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垃圾桶里的大秘密
2013-12-23张俊逸
张俊逸
涉 案 者:盛平、张新、袁芳
原任职务:某环境卫生管理所副所长、出纳、车队长
触犯罪名:贪污罪
判决结果:分别获刑两年六个月,缓刑两年六个月,至获刑一年,缓刑一年不等。
案件回放:
54岁的盛平有着较为丰富的基层管理经验。19岁参军入伍,1982年退伍后进入村办企业工作,只短短的两年便被调任为村党支部书记,后又担任过镇居委会党支部委员、副主任。从1996年至今,近二十年来,他一直在所在区的不同镇担任环卫所所长或副所长,对环卫工作这块可谓是了如指掌。
作为环卫采购方面的“专家”,盛平常常和这方面的卖家打交道,对于市面上垃圾桶的材质报价等都非常熟悉。也正是因为这样,他当仁不让地负责起了全镇的垃圾桶采购工作。较大的自由裁量权和这个圈子里的“熟人文化”,给他创造了宽适的犯案环境,终于有一天,盛平产生了从中谋利的想法。然而,在他套取公款的计划里,光靠他个人的小动作,还是存在较大风险,想要万无一失,还需突破另外两道“关卡”。
“在采购垃圾桶的流程中,盛平负责主要的采购部分,继而由袁芳验收入库,再由出纳张新支付货款,他们之间有制约作用。”该镇环境卫生管理所所长俞某对垃圾桶采购流程的解释道出了其中奥妙。很显然,车队长袁芳和出纳张新的岗位都容易发现盛平采购时占用公家钱款的“猫腻”,倘若真想要放开手脚而无后顾之忧,买通他二人是当务之急。
盛平深谙这一点,便打算将车队长袁芳作为突破口。于是在某一次和袁芳一同采购垃圾桶前,他便刻意和袁芳闲聊到合作拿差价的打算,在利益面前袁芳和他一拍即合,前期的协商完成后,便需要等待一个契机。
这一天很快就到了。2009年的一天,盛平和车队长袁芳接到任务,一同到某有限公司采购垃圾桶。凭借对这个行业报价的熟悉,盛平和卖家时某讨价还价,卖家时某是个在生意场上摸爬滚打多年的“老江湖”,通过简单的交谈很快意识到了盛平是位欺瞒不得的“专家”,而他来自环卫所又意味着有较大的需求量,于是便将成交价格压低到了185元一个。当时盛平和时某协商定下的价格是远低于市面平均报价的,作为采购老手,盛平对此了然于胸。他不禁暗暗揣度,倘若对上多报一点,只要报价控制在合理范围内,也不会被发现。这突如其来的契机让盛平不由地窃喜,而袁芳的心领神会让他们迈开了犯罪的第一步。
面对盛平抬高发票价的要求,卖家时某也当即领会了其中的含义,便顺着盛平的意思将发票上的单价写成了与实不符的240元。次日,盛平经过上级批准后,用与发票价一致的支票支付价款,时某也在票根上签了字。几天后时某将其中的差价以现金的形式返还给盛平。这样一来一去,盛平便将其中的差价收入了自己的囊中。
第一次的得手让盛平渐渐难以收手,盛平每次拿到采购差价后都会和袁芳平分。2010年6月后,出纳张新也被盛平拉拢,加入了分款之列。伴随着第二道“关卡”的突破,一个看似万无一失的“权钱交易链”便形成了。外至卖家,内至身边的工作伙伴,盛平一个不漏地拉入腐败圈,将贪污公款被发现的风险降到最低,如意算盘打得甚是精妙。支票付款,现金返差价的形式也逐渐成为套路,一方面搪塞了环卫局的领导,对外也可有据可依,即便后来塑料的价格有波动,盛平也顺应市场,对价款进行微调。盛平精心策划,可谓是做足了表面功夫。
然而,事情终究还是败露了。该区检察院在接到举报后,立即展开初查,检察官调取了多方证据,并找当事人进行谈话。面对无可辩驳的证据,盛平等三人不得不承认了所有的犯罪事实:三人在短短五年内,共贪污公款14万余元。
面对这样的结果,盛平坦言,他这个行业和职务的特殊性给了他宽松的环境,而没有经受住环境的诱惑使他从一个风光无限的领导走向犯罪这条不归路的根源。
拍案辣评
园林绿化行业涉及的领域专业性强,而采购方又拥有较大的自由裁量权,这为极少数心思不正的采购人员提供了暗箱操作、权力寻租的空间。为了防止本案类似问题的发生,一方面应当加强岗位的交换轮换,加强行业内人员的流动性,防止利益圈子的形成;另一方面,可以将实行公开招投标的规定扩大到诸如垃圾桶采购此类中小型业务中。
点评人:上海市松江区检察官 陈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