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高专《商品学》课程教学改革

2013-12-26李海东广州华商职业学院广东广州511300

物流科技 2013年4期
关键词:案例物流考核

李海东 (广州华商职业学院,广东 广州 511300)

LI Hai-dong (Guangzhou Huashang Vocational College,Guangzhou 511300,China)

高职高专物流管理专业是随着物流产业的兴起在高职高专学校中迅速建立和发展起来的新型专业。高职物流专业培养适应物流企业客户服务、商品采购、仓储、运输、配送、国际物流、货运代理、流通加工、装卸搬运等基层操作与管理岗位的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一定物流管理知识,能够熟练掌握各项物流功能操作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为了适应专业培养人才的教学要求,必须学习物流的操作对象——“物”的相关知识和理论。因而,《商品学》成为物流管理专业普遍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该课程在现代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和占据着重要地位,为提高学生专业操作技能服务,并最终达到为学生就业服务的教学效果,笔者认为《商品学》课程教学改革就势在必行。

1 当前我国高职高专《商品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 采用传统的“理论+实践”式的案例教学模式

在当前教学的过程当中,教师往往会采用普遍的“理论+实践”式的教学模式。所谓理论教学是利用黑板或者多媒体对于知识点进行简单的罗列,教师针对知识点进行逐一的讲解,从某一具体概念的产生与发展开始直至其作用与意义。而实践教学则是教师对于自己事先准备好的具体商品,从各个方面进行讲解,所谓的实践仅仅是教师单方面的对商品进行的展示,与学生之间极少互动与沟通,仍然属于传统的“填鸭式”教学。在实际教学中,师生之间缺乏必要的换位思考,教师可能会从知识讲解的条理性、相关性、易理解性等方面出发选择相应案例;而学生往往会对自己感兴趣的商品以及相关案例产生更大的兴趣。学生的动手操作机会很少,甚至是没有。师生之间仍然是传统的“授与受”的关系,学生可能对老师“授”的内容不感兴趣,仅仅是出于考试的需要而被迫的接受知识。师生之间缺少必要的互动,虽然说教师可以通过课堂提问、课后作业的形式促进学生参与实践,但是这也很难激发起学生的实践兴趣,案例教学也只是浮于形式。

1.2 考核形式过于单一

在《商品学》的考核问题上,大多数的高职院校对于该课程的考核形式仍然是依据期末考试的成绩来评定一个学生对于整体课程内容的掌握情况,没有形成以考促教,以考促学的教学氛围。也有一些所谓的提升学生平时成绩的做法,无非是以平常的作业完成情况、课堂出勤率、课堂提问情况作为学生的平时成绩,一般仅占学生总成绩的30%,这种所谓的“期末+平时”的考核方法也是换汤不换药,仅仅重视考查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而在考察学生综合动手能力上、实际操作技能方面则有明显不足。无法和高职院校所要求的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这一办学理念相结合。

1.3 《商品学》课程教学设计不符合高职高专教育的职业性教育理念

《商品学》作为一门即古老又成熟的学科,一直以来禀赋着传统本科教育制度下的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即侧重学科的理论系统性、纵深性、连贯性、交叉性、一般性,比较侧重“WHAT”和“WHY”,集中于认识世界的范畴。对学科的运用和实践只要求掌握科学工作的一般方法,能正确判断和解决实际问题,具有专门技术工作的初步能力即可,重在要求具备终生学习的能力和习惯,能适应和胜任多变的职业领域。因此,在课程体系中,侧重商品的一般理论知识的讲解,比如对商品使用价值和商品质量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的理论分析和阐述,但缺少具体商品的针对性实证及运用。而高等职业教育是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培养掌握一定理论知识,具有某一专门技能,能从事某一种职业或某一类工作的人才,其知识的讲授是以“能用为度”、“实用为本”,比较侧重“WHAT TO DO”和“HOW TO DO”,集中于改造认识世界的范畴。高等职业教育提出了进行基于工学结合的、以就业为导向的现代职业技术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和改革,因此现行《商品学》课程在设计上不符合高职高专教育的职业性教育理念。

