硫酸盐与壳聚糖包衣大白菜种子对出苗率的影响
2013-12-23程季珍武峻新程伯瑛
程季珍,武峻新,程伯瑛
(山西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山西太原030032)
多种硫酸盐含有的化学元素是植物生长必需的微量元素,如Mn2+能促进种子发芽,而大白菜对锰元素比较敏感,锌元素则参与生长素吲哚乙酸的合成,铜元素能促进叶绿素的形成,并有一定的杀菌作用,铁元素是叶绿素形成中不可缺少的元素,这些硫酸盐属于化学性质较稳定、来源方便、价格低廉的化合物[1-3]。
本试验研究4种硫酸盐和0.177 mm食品级壳聚糖(简称壳聚糖)包衣大白菜种子后对田间出苗的影响,以便为筛选出种衣剂中较适宜的硫酸盐浓度提供试验依据。
1 材料和方法
1.1 试验材料
1.1.1 供试大白菜种子 太原二青B粒径等级种子和晋菜三号B粒径等级种子[4]。
1.1.2 供试器材 烧杯,移液管,种子盒,天平1(分度值为0.01 g),天平2(分度值为0.01 mg),36%乙酸,纸袋,铝箔袋,不锈钢或塑料或角质的小药勺,白瓷盘,pH试纸,壳聚糖,硫酸锰(分析纯,北京化学试剂三厂),硫酸锌(分析纯,沈阳化学试剂一厂),硫酸铜(分析纯,河南焦作市化工厂),硫酸亚铁(分析纯,北京化工厂)。
1.2 试验方法
1.2.1 硫酸盐类与壳聚糖间相容性反应的定性试验 2004年8月5日进行,观察硫酸盐类与壳聚糖在1.0%乙酸溶液中的溶解性、成膜性、包衣性、稳定性等,以便为下一步的试验提供依据。
1.2.2 硫酸盐类与壳聚糖包衣种子试验
1.2.2.1 试验内容 用硫酸锰、硫酸锌、硫酸铜、硫酸亚铁4种硫酸盐进行拌种包衣试验。每种硫酸盐设2组试验,每组内均设5个处理,每组试验种同一块试验地,每个处理均设4次重复,每个重复种一个小区。每个处理用种子10 g,壳聚糖3.4 mg,种液比为30∶1,先用蒸馏水0.34 mL溶解各处理的硫酸盐,然后拌种晾干,再用1.0%乙酸溶液0.34 mL溶解壳聚糖后包衣种子(普通对照除外),于当年或用纸袋及铝箔袋贮存1 a后田间播种。(1)硫酸锰拌种包衣。甲组试验,处理1.用硫酸锰5 mg;处理2.用硫酸锰10 mg;处理3.用硫酸锰20 mg;处理4.用硫酸锰40 mg;处理5.用干种子作为普通对照。乙组试验,处理1.用硫酸锰60 mg;处理2.用硫酸锰80 mg;处理3.用硫酸锰100 mg;处理4.用硫酸锰120 mg;处理5.用1.0%乙酸溶液拌种作为拌种对照。2004年8月称太原二青B粒径等级种子、硫酸锰、壳聚糖后包衣,分别于2004年8月16日和2005年8月5日(贮存1 a后)播种。(2)硫酸锌拌种包衣。甲组试验,处理1.用硫酸锌5 mg;处理2.用硫酸锌10 mg;处理3.用硫酸锌20 mg;处理4.用硫酸锌30 mg;处理5.用干种子作为普通对照。乙组试验,处理1.用硫酸锌40 mg;处理2.用硫酸锌60 mg;处理3.用硫酸锌80 mg;处理4.用硫酸锌100 mg;处理5.用1.0%乙酸溶液拌种作为拌种对照。2005年8月称晋菜三号B粒径等级种子、硫酸锌和壳聚糖后包衣并分装,分别于2005年9月9日和2006年8月18日(贮存1 a后)播种。(3)硫酸铜拌种包衣。甲组试验,处理1.用硫酸铜2 mg;处理2.用硫酸铜4 mg;处理3.用硫酸铜6 mg;处理4.用硫酸铜8 mg;处理5.用干种子作为普通对照。乙组试验,处理1.用硫酸铜10 mg;处理2.用硫酸铜12 mg;处理3.用硫酸铜14 mg;处理4.用硫酸铜16 mg;处理5.用1.0%乙酸溶液拌种作为拌种对照。2006年5月称太原二青B粒径等级种子、硫酸铜和壳聚糖后包衣分装,分别于2006年5月19日和2007年5月14日(贮存1a后)播种。(4)硫酸亚铁拌种包衣。甲组试验,处理1.用硫酸亚铁2 mg;处理2.用硫酸亚铁4 mg;处理3.用硫酸亚铁6 mg;处理4.用硫酸亚铁8 mg;处理5.用干种子作为普通对照。乙组试验,处理1.用硫酸亚铁10 mg;处理2.用硫酸亚铁12 mg;处理3.用硫酸亚铁14 mg;处理4.用硫酸亚铁16 mg;处理5.用1.0%乙酸溶液拌种作为拌种对照。2006年6月称太原二青B粒径等级种子、硫酸亚铁和壳聚糖后包衣并分装,分别于2006年6月18日和2007年6月1日(贮存1 a后)播种。
