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校地共建图书馆运行管理模式探析

2013-12-23付莉莉孙海双张智英河南科技大学河南洛阳471003

图书馆建设 2013年5期
关键词:校地市级馆员

付莉莉 孙海双 张智英(河南科技大学 河南 洛阳 471003)

随着知识型社会的到来,公共图书馆的资源已经不能满足人们获取知识的需求,尤其在二三线城市,文献资源、资金和人力资源匮乏,严重影响了公共图书馆功能的发挥。市级公共图书馆与高校图书馆联合共建、开展社会化服务、实现资源共享是经济欠发达地区开展社会化服务的一种理想模式。校地共建图书馆即市级公共图书馆与高校图书馆在市政府的牵头协调下,秉着联合共建、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惠互利的原则,共同投资、合作共建图书馆,同时为高校读者和社会读者开展服务的新型图书馆[1]。

1 校地共建图书馆运行管理模式研究现状

在我国校地共建图书馆开始运行前后,许多学者关注并探讨了校地共建图书馆的运行管理模式。由于高校图书馆与市级公共图书馆共建起步较晚,有关校地共建图书馆运行管理模式的研究尚不成熟。根据文献调研,对校地共建图书馆运行管理模式的研究可分为以下两类。

1.1 从顶层设计的角度统筹规划校地共建图书馆的宏观协调机制

许多学者从全局出发,统筹规划出校地共建图书馆的运行管理模式。例如,杨丽华分析了当前国内现有图书馆运行管理体制的现状和不足,提出校地共建图书馆的运行管理机制,并谈到管理体制和组织制度的创新、建立保障机制、改革用人制度等方面的问题[2]。章靖平就地方和高校共建图书馆需要关注的服务平台、管理机制、资金保障机制、强化监督等方面的问题进行了研究,提出要处理好共建图书馆与地方政府之间、校地共建图书馆与公共图书馆之间、校内读者与校外读者之间、共享与侵权之间的关系,以促进校地共建图书馆的健康发展[3]。孙海生介绍了中国图书馆校地共建模式的背景和发展,讨论了新模式下图书馆在制度建设、文化建设、资源建设、服务方式、社会听证制等方面的问题[4]。李观发、胡凤娥提出了高校图书馆和城市公共图书馆在馆藏资源整合、服务整合、人员整合等方面的策略[5]。叶明青认为在校地共建图书馆的实际运作中,需要从多方面思考问题,如资金投入模式、管理模式、资源保障模式、服务模式、职工队伍建设模式等[6]。

综上所述,国内学者对校地共建图书馆运行管理模式研究的关注点相对集中在管理机制、资金保障机制、服务模式、监督机制等方面。可见,管理机制和资金保障机制是校地共建图书馆运行管理模式需要考虑的重点。

1.2 从底层创造的角度总结分析校地共建图书馆模式的问题和建议

陈亮从馆舍、人员、文献收藏、服务等方面探讨了高校图书馆和市级公共图书馆的共建、共享问题[7]。王静儿和颜务林介绍了宁波高教园区图书馆的办馆模式和以观念革新为前提、以体制创新为基础、以现代科技为手段、以一流服务为目的的基本思路[8]。宋淑红介绍了大庆市图书馆及大庆石油学院图书馆的情况,阐述了两馆整合后的具体工作,指出了整合后存在的问题,如馆舍位置、高校图书馆和公共图书馆的服务对象、任务与侧重点的差异等,提出了关于公共图书馆与高校图书馆整合的建议[9]。徐志彬对共建图书馆地方文献资源管理运作模式的构建进行了阐述,他认为应该以共享推动共建,搭建地方文献的收集、整理、整合平台,在区域内将地方文献进行合理配置和集藏,统一数字化,整合上网,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共建共享[10]。疏志芳认为,共建后的图书馆具有高校图书馆与公共图书馆双重属性,图书馆业务随之发生了两个变化,即图书文献收集的多样化和图书文献传递使用的多元化,提出加强制度建设是“一馆两制”管理模式真正落到实处的根本保证[11]。

