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兴区青云店镇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研究

2013-12-23史亚军北京农业学院

商场现代化 2013年17期
关键词:大兴区青云劳动力

■王 颖 李 华 史亚军 北京农业学院

一、大兴区青云店镇农村剩余劳动力现状分析

1.基本情况

青云店镇辖区面积70平方公里,总人口为33333人,其中农业人口29261人,农村劳动力19701人,农村富余劳动力总数为1498人。通过调查统计,大兴区青云店镇地区的农村劳动力转移中,男性劳动力所占的比重为78%,女性劳动力所占的比重为22%,主要以男性劳动力为主。随着经济的发展,近些年来,虽然女性劳动力外出就业的比重有所上升,但青云店镇的农村劳动力转移仍然以男性劳动力为主。

从转移的农村劳动力年龄上来看,大兴区青云店镇外出务工人员以青年为主。被调查的人员中,外出就业的年龄在25岁及以下的占19%,在26-30岁之间的占28%,在31-35岁之间的占23%,在36-40岁之间的占16%,40岁以上的占14%,如图1所示:

图1 大兴区青云店镇转移的农村劳动力年龄分布

调查数据显示,大兴区青云店镇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人口的文化程度普遍偏低,其中,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所占比重为15%,初中文化程度所占的比重为63%,高中文化程度所占的比重为13%,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所占比重为9%,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所占的比重占到所有转移者的78%,总体文化程度偏低。

图2 大兴区青云店镇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文化水平

第二、三产业已成为大兴区青云店镇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主要行业。调查中,有76%的劳动力从事工业和建筑业,其次是商业、餐饮业等服务业,很少有人在外从事第一产业。

被调查人员中,通过政府或有关部门组织找到工作的仅占8.7%,外出人员参加过技能培训的也很少,仅占6.8%,愿意外出就业的占65%。

2.乡镇企业成为转移的主渠道

乡镇企业已成为大兴区青云店镇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主渠道。大兴区青云店镇外出就业中到乡镇企业的就业的比例为64%,在转移的劳动力中,大部分还享有土地的承包权,尤其是在本地乡镇企业或者是离家比较近的地方工作的劳动力,平时外出务工,在农忙时,也会回家从事农业生产劳动,这种情况的产生,一方面使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就业岗位的不稳定性增大,从而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统计工作增加难度,另一方面,越来越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愿意到乡镇企业就业。然而,乡镇企业受经济及其它因素的影响,资金困难,供应不足,而且自身技术较落后,员工的职业技能培训也受影响,吸纳劳动力的能力也就相对减弱。

外出就业也成为大兴区青云店镇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另一条出路。随着社会的发展,农村劳动力受教育水平也相对提高,大部分劳动力的思想观念已然发生了重大改变,他们不再安于现状,由宁愿守着自己的家乡也不进城,转变到愿意外出就业,愿意进入城市工作,而且有些岗位需要一些能吃苦耐劳的农村劳动力,这样,既填补了城市结构性就业空位,也促进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

3.自发式劳动力转移居多

大兴区青云店镇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在方式上存在着一定程度的盲目性。农村劳动力外出通过政府或有关部门有组织转移的仅占8.7%,而通过亲朋好友介绍的方式进行转移的占34.3%,其余大部分都是以自发的方式盲目转移,转移的劳动力获取信息主要依靠初级的社会关系网络,以地缘和血缘,姻亲关系为基础。信息化程度低,信息的收集不能及时和准确,服务范围窄。

4.青壮年劳动力是异地转移劳动力的主体

调查统计,大兴区青云店镇农村剩余劳动力异地转移的主体是青壮年。一方面,青壮年的文化程度一般在初中及以上,他们具备了一定的知识,知识面宽,接受新知识的能力强,对于一些有学历要求的工作也能满足。另一方面,青壮年的身体状况较好,适应力强,对于一些比较简单的体力劳动也能胜任,比其他年龄段的劳动力更能吃苦耐劳,用人单位也愿意聘用这样的青壮年。这就决定了青壮年劳动力成为异地转移劳动力的主体的必然性。

