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图书馆学科分馆个性化资源建设的实践探索

2013-12-23金洁琴南京工业大学图书馆江苏南京210009

图书馆建设 2013年1期
关键词:总馆分馆文科

金洁琴(南京工业大学图书馆 江苏 南京 210009)

学科分馆是高校图书馆提升学科服务水平的建馆模式,目前学科分馆主要有中心馆—学科分馆、总馆—分馆—学科分馆、总馆—学科分馆3种模式。第1种主要是图书馆中心馆+学院为单位的学科分馆模式;第2种是图书馆总馆按照几大学科设立分馆,再按照学校学科体系设立学科分馆模式[1];第3种是图书馆总馆+按照学校学科发展规划设立学科分馆模式。

南京工业大学(以下简称我校)图书馆文科分馆是我校建立的第1个学科分馆,被定位为推进学校人文学科教学科研发展的信息资源中心、大工科背景下的人文素质教育中心,是与图书馆总馆相辅相成的学科分馆,属于总馆—学科分馆模式;推进学校人文学科教学科研发展是该文科分馆核心的服务内容。在这个定位目标的指导下,笔者就我校图书馆文科分馆的布局、资源建设,对相关院系走访、与读者探讨,力图构建一个有资源特色和布局特色的个性化学科分馆。

1 学科分馆建设的现状与不足

1.1 信息资源建设模式较为单一

学科分馆的资源主要是为了满足对应学科的需求,与总馆进行资源协调建设。目前,大部分学科分馆资源以传统纸质文献为主,而电子资源建设与总馆共享,由总馆总体规划。学科分馆资源主要是传统的中外文图书、期刊、工具书等。如何根据网络环境、数字环境的信息发展,丰富学科分馆的资源建设,是目前急需关注和解决的问题。

1.2 图书馆资源布局模式过于传统

目前大部分高校图书馆学科分馆依然采用传统图书馆的排架模式,一是将各类资源(中文图书、外文图书、中文期刊、外文期刊、工具书、过刊资源等)分门别类排架;二是将各类资源分别按照通用分类法(如《中国图书馆分类法》)整序排架。这种传统的资源排架模式导致学科资源相对分散,如果需要获取学科各种类型的相关资源,就得跑遍图书馆。

1.3 读者需求满足度不高

学科分馆应该对读者需求充分调研,不仅要调研资源建设的需求,还要调研功能布局的需求。目前越来越多的学科分馆在空间布局上为读者创造更多的休闲空间,充分利用信息共享空间的理念,努力构建“一站式”服务中心和协同学习环境,设立馆内休闲阅读区、自助服务区、讨论室等。但也存在一些不足,如空间功能的布局没有充分调研读者的使用需求,信息共享空间的关注度和利用率有待提高。

2 南京工业大学文科分馆个性化资源建设的探索

2.1 丰富文科分馆的资源建设,增强资源的针对性。

2.1.1 整合网络资源,实现资源的多样化建设。

我校图书馆文科分馆依托图书馆总馆的资源,设定调拨原则用以调拨部分资源给文科分馆。文科分馆的资源核心不仅是纸质资源,同样包括电子资源。笔者以我校文科分馆的定位为指导目标,调研读者需求,充分实现在数字环境背景下相对减弱纸质馆藏的建设,增强电子资源的建设。电子资源建设除了图书馆总馆已经购买的一些相关资源,还需要结合文科分馆相关学科的特色电子资源建设,包括采购部分电子资源、网络原生数字资源获取、特色数据库建设、学人文库建设等[2]。

随着开放获取运动的盛行,网络上免费公开的学科信息资源越来越多,我校图书馆成立了专门的网络资源整合小组,对与人文学科、人文素养相关的资源进行挑选、下载、整合,并采用多种服务形式,一是构建学科特色资源库,如将经典纸质文献资源数字化并整合相关学科的电子资源,建成校内共享的人文学术文库;二是精选部分经典、重要的电子资源制成纸本资源,作为文科分馆的文库资源实体展示,并仅限馆内查阅;三是设立研究资料管理项目,与院系开展合作:人文社科研究过程中虽然没有工科的实验数据,但会产生很多的数据资料,这些数据资料也是后人研究的基础和重要参考资料,有必要将教师讲义库资料、学术报告、学位论文等[3]资料收集整理加工建库,积累和丰富我校人文社科的研究资料。我校图书馆文科分馆将实现以数字资源为主、实物馆藏为辅的建设模式,在缓解经费不足的同时,实现资源的多样化建设。