2 校地共建图书馆运行管理模式

根据文献和网络调研,作者对目前已有的校地共建图书馆进行分类研究,认为校地共建图书馆运行管理模式大体可以分为以下3种类型:统一管理、统一运营;各自运营、各自管理;统一管理、各自运营。

2.1 统一管理、统一运营模式

我国公共图书馆的管理体制是纵向垂直行政管理,以行政隶属关系为基础,按照图书馆的领导系统组合的多元管理体制。公共图书馆由政府创办,一般由同级文化行政部门实施行业性管理,其馆长向文化行政部门主管报告工作。高校图书馆是高等院校行政系统的一部分,行政系统的领导人对图书馆事务具有绝对的控制权。因此,高校图书馆馆长全权负责馆内的行政和业务工作,对校长或其他高级官员负责,执行决策并向其报告工作。

统一管理、统一运营模式打破了原有管理体制的限制,由高校图书馆、公共图书馆、市文化行政部门组成新的领导班子,对新馆工作业务进行统一管理、统一决策。统一管理、统一运营模式实现了公共图书馆和高校图书馆全方位的资源整合(包括文献资源的整合和馆员队伍的整合),并在资源整合的基础上统一对外开展服务。在文献资源方面,公共图书馆与高校图书馆的原有资源不分你我,其将所有纸质资源重新编目,对电子资源平台进行整合,统一对校内读者和社会读者开放。在资金方面,高校和市政府按照一定比例共同出资,统一协调、统一支配,所购新书统一编目、统一排架,以实现资源的完全融合。在人员管理与部门设置方面,校地共建图书馆重新整合原高校图书馆和市级公共图书馆的部门设置,所有在职职工统一调配、统一管理,并按统一的标准发放薪酬,但是仍保持原编制性质。在用户服务方面,该模式采取“一个资源库、一个服务窗口”的形式,对校内读者和社会读者平等开放,实行无差别服务。

2.2 各自运营、各自管理模式

各自运营、各自管理模式就是高校图书馆与市级公共图书馆仅实现馆舍的共享,具体运行方式上是“一个图书馆、两个资源库、两个服务窗口”,这是一种十分松散的共建方式。高校图书馆与市级公共图书馆划分新馆使用区域,一个图书馆两个牌子。在管理上,高校图书馆和市级公共图书馆保持原有的领导班子,相互独立;各馆职工保持原有隶属关系,编制性质不变,薪酬标准与管理随原主管单位。在资源建设上,各自使用各自的资源建设经费,各自负责各自的资源采购,由于使用共同的馆舍而产生的公共费用按照一定比例分摊。在服务上,市级公共图书馆的文献资源对社会读者开放;高校图书馆的文献资源仅对校内读者开放。

2.3 统一管理、各自运营模式

统一管理、各自运营模式就是实行“一套班子、统一管理,一个图书馆、两个服务窗口”的运作模式。这种模式和统一管理、统一运营模式在管理上基本相同,实行的都是一套领导班子负责制。但是在部门设置上,统一管理、各自运营模式则实行部分保留、部分整合的方式,如整合行政部门、保留服务部门;同时,高校图书馆和市级公共图书馆所有在职职工保持原有编制,薪酬标准不变。在用户服务方面,市级公共图书馆文献资源同时对社会读者和高校读者开放,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在保障、满足原有教学科研需求的基础上,有条件、有限制地对社会读者开放。

3 3种模式利弊分析

3种校地共建图书馆运行管理模式各有利弊,具体如表1所示。

表1 3种校地共建图书馆运行管理模式比较分析

统一管理、统一运营模式能够最大限度地实现资源的共建共享,避免了高校图书馆和公共图书馆的文献资源重复建设,各类读者也可以在共建后的图书馆中享受到全面的信息服务。职工的统一管理能够促进两馆馆员之间的相互学习,提高馆员的业务水平。但是,统一管理、统一运营模式也存在着以下弊端:①原高校图书馆和市级公共图书馆的馆员隶属关系不同,工资待遇不同(一般高校图书馆馆员工资略高于市级公共图书馆馆员工资),共建后统一薪酬容易挫伤高校图书馆馆员的工作积极性。②统一服务容易激化校内读者和社会读者的矛盾。市级公共图书馆的读者存在职业多样化、年龄层次跨度大、文化程度参差不齐、性格特征迥异等特点,其对文献信息需求的差距大、范围广泛、种类繁多;而高校图书馆的读者对文献资源的需求更多的是为了学习和研究,具有学科化倾向,其文献需求及阅读习惯方面的差异很容易引发矛盾。此外,高校读者和社会读者对娱乐性文献资源需求较大,容易发生争相借阅的情况。③在文献资源购置上,高校图书馆与市级公共图书馆购置经费比例很难平衡。