二、大兴区青云店镇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存在的问题

通过以上对大兴区青云店镇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现状的分析,可以看出,大兴区青云店镇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在总量和规模方面有了很大的发展与进步,同时产生的经济社会效益也日益明显。但同样也可以看出,在该地区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中,无论是组织程度还是输出规模以及经济形式,都存在着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转移存在较大的盲目性和风险性

中国劳动力的城乡分割,是计划经济体制的产物。①新中国成立后至改革开放前,我国一直实行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战略,国家对重工业部门的投资严重超过其他部门的投资,致使财力紧张,只能压缩原材料价格和劳动工资。而在农业生产力较低的情况下,要使工业所需的原材料和城镇居民的农副产品的价格保持在较低水平,防止农业生产要素外流非常重要。政府对劳动力配置进行干预,导致了劳动力要素的城乡分离。国家对劳动力就业计划与管理,很大程度上倾向于考虑城市问题,而忽视农村劳动力,甚至对农村劳动力流动进行限制,使农村劳动力要素市场畸形发展。大兴区青云店镇政府对劳务输出工作调控、引导不力,农村劳动力市场服务体系尚不健全,政府部门为外出就业人员提供的信息、服务较少,组织化程度偏低,使大兴区青云店镇农村劳动力大部分只能靠自发转移方式进行,主要通过跟随家庭成员、亲朋好友或同村村民一起外出这些途径,盲目性较大,职业稳定性差,很难找到适合的岗位长期固定下来,难以形成劳务输出的规模效应,而且由于没有劳动力流动中介组织介绍,劳动力需求信息渠道不畅,农村劳动力很难找到适合自己的就业机会。相比有组织输出的劳动力转移,自发性的劳动力转移的工作更不稳定、返回率高、待遇差、流动性大、工作条件差、工作时间长、安全隐患大,风险性较大。

2.劳动力基本权益无法得到有效的保障

农民工作为城市中的特殊群体和弱势群体,农民工巨型群体的出现,反映的是一种极为矛盾的现实。②由于城乡社会制度的制约,使他们的权益无法得到有效的保障。他们的户口是农村的,但是他们的工作生活场所在城市,既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农村人,也不是现代意义上的城市人,介于两者之间。农民工在城市建设中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然而由于二元社会结构中长期形成的观念并未消除,一些城市出台的限制农村进城务工人员的政策,更加阻碍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使农民工经常不被城市接纳,找不到自己的社会位置。他们的工资待遇普遍偏低,同工不同酬,经常被拖欠克扣,没有福利待遇,工作环境差,缺乏劳动保护措施,,节假日也很少,而且经常加班,与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的也很少,一旦发生劳务纠纷,他们的权益根本无法得到保障,一些企业老板或是上司根本不尊重他们的人身权利,一些计划生育、手续费、暂住等收费也使他们的成本费用增加。收入低,花费大,自身权益得不到保障,使农民工进城务工的积极性受阻,影响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3.劳动力自身素质和就业能力差

结构调整、产业升级、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在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的同时,也提高了市场准入门槛,而部分劳动力自身科学文化素质低,就业能力差,不能满足企业的需求,就业竞争力弱,是导致部分劳动力就业困难的重要原因。③大兴区青云店镇地区教育、科技和文化事业相对落后,劳动力的文化素质和就业能力偏低。青云店镇劳动力中文盲或半文盲的比例占4.3%,高中及高中以上的文化程度占18.3%,其中大专及以上的仅占13.4%,大部分是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在大兴区青云店镇的劳动力中,受过职业教育和培训的比例相当小,他们懂得知识技能少,法律意识薄弱,不懂得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对一些岗位适应性差,接受新知识的能力差。这样更使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空间狭小,更容易被智力型、技能型、专业型的劳动力替代。他们只能进入低层次领域就业,很难进入高层次产业就业,劳动力自身素质低下,阻碍了生产效率的提高,影响着非农化进程,限制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4.部分劳动力不愿意外出就业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虽然大部分农村剩余劳动力已经转换观念,愿意外出就业,但是还存在一部分农民受传统的小农经济意识的影响,他们宁愿在家里守着“一亩二分地”,也不愿在外吃苦受累,而且大兴区青云店镇属于北方地区,比南方人思想更保守,青云店镇属于平原地区,耕地较多,能够维持人们的基本生活,他们已经适应了这种现状,不愿意离开家乡从事其他行业,有些农民由于溺爱孩子,不放心让子女离开家乡外出打工,怕上当受骗,怕被人欺负,怕受委屈,缺乏投资意识和创业精神,这些落后的思想观念,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