2.1.2 充分调研读者需求,加强资源的适用性建设。

学科分馆是学科发展建设必备的文献中心,可以说是学科资源的精品馆,以有限的经费购置读者需求的文献是文献资源建设的重要原则之一。我校图书馆成立了采访馆员与学校文科学院的对应联系制度,由采访馆员经常性地通过走访、电邮、电话交流等形式获取读者信息需求,并不定期地对读者文献资源需求与满意度进行调研。在电子资源采访方式上,除了按打包、捆绑形式购买部分电子资源外,也在积极推动用户驱动购买(Patron Driven Acquisition,简称PDA),如与国内部分数据库提供商合作,从技术后台实现PDA购买模式,目前主要是基于电子图书的购买。

2.1.3 利用各种检索工具,自主挖掘学科资源需求。

采访馆员可以利用各种检索工具、分析工具自主挖掘学科资源的信息需求。例如,通过分析文科学院教师的论著的引文,获取他们关注的学者、著作;通过分析文科学院教师的论著的关键词,关注他们的科研项目建设及成果,了解他们的学科研究热点,获取资源需求。

笔者通过CSSCI(中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检索了我校经济与管理学院被收录的文献,2002年以来共有197篇文献(检索截止日期为2012年7月1日)被收录。笔者从不同角度对这些文献进行了分析,以挖掘学科需求的信息资源:

(1)分析查看这197篇文献的参考文献,共有2 112篇引文;其中中文参考文献1 094篇,占52%,外文参考文献1 018篇,占48%,可见经济与管理学院师生对外文文献的需求比较大。

(2)1 018几篇外文参考文献中,外文期刊论文占40%,外文其他类型文献(包括图书、学位论文、报告等)仅占8%,可见经济与管理学院师生对期刊类文献关注更多(见图1)。

图1 南京工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CSSCI论文的引文类型分析

(3)通过对这些外文期刊论文的分析,可以挖掘出值得推荐购买的一些外文期刊及期刊数据库,如《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wiley-blackwell出版的期刊)的论文被引用达到了36次,被引次数位列第二。

(4)对841篇外文期刊论文的发表年代进行分析,可以发现20世纪60年代甚至更早以前(最早的1篇是发表于1927年的论文)的一些经典文献一直被关注;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外文的引文数量在逐渐增加,但2000—2010年与1990—1999年相比外文论文引文数量并没有明显增加(见下页图2)。从下页图3可以发现,2009年发表的论文最多,其次是2010年、2008年发表的论文,参考文献更多集中于2000—2004年间的文献,2010年的引文文献仅有1篇。可见人文社会科学对于最新文献的关注度较低(未考虑学者对较新文献的可获得性的影响)。

(5)分析外文来源期刊可以发现,大多期刊为管理类期刊,如《战略管理杂志》、《管理学会评论》、《管理科学》等;也有关于organization(组织)研究方面的期刊、政策研究方面的期刊、技术革新方面的期刊、生态经济学方面的期刊、技术转让方面的杂志等,从来源期刊可看到我校经济与管理学院关注的学科方向,能够为该学院的文献资源建设提供参考。

图2 南京工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CSSCI论文的引文年代分布图

图3 南京工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CSSCI论文与20世纪以来的引文分布图

(6)根据各类分析,笔者列出了系列外文期刊,分为开放存取电子期刊、已购买期刊、推荐购买期刊,并反馈给我校经济与管理学院相关教师;也向他们推荐了一些电子期刊数据库资源(如JSTOR过刊数据库),此项工作获得了他们的认可。

2.2 构建特色的个性化馆藏布局

2.2.1 书刊资源一体化布局

学科分馆往往馆舍空间较小,采用书刊资源一体化布局,可以避免资源的相对分散,更便于读者同时获取相关的各类资源。这里的书刊资源是指纸质中外文图书、中外文过刊、中外文工具书、中外文现刊资源等。实现书刊资源一体化布局,即不按照传统的书刊分离模式(如单独设立图书借阅室、过刊借阅室、现刊借阅室),而是按照索书号将中外文图书、中外文工具书、中外文过刊等相关学科的资源统一排序,如清华大学人文社科图书馆已经采用这种排架模式。对于中外文现刊,可以在相关学科文献聚集的地方设立现刊阅读区,使读者更加方便地获取不同类型的相关资源。

2.2.2 采用主题文献集群式的布局

传统的馆藏文献布局依照通用分类法(如《中国图书馆分类法》)对各类馆藏资源整序排架。我校图书馆文科分馆共有3个楼层,每个楼层的资源按照学校学科发展需求来划分,一楼主要为政治+人文素养类学科资源,二楼主要为法律类学科资源,三楼为经济管理类学科资源。主题文献集群式布局是依某个学科的重要主题对每层楼的文献集中式布局。对如何确定重要主题,笔者进行了探索分析:

(1)根据学科的专业布局确定主题

我校经济与管理学院设有9个系,具体为:工商管理系、经济学系、国际经济贸易系、金融学系、会计与财务管理系、工业工程系、市场营销系、管理工程系、人力资源管理系。根据这些专业的相关性,可以初步整合成三大主题:金融贸易财务主题、工程管理主题、市场营销主题,依据这三大主题对文科分馆的3个楼层进行资源分块式布局。分块布局的同时,仍然采用书刊一体化方式进行文献资料整序。

(2)基于社会网络分析挖掘主题

社会网络分析法是一种社会学研究方法。社会学理论认为社会不是由个人而是由网络构成的,网络中包含结点及结点之间的关系,社会网络分析法通过对网络关系的分析探讨网络的结构及属性特征,包括网络的个体属性及网络整体属性。以我校经济与管理学院为例,笔者通过检索CNKI(中国知网)中该学院所有论文信息,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利用Ucinet(网络分析集成软件)和NetDraw(可视化工具)对这些论文的关键词进行分析,并形成关键词关系网络图。

根据关键词关系网络图可以发现,我校经管学院的关键词密集点主要有技术创新、技术联盟、信息披露、知识产权、产学研合作、自主创新、风险投资、知识转移、资本结构、民营企业、循环经济、人力资本、博弈等;根据关键词关系网络图,还可以挖掘出该学院所有相关的研究点,如节能减排、技术科学、知识管理、环境保护等。根据这些信息,结合学校的学科发展规划、学院的发展规划,确定重要主题(如知识产权主题、金融贸易主题、人力资源主题等),将馆藏资源按照主题进行文献集群式布局,展示出学术论坛式或家庭图书馆式的资源格局。

从我校人文社科的学科规划和发展目标看,学校要突出产学研的特色,人文社科要与学校工科形成有特色的交叉学科,进行规划建设,另外在大学科内部,主题之间也存在很多的交叉,很难完全区分资源的主题归属,所以理想状态的主题集群式布局是结合学科分布、以能产生火花碰撞式的资源编排,形成一个纵向、横向交织的网状式的馆藏布局;同时结合各学科的资源布局,设置个性化的服务设施、信息共享空间,增强文科分馆的交流功能(见图4)。

图4 基于主题的文献集群—交叉式馆藏布局

2.2.3 实现物理空间+虚拟网站的结合布局

文献资源实体布局往往会受馆藏馆舍大小、总体规划布局及资源主题分类的不完善性的影响,而不能真正完全实现物理空间上的主题集群—交叉式馆藏布局。可以结合虚拟网站的建设,利用物理空间+虚拟网站相结合,实现个性化的图书馆资源布局。而相对应的各种服务设施、信息共享物理空间的建设,都随文献资源的布局匹配规划,真正实现集资源、服务、空间的一站式学科服务中心。

3 结 语

学科分馆的建设主要是服务于学科的建设,在学科分馆的资源建设中必须要加强与院系合作,有效地实现图书馆与学院的合作共建。针对我校文科分馆的建设搭建学科服务平台:学科(采访)馆员—资源建设—学科服务,积极推动学科馆员和采访馆员协同建设学科分馆资源,并且这个学科服务平台体系是循环式的,从而使学科服务促进学科馆员的发展及文献资源的建设。纸质资源主要依赖于总馆的调拨及每年的新增,随着数字时代的发展,电子资源在教学科研中越来越受重视,我们需要着重加强学科分馆的电子资源建设,从付费获取到网络免费资源的整合加工,建立学科导航,有效实现物理馆藏空间建设与虚拟网站建设相结合,为学科提供丰富的馆藏资源。

[1]孙 颉,陈昌林.学科分馆:研究型大学图书馆发展之管见[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1(1):36-39.

[2]袁 润.论高校图书馆数字馆藏建设的若干问题[J].图书情报工作,2008(9):106-109.

[3]黄 力.大学图书馆学科分馆电子资源建设探讨[J].图书与情报,2010(2):127-129,133.

猜你喜欢

总馆分馆文科
图书馆总馆/分馆制的实践研究
文科不懂理科的伤悲
县级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制的实践与思考
关于图书馆分馆建设的思考
求学·文科版2019年6、7期合刊
豆文科作品
商务印书馆双甲子
公共图书馆总分馆体系建设与服务模式初探
孙文科
台北市立图书馆北投分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