1.2.2.2 硫酸盐拌种包衣操作步骤 (1)用天平1称10份种子,每份10 g,分别放入种子盒内备用。(2)用天平2分别称8份硫酸盐,依次放入标有处理号的烧杯中,再用移液管量取8份0.34 mL蒸馏水,分别加入烧杯中溶解硫酸盐,待硫酸盐完全溶解后(15~20 min),每个烧杯中加入10 g种子,然后轮流拌种至种皮干,倒入标有相应处理号的白瓷盘内晾干,备用。(3)用天平2称9份壳聚糖,每份3.4 mg,分别放入标有处理号的烧杯中,用移液管量取9份1.0%乙酸溶液0.34 mL分别加入相应编号的烧杯中,待壳聚糖完全溶解(20 min左右),溶液呈完全透明黏稠状,再往每一个烧杯中加入10 g已拌有硫酸盐的种子(及拌种对照),并轮流用小药勺搅拌,直到包衣种子互不粘连在一起时,把每一个烧杯中的包衣种子倒入标有相应处理号的白瓷盘内晾干。(4)于当年或用纸袋及铝箔袋贮存1 a后田间播种。分装包衣种子方法、田间播种方法和出苗数调查方法,可参照文献[5-10]进行。
2 结果与分析
2.1 硫酸盐与壳聚糖间相容性反应的定性结果
取少量硫酸锰放入装有少量蒸馏水的烧杯中,硫酸锰溶解而无沉淀;在另一个烧杯装有少量1.0%乙酸溶液,再加入壳聚糖少许,待壳聚糖完全溶解而溶液呈黏稠状,然后将硫酸锰溶液倒入壳聚糖乙酸溶液中,在混合液中即出现白色沉淀物,说明在1.0%乙酸溶液中壳聚糖和硫酸锰(盐类)二者之间易产生沉淀反应,影响壳聚糖乙酸液的均匀性,对包衣种子不利,故不宜将硫酸锰加入到壳聚糖乙酸包衣液中。硫酸锰是由硫酸根阴离子(SO42-)和锰金属阳离子(Mn2+)组成的化合物,而硫酸锌、硫酸铜、硫酸亚铁等同样是由硫酸根阴离子(SO42-)和锌、铜、铁等金属阳离子(Zn2+,Cu2+,Fe2+)组成的化合物,同属电解质物质,在水溶液中变成离子状态的性质类似。可采用2次法包衣种子,即先将硫酸锰(也适用于其他硫酸盐)溶于水,拌到种子上,晾干后,再用壳聚糖乙酸溶液包衣拌有硫酸锰的种子。
取少量硫酸锌放入装有少量蒸馏水和自来水的烧杯中,硫酸锌完全溶解,溶液呈清澈透明状,再加入适量(以种皮浸湿为宜)大白菜种子,拌匀后,待种皮略干后,倒入白瓷盘内晾干,种子上肉眼可见有一层白色粉状物,拿1粒种子在手中一搓,似能搓去白色粉状物。再将晾到半干的、拌有硫酸锌的种子加入到装有少量壳聚糖乙酸溶液的烧杯中,并搅拌均匀,使种子表面呈湿润状,待到种子半干时,倒入白瓷盘内晾干,可见种子表面仍有一层白色粉状物,说明壳聚糖乙酸溶液能将硫酸锌包在种子表面,而不易脱落。
2.2 硫酸锰壳聚糖包衣种子出苗结果
2.2.1 2004年试验 由表1可知,在甲组4个(较低用量)硫酸锰壳聚糖包衣处理中,只有处理1的出苗势(44.8%)和出苗率(67.5%)及处理2的出苗势(43.8%)和出苗率(67.0%)略高于普通对照的出苗势(43.0%)和出苗率(63.8%)。在乙组4个(较高用量)硫酸锰壳聚糖包衣处理中的出苗势和出苗率明显低于拌种对照的出苗势(40.8%)和出苗率(62.0%)。播后10 d调查出苗率可知,只有甲组的处理1(67.5%)和处理2(68.3%)均高于普通对照(64.5%)及拌种对照(63.3%),随着硫酸锰用量的递增,硫酸锰壳聚糖包衣种子的田间出苗率却呈逐渐减少的趋势,各处理的幼苗叶色均为绿色,无药害,但硫酸锰用量大的处理,其幼苗植株形状显得小些,每10 g种子硫酸锰用量以5~10 mg为宜。
表1 2004—2005 年硫酸锰壳聚糖包衣种子田间出苗调查 %
