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胰汤在急性胰腺炎患者中的临床疗效分析
2013-12-23陈敏捷王玉玉
陈敏捷 王玉玉
湖北省十堰市红十字医院外科,湖北十堰 442000
急性胰腺炎(AP)是临床常见的急腹症之一,其发病骤急、进展迅速且复杂多变,病情程度轻重不一,临床表现为急性腹痛、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严重者可出现休克、腹膜炎等症状[1],死亡率较高,已成为威胁人类身心健康的重症疾病。 近年来国内学者在运用中医理论对AP 的病因病机及防治进行了大量探索,取得了显著成绩[2]。本次研究选取2012 年1~10 月湖北省十堰市红十字医院收治的128例AP 患者,对其中64 例给予乌司他丁联合清胰汤加减治疗,与同期单独给予乌司他丁治疗的64 例相对照,疗效满意。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选择的对象共128 例, 所有患者均经B 超、血、尿淀粉酶及血生化等检查确诊,均符合AP 诊断标准[3]。男75 例,女53 例,年龄26~72 岁,平均(49.1±5.4)岁。 按APACHEⅡ评分:轻症AP 86 例,重症AP 42 例。 根据入院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4 例, 两组一般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两组均给予禁食、胃肠减压、抗炎、补充血容量、纠正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等常规对症支持治疗,同时积极消除基本病因及诱因。 对照组给予乌司他丁注射液1 万U溶于5%葡萄糖液250 mL 中静脉滴注,每日2 次,连用3 d,3 d后调整剂量为5 万U 静滴, 每日2 次,5~7 d 为1 个疗程;观察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给予清胰汤加减治疗。 方剂:大黄15 g(后下),川芎、黄芩、黄连、柴胡、白芍、延胡索、木香各10 g,栀子15 g,甘草9 g。 恶心、呕吐者加半夏、竹茹降逆和胃止呕;腹痛者加陈皮、木香、香附等理气止痛;腹胀者加枳壳理气宽中,行滞消胀;胆道感染者加茵陈、郁金、板蓝根、蒲公英清热泻火,消炎解毒。 每日1 剂,以水煎至200 mL,分2 次口服或通过胃管注入,夹闭胃管1~2 h,也可保留灌肠。 根据患者病情连用7~14 剂。
1.3 观察指标[4]
①比较两组患者的全身炎症反应、 肠道功能恢复时间、禁食时间及APACHEⅡ评分;②比较两组患者炎症因子白介素8(IL-8)、白介素10(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 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变化。
1.4 疗效评定标准[5-6]
①治愈:轻症者5 d 内/重症者10 d 内症状、体征均消失,实验室指标恢复正常;②显效:轻症者5 d 内/重症者10 d 内症状、体征改善2 项或以上,或实验室指标恢复正常≥75%;③有效:轻症者5 d 内/重症者10 d 内症状、体征改善1 个等级以上,或实验室指标恢复正常≥50%;④无效:轻症者5 d 内/重症者10 d 内症状、体征无变化;⑤恶化死亡。 总有效率=(治愈+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 统计软件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 以P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3.75%)明显高于对照组(79.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见表1。
2.2 两组全身炎症反应、 肠道功能恢复时间、 禁食时间及APACHEⅡ评分比较
观察组全身炎症反应、肠道功能恢复时间、禁食时间及APACHEⅡ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 见表2。
2.3 两组治疗前后炎症因子水平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后IL-8、TNF-α、CRP 水平均明显下降(均P <0.05),IL-10 水平较治疗前升高(P <0.05);观察组下降及升高趋势均较对照组更早、更明显(均P <0.05)。见表3。