各自管理、各自运营模式相较于其他两种模式是最松散的共建共享方式。高校图书馆和市级公共图书馆只是共享同一个建筑实体,管理体制、资源建设模式、服务方式互不影响,共建更加容易实现。但是这种模式并没有实现真正的共建共享。

统一管理、各自运营模式实现了文献资源统一协调采购,避免了资源的重复建设,使高校图书馆和市级公共图书馆的资源得到了充分的利用。但是,由于资源共享和服务于统一的对象,馆员的工作量加大,薪酬标准却不变,容易使馆员产生工作惰性。但是,这种模式无论在可操作性上还是在可实现性上无疑要优于统一管理、统一运营模式和各自管理、各自运营模式。

4 统一管理、各自运营模式在操作中应注意的问题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统一管理、各自运营模式较其他两种模式更容易实现,也更容易操作。而要使统一管理、各自运营的模式长期有效的运行下去,还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4.1 保障持续的资金注入

校地共建图书馆运作效果的好坏与资金投入情况紧密相连,连续、稳定的资金来源是共建之路持续下去的必要保障。鉴于图书馆公益性服务机构的特性,其无论在观念上还是在具体操作上,仅靠服务收费来支持区域合作的建设是难以实现的。对此,国外图书馆界有其解决之道。很多发达国家都将资源共享体系的构建当作国家行为看待,政府资助是主要资金来源。他们从国家战略角度对资源共享体系加以规划、筹措,尽力避免由于技术的发展产生信息富有图书馆和信息贫困图书馆之间的分化,确保各成员馆都能提供必要的技术,付得起新技术所产生的费用,从而在资源共享和文献传递的环境下获得最大利益[12]。例如,美国著名的由俄亥俄州13所大学图书馆和公共图书馆组建的区域性联盟OhioLINK是由州政府统一拨款,联盟建立统一的图书馆自动化系统平台,统一购买电子资源和数据库,联盟共享信息资源的年度维持费每年就有1 000万美元,成员馆均不需要交纳会员费,州内所有的成员馆都可以共享该联盟的书目记录及联盟拥有的全部电子资源和网上数据库等[13]。

在我国,校地共建图书馆的资金通常是由市财政部门与高校商定好一定的比例再一次性投入,缺乏持续的资金投入来保障校地共建图书馆的长期建设,共建但不能持续地共享,致使共建共享名存实亡。因此,对于校地共建图书馆,我国必须建立一套切实可行的财政机制,争取将校地共建图书馆的文献资源共享项目列入市建设规划项目,使共建共享工程不仅是高校的重点工程,同时也上升到市规划建设项目的高度,争取获得专项经费支持,并成立资金筹措工作组,制定每年文献资源共享项目的预算,确定市财政部门和高校双方的资金投入比例,与市财政部门联系,确保其持续拨款。

4.2 多渠道共享数据库资源

数据库资源的建设与利用是市级公共图书馆的薄弱环节,其数据库资源不能满足来自科研单位等研究型读者的数字资源需求。同时,高校图书馆与市级公共图书馆之间数字资源服务平台的不统一为读者利用资源带来了很大的不便。校地共建图书馆的网站可以采用B/S(Browser/Server,浏览器/服务器)模式提供分布式系统平台,供读者提出文献请求、回复文献请求和传递文献资源。其基本的运作形式是:当读者的文献需求在终端图书馆得到满足时, 则直接获取文献;当读者的文献需求不能在终端图书馆得到满足时, 则通过馆际互借和文献传递子系统以E-mail的形式回复读者需求,或者通过VPN(Virtual Private Network,虚拟专用网络)技术为远程用户建立可信的安全链接。

