力,教师可以和校内专业运动员多进行的交流,与锻炼更具有科学性,加大体育产业的推广,使“健身—健康—终身体育”的观念真正得到普及。

3)教师个体要有针对性地制定健康干预计划,真正落实一天一小时科学的体育锻炼,掌握科学锻炼的基本方法,养成终身体育的良好习惯,提高自身的体质水平。同时学校体育和健康指导部门也要让教师了解丰富且科学的锻炼方式及其重要意义,以促使其成为情感丰富、人格健全的社会人。在专业体育科研人员帮助下,逐渐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值得注意的是,体育锻炼健康方式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历程,需要自身付出艰苦的努力,需要坚持循序渐进和针对性强的原则,才能形成较为巩固的健康的生活方式。

[1] 卢元镇.中国体育社会学[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5.

[2] 张发强.中国社会体育现状调查结果报告[J].体育科学,1999(1).

[3] 李文川.上海市老年人体育生活方式研究[D].上海:上海体育学院,2011.

[4] 国家体育总局.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第二期第一阶段实施计划[J].体育工作情况,2002.

[5] 董新光.全民健身大视野[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3.

[6] 李文川.上海市老年人体育生活方式研究[D].上海:上海体育学院,2011.

[7] 王书君.南宁市社区体育发展现状调查与研究[D].桂林:广西师范学院,2010.

猜你喜欢

苏南地区高校教师体育锻炼
国土空间治理视角下苏南地区农用地生态修复分区
怎样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
如何培养中小学生体育锻炼的好习惯
苏南地区商业插画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
农业现代化背景下家庭农场发展模式探析
高校教师平等权利的法律保护
论高校教师的基本职业道德修养
苏南地区上古气井低产低效主控因素分析
对提高高校教师绩效考核效果的几点思考
高校教师兼职行为规范化的路径和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