2.2.2 2005年试验 由表1可知,甲组4个(较低用量)硫酸锰壳聚糖包衣处理,纸袋贮存1 a后,各处理的出苗势(42.8%~50.3%)和出苗率(38.5%~51.8%) 均低于普通对照的出苗势(56.0%)和出苗率(53.5%);铝箔袋贮存1 a后,各处理的出苗势(54.5%~58.3%) 和出苗率(39.0%~49.8%) 均低于普通对照的出苗势(61.3%)和出苗率(52.5%)。播后7 d的出苗数,纸袋贮存为723株,铝箔袋贮存为723株,2种贮存方式的效果无差别。乙组4个(较高用量)硫酸锰壳聚糖包衣处理,纸袋贮存1 a后,从出苗势来看,处理1(54.3%)和处理3(53.5%)高于拌种对照(52.8%),各处理的出苗率(39.3%~43.5%)略低于拌种对照(45.0%);铝箔袋贮存1 a后,各处理的出苗势(54.0%~60.5%,处理3和处理4除外)和出苗率(51.5%~65.3%)均高于拌种对照的出苗势(52.5%)和出苗率(46.3%),播后7 d的出苗数,纸袋贮存为684株,铝箔袋贮存为904株,铝箔袋贮存效果优于纸袋贮存。乙组(较高用量)硫酸锰壳聚糖包衣处理用铝箔袋贮藏后能提高种子的抗逆性,而甲组(较低用量)硫酸锰壳聚糖包衣处理贮藏后的出苗效果还有待于进一研究。同时也可看到甲、乙2组的2种贮藏方式中,各处理幼苗叶色均为绿色,无药害,但各处理的(甲组的处理4和乙组的处理1、处理2、处理3除外)出苗率要低于出苗势,可能与土壤干旱、墒情差有关(采用洇水播种)。
采用2次法包衣太原二青B粒径等级种子后,经过2 a的试验表明,若当年播种,每10 g种子可用5~10 mg的硫酸锰(用量偏大可能对幼苗生长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与壳聚糖乙酸溶液进行包衣;若用铝箔袋贮存1 a后播种,每10 g种子用60~120 mg的硫酸锰与壳聚糖乙酸溶液包衣,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种子的抗逆性,出土幼苗生长正常,无药害。由于硫酸锰用量的选择范围较宽,而硫酸锰的长期作用和其他微量元素的共同作用还需进一步研究。
2.3 硫酸锌壳聚糖包衣种子出苗结果
2.3.1 2005年试验 由表2可知,在甲组4个(较低用量)硫酸锌壳聚糖包衣处理中,各处理的出苗势(40.5%~52.5%,处理4除外)和出苗率(63.3%~70.8%) 均高于普通对照的出苗势(40.3%)和出苗率(60.8%),其中,以处理1的出苗势(52.5%)和出苗率(70.8%)最高。在乙组4个(较高用量)硫酸锌壳聚糖包衣处理中,各处理的出苗势(25.8%~40.5%) 明显低于拌种对照(45.5%),只有处理2的出苗率(66.5%)高于拌种对照(65.5%)。播后10 d调查出苗率可知,只有甲组的各包衣处理和乙组的处理2均高于普通对照(64.8%)及拌种对照(64.5%),而乙组的处理1略低于普通对照(64.8%)而与拌种对照(64.5%)相等。随着硫酸锌用量的递增,硫酸锌壳聚糖包衣种子的出苗率呈逐渐减少趋势,各处理的幼苗叶色均为绿色,无药害,株型正常,每10 g种子硫酸锌用量以5~60 mg为宜。
表2 2005—2006 年硫酸锌壳聚糖包衣种子田间出苗调查 %
2.3.2 2006年试验 由表2可知,甲组4个(较低用量)硫酸锌壳聚糖包衣处理,纸袋贮存1 a后,处理2(55.8%)和处理4(59.0%)的出苗势高于普通对照(51.5%);从出苗率来看,各处理(62.3%~68.3%,处理3除外)高于普通对照(61.0%);铝箔袋贮存1 a后,各处理的出苗势(48.3%~59.8%)和出苗率(60.5%~70.0%)均高于普通对照的出苗势(44.5%) 和出苗率(56.5%),在2种贮存方式中,均以处理4的出苗势(59.0%,59.8%)和出苗率(68.3%,70.0%)为最高;播后7 d的出苗数,纸袋贮存为1 016株,铝箔袋贮存为1 019株,铝箔袋贮存效果略优于纸袋贮存,各处理的幼苗叶色均为绿色,无药害。乙组4个(较高用量)硫酸锌壳聚糖包衣处理,纸袋贮存1 a后,各处理的出苗势(45.3%~58.0%)和出苗率(60.8%~73.3%)均高于拌种对照的出苗势(45.0%)和出苗率(53.3%);铝箔袋贮存1 a后,各处理的出苗势(49.3%~53.3%)和出苗率(60.8%~64.8%) 均高于拌种对照的出苗势(43.8%)和出苗率(50.0%)。播后7 d的出苗数,纸袋贮存为1 085株,铝箔袋贮存为1 015株,铝箔袋贮存效果低于纸袋贮存,各处理的幼苗叶色均为绿色,无药害。综上可得出,硫酸锌壳聚糖包衣种子经过1 a贮存后,以每10 g种子5~100 mg的硫酸锌用量表现较好。
