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微书评应用前景探析
2013-02-15王家莲大连职业技术学院辽宁大连116035
王家莲(大连职业技术学院 辽宁 大连 116035)
2011年全民数字阅读步入“微时代”,微书评粉墨登场,被誉为中国数字阅读的导航者,以其鲜明的草根性、鲜活的生命力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微书评代表着先进的服务理念,代表着图书馆更为人性化服务的发展方向。利用微书评引领数字阅读是图书馆义不容辞的责任,放眼未来,微书评在图书馆数字阅读推广中拥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1 数字阅读概述
1.1 数字阅读的涵义
数字阅读是指阅读的数字化,主要有两层含义:一是指阅读对象的数字化,即阅读的内容是以数字化的方式呈现的,如电子图书、电子地图、网络小说、数码照片、博客、网页等;二是指阅读方式的数字化,即阅读的载体、终端是具有屏幕显示的电子仪器,如PC电脑、MP3、MP4、手机、笔记本电脑、阅读器等。数字化电子出版物具有存储量大、检索便捷、保存方便、成本低廉等优点,日益受到人们的追捧。数字阅读已经成为全民阅读的重要组成部分[1]。
1.2 数字阅读的现状及发展前景
数字阅读作为新兴的文化消费模式,已经成为全民阅读的潮流风尚,人们可以通过计算机、手机、电子阅读器等媒介随时随地享受数字阅读带来的乐趣。数字阅读让读书变得轻松、随意,万卷书可以全部储存进手机或电子阅读器里,放进口袋,成为名副其实的“移动图书馆”。无论是上班路上、工作间隙,还是旅途中、睡觉前,都可以用手机、计算机登录阅读网站挑选喜爱的图书进行阅读,不仅可以读,还可以听、可以画、可以批注,与作者、书友互动[2]。同时,“如今的3G 能让互联网遍布世界的各个角落。在各种新信息技术的支撑下,人们可以在罕无人迹的海滩、森林、荒漠上轻松阅读电子图书”[3]。数字阅读正以燎原之势蓬勃发展,“根据保守估计,到2018年,全球电子图书的市场份额将超过传统图书”[1]。电子出版业的繁荣发展表明,世界已经步入了一个崭新的数字化阅读时代。“数字时代图书馆就要积极建设数字图书馆,提供数字服务,努力消除数字鸿沟,扩大数字阅读用户,使图书馆长存于数字时代。每个图书馆都不能回避提供数字资源和数字服务,应该积极地开展”[4]。加强数字阅读推广是大势所趋,其具有极为广阔的发展前景。
2 微书评引领数字阅读的优势
2.1 微书评简介
微书评即微型书评,其篇幅短小,言简意赅,通常不超过140字,主要对读者喜闻乐见的作品进行介绍、分析或评论,探讨图书内涵的思想性、科学性、艺术性,从而对图书进行价值判断。微书评是浓缩的文字精华,具有轻灵、抽象、跳荡、感性等特点,是文化生态的晴雨表,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深刻的思想性。优秀的微书评作品不仅是对原作的阐释与评价,更是对原作的丰富与提高 、超越与创造,能带给读者身心的愉悦、知识的增长、思想的升华。同时,微书评的流行也可以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回归。从儒家经典《论语》到佛教传入后的禅宗语录,再到宋代朱熹的《朱子语类》、明代王阳明的《大学问》等,基本上都是微表达[5]。
2.2 微书评在引领数字阅读中的作用
2.2.1 掀起全民数字阅读互动热潮
目前,各微博网站纷纷推出微书评,各种微书评大赛竞相争艳,如当当网联合腾讯微博发起了“2011年中国首届微书评大赛”[6]。同时,首个微书评网站于2011年1月24日粉墨登场[7],网易微博、新浪微博等微博平台都开设了微书评专题页面,受到网民的热捧。微书评打破了时空限制,实现了文化信息的快速传播与高度共享,有利于各种思想观念的交流、碰撞,极大地激发了人们参与数字阅读的热情,其使得“阅读不再是一个人的寂寞,网络让世界变得微小,数字阅读让视野变得广阔”[8]。140字的微书评精美、感人、深刻、尖锐,内容涉猎广泛,浓缩了名著精华,使人们可以通过微博交流并分享读书心得,随时随地主动传播并同时获得数字阅读及其评论内容,在微世界里第一时间分享新作、力作的阅读体验,享受耳目一新的阅读快感,微书评掀起了微时代数字阅读互动的热潮[7]。