4.3 避免知识产权问题

校地共建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共享过程中的知识产权问题包含两个方面:一是纸质文献资源数字化的著作权保护,二是电子文献资源传递过程中的著作权保护。校地共建图书馆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解决资源共享过程中的知识产权保护问题:一是充分发挥“图书馆委员会”的作用,由“图书馆委员会”负责处理与图书出版商、数字出版商、传媒媒体之间的关系,争取有关文献信息资源的传播与利用的授权;及时与有关方面协商解决已出现的有关知识产权方面的矛盾和争端;保护图书馆自己建设的文献资源的知识产权,从而构建文献资源共建共享知识产权保障体系。二是搜集知识产权法许可范围内的文献信息资源,为公众提供尽可能多的数字文献资源。三是在采购数字资源时签订采购协议,在图书馆内使用局域网内的IP 地址访问图书馆网站的读者均被默认为合法用户。

4.4 激发馆员工作的积极性

共建共享有可能导致读者数量大量增加,进而导致图书馆流通阅览部门工作量相应增加,造成图书馆内部工作量不平衡,产生利益差异,如果这种利益差异得不到补偿就会挫伤馆员的积极性,因此校地共建图书馆应配以相适应的激励机制。激励机制是一种重要的协调机制、制衡机制,激励机制对馆员内在能力的开发起激发和推动的作用。激励的方法可以分为内在激励和外在激励。外在激励包括发放福利、晋升、认可、表扬、给予嘉奖等;内在的激励包括学习新知识和新技能、责任感、光荣感、胜任感、成就感等[14]。外在激励方法虽然能显著提高馆员的工作积极性、工作效率,但不是长久之计。因此,图书馆的领导应将外在激励和内在激励相结合,在合理地满足馆员的物质和精神需求的前提下,充分利用内在激励法,激发馆员的个体潜能,实现馆员个人价值,以保证校地共建共享图书馆文献资源事业不断向前推进。

[1]刘勇敏.校地共建共享图书馆现状的实证分析[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1(12):103-105.

[2]杨丽华.双重身份图书馆的构建[J].图书馆论坛,2008(1):147-149.

[3]章靖平.地方和高校共建图书馆的若干问题探讨[J].现代情报,2010(12):90-91,101.

[4]孙海生.关于校地共建图书馆实践的探讨[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9(8):132-133.

[5]李观发,胡凤娥. 高校图书馆与城市公共图书馆的整合模式研究[J].技术与创新管理,2008(2):182-185.

[6]叶明青.校地共建图书馆的运作模式[J].图书馆学研究,2011(17):31-33,47.

[7]陈 亮.论新建城市高校图书馆与公共图书馆的共建[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5(3):9-11.

[8]王静儿,颜务林.一种新的办馆模式:宁波高教园区图书馆剖析[J].大学图书馆学报,2003(2):70-71,53.

[9]宋淑红.公共图书馆与高校图书馆整合初探:以大庆市图书馆与大庆石油学院图书馆的整合为例[J].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9(22):60-62.

[10]徐志彬.共建图书馆地方文献资源管理运作模式的构建[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1(13):129-130.

[11]疏志芳.市校共建下的池州师专图书馆角色转换与管理模式初探[J].池州师专学报,2006(3):134-136.

[12]周明华,谢春枝.美国大学图书馆联盟研究[J].中国图书馆学报,2003(5):77-82.

[13]关 红,田苍林,王 浩.论我国省域级高校图书馆联盟建设[J].情报杂志,2005(8):133-135.

[14]石建政.基于激励机制的图书馆管理[J].情报探索,2005(3):110-112.

猜你喜欢

校地市级馆员
校地协同推进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践探索
伊犁师范大学与和田市人民政府举行校地合作签约授牌仪式
宝应县泾河镇创成市级“侨之家”
校地结合政产学研互动服务地方经济——四川工商学院校地校企合作初探
市级自然资源信息化建设探讨
青海省人民政府关于转聘谢承华、斗尕馆员为荣誉馆员的决定
市级电视新闻报道中同期声使用的技巧
青海省人民政府关于转聘谢佐等3位馆员为荣誉馆员的决定 青政〔2017〕32号
95%市级政府带头 实现软件正版化
浅谈校地合作载体的人才队伍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