采用2次法包衣晋菜三号B粒径等级种子后,经过2 a的试验表明,若当年播种,每10 g种子可用5~60 mg的硫酸锌与壳聚糖乙酸溶液包衣种子;若用铝箔(纸)袋贮存1 a后播种,每10 g种子可用5~100 mg的硫酸锌与壳聚糖乙酸溶液包衣种子,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种子的抗逆性,出土幼苗生长正常,无药害。由于硫酸锌用量的选择范围较宽,而硫酸锌的长期作用和其他微量元素的共同作用还需进一步研究。
2.4 硫酸铜壳聚糖包衣种子出苗结果
2.4.1 2006年试验 由表3可知,甲组4个(较低用量)硫酸铜壳聚糖包衣处理中,它们的出苗势(43.5%~47.8%)均低于普通对照(49.0%);从出苗率看,它们(处理1除外)的出苗率(73.5%~75.0%)均高于普通对照的出苗率(72.3%),其中以处理4(75.0%)最高。在乙组4个(较高用量)硫酸铜壳聚糖包衣处理中,各处理的出苗势(31.0%~38.3%)明显低于拌种对照(42.0%);从出苗率来看,各处理的出苗率(72.3%~79.3%)均低于拌种对照的出苗率(82.8%),其中以处理1的出苗势(38.3%)和出苗率(79.3%)较高。
表3 2006—2007 年硫酸铜壳聚糖包衣种子田间出苗调查 %
播后11 d调查出苗率可知,只有甲组的各包衣处理(处理1除外)和乙组的处理1均高于普通对照(73.3%)及拌种对照(81.0%),而乙组的处理2略高于普通对照(73.3%)而低于拌种对照(81.0%)。随着硫酸铜用量的增加,硫酸铜壳聚糖包衣种子出苗率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每10 g种子硫酸铜用量在4~12 mg的范围(甲组的处理2、处理3、处理4和乙组的处理1、处理2),各处理11 d的出苗率(74.0%~77.3%)均高于普通对照的出苗率(73.3%)而低于拌种对照的出苗率(81.0%),各处理的幼苗叶色均为绿色,无药害,株型正常。
2.4.2 2007年试验 由表3可知,甲组4个(较低用量)硫酸铜壳聚糖包衣处理,纸袋贮存1 a后,各处理(处理2除外)的出苗势(57.8%~60.8%)均高于普通对照(57.3%),各处理(处理2和处理4除外)的出苗率(73.0%~77.8%)均高于普通对照(72.8%),其中以处理3表现较好;铝箔袋贮存1 a后,各处理的出苗势(46.5%~51.3%,处理2除外)和出苗率(58.8%~70.5%)均低于普通对照的出苗势(56.3%)和出苗率(71.8%)。播后7d的出苗数,纸袋贮存为1162株,铝箔袋贮存为1 055株,铝箔袋贮存效果低于纸袋贮存,各处理的幼苗叶色均为绿色,无药害,而甲组(较低用量)硫酸铜壳聚糖包衣处理,虽然用纸袋贮存后出苗率高于普通对照,但用铝箔袋贮藏后的出苗效果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乙组4个(较高用量)硫酸铜壳聚糖包衣处理,纸袋贮存1 a后,各处理的出苗势(34.8%~41.5%,处理1除外)和出苗率(54.8%~62.3%)均低于拌种对照的出苗势(45.3%)和出苗率(64.5%)。铝箔袋贮存1 a后,从出苗势来看,处理1(61.0%)和处理4(54.0%)均高于拌种对照(53.3%),从出苗率来看,各处理(64.5%~67.5%,处理3除外),均高于拌种对照(63.0%),其中以处理1和处理4表现较好。播后7 d的出苗数,纸袋贮存的为829株,铝箔袋贮存的为1 024株,铝箔袋贮存的效果优于纸袋贮存,各处理的幼苗叶色均为绿色,无药害,每10 g种子硫酸铜用量以10~16 mg(用铝箔袋贮存)为宜。