三、大兴区青云店镇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对策

1.扩大就地转移渠道

(1)发展非农产业

①发展个体私营经济

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根本途径是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④发展非农产业,有利于加速农村现代化进程。个体私营经济在大兴区青云店镇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改革开放以来,青云店镇的个体私营经济取得了迅猛的发展,但是,近些年来也遇到了一些难题,个体私营企业的的数量有所减少,直接影响到劳动力的就业,因此,大力发展个体私营经济,成为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重要举措。不断扩大个体私营经济规模、拓宽发展领域、逐步优化产业结构、改善投资环境,促进个体私营经济的蓬勃发展。同时还要加强对个体私营经济的管理,努力促进组织创新,及时发现问题,搞好人才培养,提高个体私营经济发展质量,吸引更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

②鼓励外出劳动力返乡创办企业,创造新的就业机会

劳动力在利益的推动下,不断从报酬比较低的地方或行业转移到报酬比较高的非农产业,这样,他们的收入有所提高,许多外出劳动力在就业一段时间后,开阔了眼界,积攒了经验,学习到了先进的技术,掌握了更多的技能,积累了一定的社会关系,把获取的信息、劳务收入和学到的致富技能带回家乡,怀揣着对家乡的热爱之情,他们愿意把自己的家乡建设的更美好。

外出劳动力返乡创办企业,能为大兴区青云店镇创造更多的财富,为当地的劳动力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促进当即经济发展。对此,政府部门应该多鼓励外出劳动力返乡创办企业,并尽可能提供一些减免税费、资金、厂房等方面的优惠政策,给返乡创业的人员提供一个良好的创业环境,使新办企业稳定,快速发展,吸引更多的剩余劳动力,促进城乡、区域间的沟通,促进农业和工业的协调发展。

(2)挖掘农业内部就业潜力

托达罗曾提出,在发展中国家仅靠工业的扩张是不可能完全解决其流动人口问题。⑤大兴区青云店镇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要实现顺利的转移,仅靠单一的转移渠道并不可行,应该拓宽渠道,寻求新的转移途径,寻找多种转移方式,大力挖掘农业本身的就业潜力,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进一步拓展劳动力转移的有效空间,因地制宜,发展优势产业,加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基础条件。

①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不仅能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农民的生活条件,而且还能促进农村经济结构调整,进而提高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目前,大兴区青云店镇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落后,基础设施建设资金不足,部门协作不够,农业生产条件较差,机械化水平低,抵御自然灾害能力较弱。因此,要因地制宜,积极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着力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生产成本,缩小城乡差距,提高农村劳动力就业机会。

②优化农业结构,增大农业内部就业容量

目前,农村劳动力还是主要集中在农业领域。大兴区青云店镇位于平原地区,农民主要种植粮食作物,农作物种植种类单一,林业,畜牧业,渔业发展也不成熟,对此,优化产业结构显然很重要。促进该地区向优势农业转移,优化农业结构,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以吸收更多的剩余劳动力,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农业内部转移,增大农业内部就业容量。

2.消除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制度障碍

(1)改革城乡分割的户籍制度,还农民平等的公民权

传统的城乡二元经济社会结构下的户籍制度影响了农村剩余劳动力顺利向城市及非农的二、三产业转移,因此,改革城乡分割的户籍制度是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重要途径。⑥首先,要完善相关法律制度。消除人为的城乡分割的行政藩篱,取消城市户口的优惠待遇,让农民与城镇居民享有同等的待遇,与养老、失业、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相配套。其次,改革管理办法,改革城市就业政策、办学体制以及教育的户口限制,给农村劳动力和城市职工平等的待遇。最后,根据各地不同情况,因地制宜,搞好小城镇建设,给农民平等的公民权。

(2)改革农村土地制度,建立健全土地流转机制

现行的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核心的农村土地制度,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土地市场机制不完善,土地的权属和承包经营的法律性质不明确,没有建立起城乡之间土地资源的良性互动,不能促进土地流转,影响了土地的规模经营和集约经营。因此,应改革农村土地制度,建立健全的土地流转机制,提高农民对土地进行长期投入的热情,促进资源合理利用。