2.2.2 优化数字阅读的资源配置
在浩如烟海的电子图书中,如何择优而读,是读者最关心的问题。而微书评能够使读者阅读到真实体现时代最鲜活思想的作品,当下许多微书评推荐的图书都成为了畅销图书。微书评具有监督出版社出好书的作用,其引领图书市场的生产和消费,有利于读者择优而读[9]。同时,网络中的草根阶级茁壮成长,微书评的主体逐渐呈现出多元化,打破了传统媒体书评话语权的垄断格局,吸引了更多的读者参与微书评,并能够通过读者间的交流辨别众多图书的优劣,优化了数字阅读资源,激活了数字阅读的生命力。
3 图书馆利用微书评引领数字阅读的意义
3.1 有效提高图书馆数字资源利用率
微书评使人们可以随时随地地发布、接受新作、力作的评论,享受网络中的书香气息,成为读者的淘书指南[9]。图书馆利用微书评引领数字阅读,有利于综合阅读人数的增加,从而有效提高图书馆数字资源利用率。图书馆应充分发挥微书评的信息功能,向广大读者宣传、介绍、推荐图书馆文献资源,让读者通过微书评在短时间内了解馆藏,避免了其在查找、搜索中浪费大量的时间,使其把时间、精力投入到有效的阅读中,这样既帮助读者提高了阅读效率,又提高了图书馆数字资源利用率。
3.2 推动数字阅读健康发展
数字阅读使阅读中的信息依赖和消遣功能被放大,过去那种手持图书的庄严感已渐淡,阅读成了琐细的日常生活的一部分[10]。轻阅读、浅阅读成为阅读的主流,这也势必影响读者对阅读内容的选择,契合于这种阅读趣味的文字也就应运而生[10]。受商业化大潮所趋和急功近利思想的左右,“三俗”读物充斥市场,使人们易产生功利性阅读及盲目阅读的倾向,一旦数字阅读朝着消极的方向发展,不仅有碍于国民素质的提高,甚至会影响社会文化的进步与和谐社会的健康发展。因此,数字阅读急需引导,图书馆理应成为数字阅读的指导者和践行者,而微书评对于引领数字阅读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其能够帮助读者鉴别图书,实现高效精品阅读;同时,读者可以通过微书评平台发布自己的阅读体验,而图书馆则通过微书评了解读者所需[9]。图书馆利用微书评引导数字阅读,推荐富有思想魅力的图书,不仅能够促进读者择优而读,还可以提升读者数字阅读素养,扩展全民数字阅读的深度和广度,有助于推动数字阅读的健康发展。
4 图书馆利用微书评引领数字阅读的思路
4.1 加强微书评理论研究,引领全民数字阅读的方向。
微书评是新生事物,目前相关的理论研究不多。图书馆应该从微书评的实践工作中总结经验,注重微书评的基础理论及应用理论研究,并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微书评指导数字阅读工作的实践中不断探索,以更好地培养民众的数字阅读意识,指导民众的数字阅读方法,提高民众的数字阅读能力和阅读效率。理论上坚持与时俱进,实践中勇于创新,用以指导数字阅读工作的进一步开展。
4.2 不断拓展微书评阵地,实现全民数字阅读资源共享。
图书馆应积极参与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的建设,加强馆际微书评交流,共建共享微书评资源,互利互惠;充分调动图书馆界的力量,通过联盟等形式开发并整合微书评资源,倡导数字阅读理念。此外,全国的各级图书馆可以联合起来创办属于图书馆的微书评期刊,创建属于图书馆的微书评阵地,并将优秀的微书评作品推荐给媒体发行,让优秀的微书评作品走进政府机构、出版机构、教育机构、民间机构、企业、社区等,营造全社会数字阅读氛围,实现全民数字阅读资源共享。
4.3 策划丰富多彩的微书评活动,提升读者数字阅读鉴赏能力。