采用2次法包衣太原二青B粒径等级种子后,经过2 a的试验表明,若当年播种,每10 g种子可用4~12 mg的硫酸铜与壳聚糖乙酸溶液包衣;若用铝箔袋贮存1 a后播种,每10 g种子可用10~16 mg的硫酸铜与壳聚糖乙酸溶液包衣,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种子的抗逆性,出土幼苗生长正常,无药害,而硫酸铜的长期作用和其他微量元素的共同作用还需进一步研究。
2.5 硫酸亚铁壳聚糖包衣种子出苗结果
2.5.1 2006年试验 由表4可知,甲组4个(较低用量)硫酸亚铁壳聚糖包衣处理中,各处理的出苗势(52.0%~62.0%)均高于普通对照的出苗势(46.3%);从出苗率来看,处理1(63.8%)与普通对照(63.8%)相等,处理2(64.3%)高于普通对照,处理3和处理4略低于普通对照。乙组4个(较高用量)硫酸亚铁壳聚糖包衣处理中,各处理的出苗势(49.8%~56.0%)和出苗率(56.3%~66.0%)均高于拌种对照的出苗势(46.8%)和出苗率(54.3%)。各处理的幼苗叶色均为绿色,无药害,每10 g种子硫酸亚铁用量以2~16 mg为宜。
表4 2006—2007 年硫酸亚铁壳聚糖包衣种子田间出苗调查 %
2.5.2 2007年试验 由表4可知,甲组4个(较低用量)硫酸亚铁壳聚糖包衣处理,纸袋贮存1 a后,各处理的出苗势(46.0%~48.3%,处理2除外)和出苗率(46.8%~54.5%)均低于普通对照的出苗势(49.3%)和出苗率(61.0%);铝箔袋贮存1 a后,出苗势只有处理4(48.3%)高于普通对照(47.8%),从出苗率来看,处理1(51.5%)与普通对照(51.5%)相等,处理3(53.0%)和处理4(56.0%)均高于普通对照。播后7 d的出苗数,纸袋贮存为786株,铝箔袋贮存为809株,铝箔袋贮存效果优于纸袋贮存,各处理的幼苗叶色均为绿色,无药害,每10 g种子硫酸亚铁用量以2~8 mg为宜。乙组4个(较高用量)硫酸亚铁壳聚糖包衣处理,纸袋贮存1 a后,除处理1的出苗率(62.3%)外,其余各处理的出苗势(42.3%~54.0%)和出苗率(44.3%~53.3%)均低于拌种对照的出苗势(58.5%)和出苗率(58.8%);铝箔袋贮存1 a后,从出苗势来看,处理2(47.5%)和处理4(52.3%)均高于拌种对照(47.3%),从出苗率来看,各处理(50.8%~59.3%)均高于拌种对照(47.0%),其中以处理1和处理4表现较好。播后7 d的出苗数,纸袋贮存的为839株,铝箔袋贮存的为879株,铝箔袋贮存的效果优于纸袋贮存,各处理的幼苗叶色均为绿色,无药害,每10 g种子硫酸亚铁用量以10~16 mg为宜。
采用2 次法包衣太原二青B粒径等级种子后,经过2 a的试验表明,每10 g种子用2~16 mg的硫酸亚铁与壳聚糖乙酸溶液包衣种子,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种子的抗逆性,出土幼苗生长正常,无药害,硫酸亚铁的长期作用及与其他微量元素的共同作用还需进一步研究。
3 小结
3.1 硫酸盐与壳聚糖间相容性反应的定性结果
试验表明,在1.0%乙酸溶液中壳聚糖和硫酸锰(类)二者间易产生白色沉淀反应,影响壳聚糖乙酸液的均匀性,对包衣种子不利,故不宜将硫酸锰加入到壳聚糖乙酸包衣液中。可采用2次法包衣种子,即先将硫酸锰(也适用于其他硫酸盐)溶于水,拌到种子上(可在硫酸盐类水溶液中添加少量水溶性胶,以增加硫酸盐类在种子上的附着性),晾干后,再用壳聚糖乙酸包衣液包膜。刘鹏飞等[11]研究表明,壳聚糖(CS-90粉)与种衣剂中的微量元素、乳化剂和增稠剂不相容,形成絮状沉淀,采用2次法或多次法分批把不同的营养物质拌种(和包衣在)种子表面,然后再用壳聚糖乙酸溶液包膜,可成为避免壳聚糖(与种衣剂中其他成分)产生沉淀的技术途径。成熟的大白菜种子呈深红褐色至深褐色[12],把硫酸盐类拌种到大白菜种子上后,会导致大白菜种子表面色泽发生变化(如用硫酸锌拌种后,种子表面发白),会影响种子销售,可用染色来弥补。