(3)建立健全城乡一体化的社会保障制度

我国实行的城乡差别福利保障制度,包括医疗保障、养老保障、低保制度等虽然在不断完善,但还是存在不足之处,并没有覆盖到广大农民。使得大兴区青云店镇农村居民的社会保障与城镇社会保障相比差距悬殊。对此,应加大政府对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投入力度,取消对农村劳动力的歧视政策,支持农民以自由职业者的身份自愿参加基本保险,享受城镇低保、医疗、失业、养老等社会保险,同时,解决农村外出人口在就业、就学、就医等方面遇到的不平等问题。使农村居民享有与城镇居民同等的社会保障,建立健全的城乡一体化的社会保障制度。

3.构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机制

(1)构建观念导向机制

为了有效促进就业,促进大兴区青云店镇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必须要转变就业理念,从社会层面构建观念导向机制。由于农民的文化知识有限,不可能把学文化和学科技同长远的利益结合在一起,他们认为,读书、学习异于自己脱离了,再学习也没用,只把学习的事推到孩子身上,“小富即安”,这些陈旧的思想观念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因此,要解决劳动力转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首先要解放思想。政府部门必须构建观念导向机制,引导大众传媒积极宣传职业教育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宣传职业教育的先进典型和先进人物,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激发他们积极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技能,提升自己的社会价值,积极参与农村劳动力转移。

(2)构建动力机制

剩余劳动力的流动不仅是经济行为,也是社会行为,其实质是劳动力对环境、条件改变所做出的动态的调整与适应的过程,转移的动力主要来源于资源环境容量不足所引起的“推力”和外部利益差诱导的“拉力”两方面。⑦追求利益是转移者参与转移的最根本的动力,农民的就业选择容易受经济利益的驱动,外部利益差的存在,拉动着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区间转移。推进城镇建设,发展产业集群,使“拉力”加大,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3)构建保障机制

保障机制就是保证农村劳动力转移机制运行的外部条件,它使转移者的正当转移行为得到政策上的扶持、法律上的保护和舆论的支持。⑧第一,抓好现有政策贯彻落实。政府出台的一些解决农民工问题的政策没有落到实处,而且政策体系也不完整,使得农民工的一些权益不受保障,为解决此类问题,政府需加大力度,保证政策的实施。第二,政府部门应强化对劳动法、安全生产法、工伤保险条例等法律法规的执法力度,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建立农民工工资保障机制,加强劳动机构安全建设,设立法律援助站。第三,政府部门要在社会面前树立先进的理念,促使农民转变就业观念,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使农村剩余劳动力积极的转移。

4.规范劳动力市场,提升劳动力转移层次

大兴区青云店镇的劳动力市场需要进一步培育、发展、规范和完善,更好的运用市场机制和政府的调控对劳动力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加强对劳动力市场行为的规范和监督管理,以保证劳动力市场公平竞争机制的有效运行。⑨

(1)加强劳动力市场调控,畅通转移渠道

在培育市场的同时,还应注意,由于劳动力市场的供求关系受到社会心理、文化传统、政治制度、民间习俗、意识形态、宗教信仰等因素的影响,因此需要政府通过一系列的措施,维护社会安定。目前,大兴区青云店镇城镇劳动力供大于求,供求比例严重失衡,社会分配不均衡,加强该地区劳动力市场宏观调控的重点是:调整劳动力结构,解决工资分配不公、收入悬殊问题,促进有效就业,避免或减少市场调节所造成的风险,建立组织网络、信息网络,加强对该地区的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组织和管理,保证经济调整时期就业局势的基本稳定。

(2)加强劳动力市场开发,增强转移能力

在经济增长中,人力资本的作用大于组织资本的作用,人力资本投资与国民收入成正比,人力资本的核心就是提高人口质量。大兴区青云店镇面临的问题是人力资本投入不足,导致了该地区人力资源整体素质低下,人才匮乏,农民就业路径狭窄,收入增加困难。而现在经济的发展正由劳动密集型向资本、技术密集型转变,而且在劳动者的素质和技能方面的要求上日益增高,要提高农村劳动力的就业竞争力,必须加大人力资本的投入,尤其是在教育方面的投入,提高农村劳动力的自身素质和就业能力。