2 我国高职高专《商品学》教学改革的建议

2.1 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

在所有的变革之中,理念的变革总是处于最高层次的。教师的教育理念来自于教师与教学活动直接或间接联系中的经验体会。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就是要从学生的需要出发,根据《商品学》的教学目的以及其自身的学科特点,在“理论+实践”的教学过程中时刻注重学生的核心地位。例如:通过以项目为导向进行理论教学,不再单纯的从某一具体概念出发进行机械的讲解,而是选择以一定的项目做依托,以解决某项目中的具体问题作为讲解的出发点,调动学生具体操作的积极性,让学生能够以更动态的形式理解具体概念的实际生活中的操作和运用,这也是和高职院校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这一教学理念相一致;教师将全部教学内容制作成多媒体教学课件,图文并茂,可以选择印制内部讲义的形式,将学生的注意力从繁忙的双手劳动中解放出来,让课堂真正地服务学生,使同学在课堂上更多的是进行思考交流互动,而不是忙于抄笔记;对于实践项目的选择应该摒弃以教学知识系统化、条理化为指导的理念,而应该从学生感兴趣的、喜闻乐见的项目出发寻找案例,从根本上做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于实践项目的选择也不能因循守旧,应该选取具有强烈时代感的商品或项目作为实践载体,让学生能以最快的速度与时代接轨。

《商品学》案例教学方面的改革应从案例选取上做到完全的角色互换,让学生从被动的案例接受者变为主动的案例传授者。不再一味的以教师提供的案例作为分析的起点,因为如此下去学生仅仅能学会的是在教师设计好的狭小空间内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发挥学生的能动性,鼓励他们之间相互找案例,相互问问题,这样情景会更多,情况会更复杂,情境和解决方法之间不再单纯的是一对一,这样不仅能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也能从根本上体现案例教学的参与性。

2.2 变革陈旧的考核形式

在考核过程中建立以职业能力为中心的考核模式,通过不同的考核形式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团队合作意识、自主创新意识、动手操作意识、积极参与意识,做到真正意义上的以考促教,以考促学。采用阶段式的考核模式,变期末一次考核为分阶段分项目的多次考核;考核形式也从卷面形式变为实际操作+卷面双重形式,真正意义上促使学生完成操作项目;在考核过程中不仅重视最终的成绩,对于学生在实际小组操作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组织能力、领导能力、应变能力也要进行综合评定与打分;在此基础上结合日常考勤状况,收缴作业状况最终核实学生在本学期内的课程成绩。

2.3 课程设计要符合高职高专教育的职业性的教育理念

企业岗位设置和专业素质需求是高职教育的风向标。关于《商品学》的教学重点和实操内容,笔者认为学生对《商品学》知识、技能在工作中的重要性是认可的,工作中对条形码、储运中的养护措施、质量认证标志、运输包装标志的运用较多,表现出接触更多种类商品,深入认识其特质的要求。建议把课程分成两大部分:基础知识部分和专业技能部分。

基本理论知识为主的内容包括商品质量、商品分类、商品标准等。教师从学生熟知的食品、化妆品、药品的质量危机开始,使学生认识到良好的质量不仅是生产经营企业的生存之本,而且是物流企业的利益所在。商品分类的教学,教师首先展示自制的商场商品分类表,让同学们指出不合理之处,然后引出商品分类的原则、标志和方法,最终由学生设计出合理的商品分类表,课后要求学生调查某一商场的商品分类情况,列出商品分类表,并分析说明其特点和优劣。商品标准的学习,可以由典型案例引导学生在讨论中加深对标准作用的认识,类推出物流作业及技术标准化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专业技能部分可以采取校外实训教学。校外实训课程可以安排在第三或是第四学期,通常实习时间为一个月。通过校外实训活动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走向社会的信心。实训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能够强化学生的应用和实践能力,有了参与社会建设的意识,有了关注社会热点问题的意识,同时增强了社会责任感,觉得学习到的知识能够和实际联系起来,并且是能够对实际问题进行较为科学和深入的分析,能够加强教学效果。

总之,对于高职高专院校《商品学》的教学来说,必须符合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这一目标,以学生为主体,以项目为导向,在强调学生的参与性、动手性方面的积极改革与创新,旨在为社会输送更多的专业型人才。

[1]付丽茹.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商品学教学改革[J].北京市财贸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2):3.

[2] 李志宏.高职商品学课程实训教学研究[J].辽宁高职学报,2011(5):2.

[3] 陈真宪.商品学课程开展实践教学的研究[J].经济师,2002(5):1.

[4]李志英.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商品学课程设置和改革现状之针砭[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2(5):2.

[5] 王丽萍.商品学教学中采用案例教学法的探讨[C]//中国商品学会第九届学术研讨会暨商品学发展与教育论坛论文集.北京:中国商品学会,2006.

猜你喜欢

案例物流考核
案例4 奔跑吧,少年!
内部考核
本刊重点关注的物流展会
随机变量分布及统计案例拔高卷
创新完善机制 做实做优考核
“智”造更长物流生态链
发生在你我身边的那些治超案例
公立医院 如何考核?
一个模拟案例引发的多重思考
基于低碳物流的公路运输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