3.2 用硫酸盐壳聚糖包衣种子结果
2 a的试验表明,分别用硫酸锰、硫酸锌、硫酸铜、硫酸亚铁与壳聚糖乙酸溶液,采用2次法包衣太原二青(或晋菜三号)B粒径等级种子后,当年播种和用铝箔袋贮存1 a后播种,每10 g种子硫酸锰用量分别为5~10 mg或60~120 mg,硫酸锌用量分别为5~60 mg或5~100 mg,硫酸铜用量分别为4~12 mg或10~16 mg,硫酸亚铁用量为2~16 mg,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种子的抗逆性,出土幼苗生长正常,无药害。由于硫酸盐用量的选择范围较宽,而硫酸盐的长期作用和其他微量元素的共同作用还需进一步研究。
3.3 硫酸盐壳聚糖包衣种子当年及贮存后的出苗效果差别
在每一种硫酸盐的甲、乙2组包衣试验中,在当年播种时甲组试验各处理的出苗率要好于乙组试验各处理的出苗率,甚至可将出苗率的调查天数延长到10~11 d,也是甲组试验要好于乙组试验,随着生长期的延长,是否乙组试验中的幼苗长势要好于甲组试验,其结果还有待进一步研究。在用铝箔袋贮存1 a后,乙组试验各处理的出苗率要好于甲组试验各处理的出苗率,其原因是否与包装材质有关(如纸袋的透气性强于铝箔袋),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1]吴志行.蔬菜种子大全[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172-175.
[2]刘建敏,董小平.种子处理科学原理与技术[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7:122-155.
[3]化学工业出版社组织编写.化工产品手册:农用化学品[M].3版.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99:492-498.
[4]程伯瑛,程季珍,武峻新.不同粒径大白菜种子的部分生物特性研究[J].山西农业科学,2011,39(2):120-123.
[5]程伯瑛,程季珍,武峻新.大白菜不同粒径种子水分蒸发动态研究[J].山西农业科学,2011,39(9):943-946.
[6]程伯瑛,程季珍.乙酸溶液拌种对大白菜种子出苗影响的研究[J].山西农业科学,2011,39(11):1177-1178,1182.
[7]程季珍,武峻新,程伯瑛.壳聚糖包衣大白菜种子对出苗率影响的研究初报[J].山西农业科学,2012,40(3):233-237.
[8]武峻新,程季珍,程伯瑛.壳聚糖包衣大白菜种子对出苗率影响的研究再报[J].山西农业科学,2012,40(5):470-474.
[9]程季珍,武峻新,程伯瑛.萘乙酸壳聚糖包衣对大白菜种子出苗率的影响[J].山西农业科学,2012,40(8):837-839.
[10]武峻新,程季珍,程伯瑛.硼酸壳聚糖包衣大白菜种子对出苗率的影响[J].山西农业科学,2012,40(10):120-123.
[11]刘鹏飞,刘西莉,张文华,等.壳聚糖作为种衣剂成膜剂应用效果研究[J].农药,2004,43(7):312-314,335.
[12]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中国蔬菜栽培学[M].北京:农业出版社,1987:3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