为了满足读者多学科、多领域、多层次的数字阅读需求,图书馆要针对不同的学科领域、具有不同阅读目标的读者,推荐不同的电子阅读书目,并精心策划不同的微书评活动,积极开展数字阅读指导。例如,广泛开展数字阅读进机关、进家庭、进企业、进校园、进社区、进农家等活动[11];通过网上微书评征文、网上微书评知识竞赛、网上微书评论坛等形式,吸引广大网民参加;邀请知名作家、学者、教授担任嘉宾,与读者在线交流,吸引读者与馆员、读者与专家相互交流读书心得。通过这些微书评活动,图书馆能够加强对网民尤其是广大青少年读者的数字阅读引导,提升读者数字阅读鉴赏能力,促进数字阅读的推广。例如,2012年1月,大连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举办了 “见微知著——好书共享”微书评大赛活动,收集到数千条微书评作品,此次活动掀起了我校数字阅读的热潮,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4.4 建立微书评数据库,为读者提供优质数字阅读导航服务。
微书评存在新旧、真假、美丑信息混杂等问题,尤其是垃圾信息、虚假报道等,这不仅会阻碍真正有质量的信息的传递,降低阅读的质量,还会让人们阅读的热情、兴趣逐渐下降[12]。图书馆应对海量的微书评信息资源进行搜索和甄别,把有价值的微书评分类、归档,录入微书评数据库,并编制索引,逐步建立富有本馆特色、能够反映本馆馆藏及读者特点的微书评数据库[9],并将其置于图书馆主页的微书评信息栏目下,为读者提供优质的数字阅读导航服务。
4.5 创建图书馆微博客书评群,培育数字阅读学术生态环境。
图书馆可以通过创建微博客书评群,为读者提供读书、荐书、评书的平台。在微博上推荐数字阅读书目,一本好书往往好评如潮,能够引起众人的关注,激起更多人争相阅读。而图书馆微书评的内容要具有信息价值、学术价值,才能吸引更多人[13]。读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加入图书馆不同的网络群组[13],这样同一群组的读者具有相似的读书习惯, 他们的集中可以形成具有规模的读者群,能带动图书馆数字阅读文化的发展,培育数字阅读学术生态环境。
综上所述,微书评是书评领域一道崭新亮丽的风景线,全民数字阅读的幸事,引领着数字阅读的潮流风尚。图书馆微书评工作的开展不仅可以推动整个书评事业的发展,同时也是对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的创新。图书馆应竭尽所能,利用微书评引领全民数字阅读的方向、拓展全民数字阅读阵地、提升读者数字阅读鉴赏能力及培育全民数字阅读学术生态环境。数字阅读视野下,微书评工作在图书馆拥有无限广阔的发展前景。笔者深信图书馆的微书评工作必将在现代信息技术的推动下焕发出全新的生机。
[1]数字阅读[EB/OL].[2011-10-14].http://baike.baidu.com/view/2985465.htm.
[2]邹靖方. “数字阅读”引领新兴文化消费[N].湖南日报, 2011-02-14(1).
[3]王子舟. 随电纸书洪流走入数字阅读时代[J].图书馆建设,2010(6):7-9.
[4]刘 炜. 数字图书馆更精彩 免费书刊上网看[J].图书馆建设,2012(1):94-96.
[5]张 鸣. 《论语》就是微博体[N].广州日报, 2011-12-18(B11).
[6]读秀中文学术搜索[DB/OL]. [2011-04-19]. http://www.duxiu.com/.
[7]微书评[EB/OL].[2011-08-07].http://baike.baidu.com/view/5215504.htm.
[8]罗 敏, 吴 波. 微博书评让阅读不再寂寞[N].广州日报, 2011-12-18(B11).
[9]王家莲. 全民阅读背景下高校图书馆的微书评工作[J].图书馆学刊,2011(11):92-94.
[10]谢有顺. 阅读裂缝不必刻意弥合[N].广州日报,2011-12-18(B11).
[11]庞建民. 创新读书活动 引领全民阅读:佛山市图书馆读书活动的创新实践与启示[J].图书馆建设,2008(6):14-18.
[12]纪德君. 微博要改变泥沙俱下状况[N].广州日报,2011-12-18(B11).
[13]王 贺, 胡大敏. 微博客与图书馆信息服务的创新[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1 (1):1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