5.大力发展小城镇

应该转换视角,通过工业化与农村城市化相结合,大力发展小城镇,使众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到小城镇从事非农产业,既可使大量的农民迅速非农化,实现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又可以提高城市化程度,从而推动国民经济增长。⑩大兴区青云店镇的农村劳动力人口较多,这些剩余劳动力进入大中城市比较困难,特别是在城市就业压力也比较大的情况下,如果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向城市,那么一些潜在的社会矛盾很有可能被引发。由此可见,搞好大兴区青云店镇的城镇建设已显得尤为重要。

发展小城镇有利于乡镇企业的发展,乡镇企业已成为大兴区青云店镇劳动力转移的主要渠道,搞好小城镇建设,能吸纳更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发展小城镇,有利于发展农村第三产业,农村的电力、交通、餐饮、娱乐产业蓬勃发展给农村劳动力提供了更多的就业岗位和就业机会。发展小城镇,同发展城市相比,成本较低、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效率更高。

小城镇的建设要从实际出发,根据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资源条件和区位特点进行科学规划和布局,坚持重点突出,以点带面,循序渐进,逐步推开的原则。规划要突出自己的风貌和特色,避免“千镇一面”,最终要实现综合开发,配套建设的格局。

大兴区青云店镇在发展高效设施蔬菜、精品果林业、以奶牛为主的畜牧业、种植业时,应该多注意引导农业企业和农民向着精品化、规模化、产业化发展方向,提升市场占有份额,积极扶持科技含量高、带动作用强,发展后劲足而且具有规模效益的龙头企业及基地。大兴区青云店镇地处北京东南郊,依靠南六环高速公路与104国道便利的交通条件,可以发展观光休闲农业,北辛屯的精品梨采摘园、林下经济示范区、大东农业观光园、垡上营设施农业区,在此基础上,形成一条线路,形成观光休闲农业产业链逐步打造104国道特色经济带,形成千亩果品采摘园、休闲垂钓园、食用菌采摘基地、冬枣采摘园、大东观光园区与一线的特色产业贯穿全镇。在发展第一产业的同时,大力发展第二、三产业,促进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

[1]袁志刚,范剑勇.剖析中国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J].劳动保障通讯,2002(5).

[2]李胜检.中国当前的就业问题与政府作为研究[D].湖南大学,2007年.

[3]李勋来,李国平.农村劳动力转移模型及实证分析[J].财经研究,2005(6).

[4]禹华芳.贫困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07年.

[5]惠宁,霍丽.《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研究》.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7年12月第一版.

[6]郭勇.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受阻的原因分析[J].农业经济问题,2004(6).

[7]王玉峰.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现状、问题与政策选择.乡镇经济,2005第1期.

[8]都阳,朴之水.劳动力迁移收入转移与贫困变化[J].中国农村观察,2003(5):2-9.

[9]常志有,郭雪莲.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研究综述[J].经济师,2007(5):22-25.

[10]黄国华.城镇化促进问题探讨[J].贵州财经学报,2007(5):2-9.

[11]陈文权.国外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实践与借鉴[J].重庆行政,2008(1):83—86.

[12]王春超.收入差异、流动性与地区就业集聚一基于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实证研究[J].中国农村观察,2005(1):10一17.

[13]贺文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特征、原因及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08(5):2057—2059.

[14]陈先运.农村剩余劳动力测算方法研究.统计研究,2004年第2期.

[15]Lewis,W Arthur.A Model of Dualistic Economics[J].American Economic Review,1954,(36):46-51.

[16]Zhao,yaohui(1999),Migration and Earnings Difference:The Case of Rual China,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Cultural Change,47, (4):767-782.

[17] Todaro M P.A model of laber migration and urban unemployment in le [J].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猜你喜欢

大兴区青云劳动力
大兴区各级工会搭建职企“连心桥”
慰问送关怀,大兴区各级工会做好职工贴心人
刘玮玉艺术作品
2020年河南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5.81万人
广东:实现贫困劳动力未就业动态清零
詹青云的A面和B面
姚晨:重上青云
2013-2015年北京市大兴区麻疹流行病学分析
相对剥夺对农村劳动力迁移的影响
独联体各国的劳动力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