3 讨论
AP 是一种病情险恶、 并发症多、 病死率较高的急腹症,严重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甚至生命安全。 随着近年来人们饮食结构的改变,其发病率呈现出明显的上升趋势[6]。本病的病因病机较多,学界普遍认为其与胆石症、酒精、高脂血症、壶腹乳头括约肌功能不良、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高钙血症、腹部手术、胰腺分裂、胰腺癌、感染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α1-抗胰蛋白酶缺乏症等因素有关[7];发病机制则倾向于“胰酶异常激活学说”、“细胞过度激活学说”、“胰腺微循环紊乱学说”、“感染因素学说”四种学说[8]。早期治疗主张积极纠正水、电解质紊乱,防止局部及全身并发症,同时给予补液、镇痛、抑制胰腺外分泌,改善胰腺和其他器官微循环,预防和治疗肠道衰竭;中期(发病≥1周)治疗主预防、扭转脏器功能衰竭与坏死胰腺感染;后期则重在对各种并发症如胰瘘、胃肠瘘、假性囊肿形成、胰腺脓肿及血管并发症的处理。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
表2 两组全身炎症反应、肠道功能恢复时间、禁食时间及APACHEⅡ评分比较(s)
表2 两组全身炎症反应、肠道功能恢复时间、禁食时间及APACHEⅡ评分比较(s)
注:与对照组比较,*P <0.05
组别 例数 全身炎症反应[n(%)]肠道功能恢复时间(d)禁食时间(d)APACHEⅡ评分(分)观察组对照组64 64 21(73.53)*33(55.88)4.25±1.63*7.67±2.49 8.37±2.41*16.26±4.85 7.06±2.35*11.16±3.59
表3 两组治疗前后炎症因子水平比较(s)
表3 两组治疗前后炎症因子水平比较(s)
注:与对照组比较,*P <0.05;与本组确诊日比较,△P <0.05;IL-8:白细胞介素-8;IL-10:白细胞介素-10;TNF-α:肿瘤坏死因子-α;CRP:C反应蛋白
组别 IL-8(ng/mL) IL-10(pg/mL) TNF-α(pg/mL) CRP(μg/mL)观察组(n = 64)确诊日治疗3 d治疗5 d治疗7 d对照组(n = 64)确诊日治疗3 d治疗5 d治疗7 d 46.01±8.69 47.85±10.72 42.24±11.68*35.71±8.85*△74.25±8.14 82.06±17.25△85.37±11.36*△96.59±16.42*△143.37±31.41 137.95±27.94 116.82±19.03*△94.57±14.98*△48.06±11.35 39.24±9.52△26.48±8.79*△14.66±3.64*△44.58±11.23 53.01±14.47△55.62±15.58△49.05±18.01△75.67±10.49 70.83±14.98△72.74±11.85△77.22±14.87△142.26±28.85 160.41±35.93△151.27±33.47△136.38±32.32△47.92±10.56 44.31±15.62△41.56±13.74△30.57±10.48△
乌司他丁具有减轻各种蛋白酶和炎性递质对机体造成的免疫炎性损伤,是从成年健康男性新鲜尿液中行纯化分离得出的糖蛋白,属蛋白酶抑制剂,对透明质酸酶、粒细胞弹性蛋白酶等均有抑制作用,还可对各种炎性因子释放进行抑制,脏器保护功能较强,并可阻断病情向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发展进程[9-10]。 另有研究证明,乌司他丁具有稳定溶酶体膜的作用,可抑制机体溶酶体酶的释放,抑制心肌抑制因子的产生,从而从多方面参与胰腺炎的治疗,促进胰腺炎的恢复。本次研究中,对照组64 例AP 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使用乌司他丁静脉滴注, 取得了较好疗效,患者的症状、体征得以明显改善,但全身炎症反应、病死率等仍较高。
中医学认为,AP 系由肝胆失疏、情志失畅、湿热蕴结之病机,进一步演变为热毒炽盛,瘀热内阻,或上迫于肺,或内陷心包,或热伤血络之重型。 其病机的关键在于实热血瘀,蕴于中焦。 治疗宜理气、化瘀攻下、清热解毒。清胰汤以大黄、川芎、黄芩、黄连、柴胡、白芍、延胡索、木香、栀子等为主要方药,有疏肝理气、解除梗阻、改善机体循环之功效[11-12]。 本次研究中,观察组64 例AP 患者在对照组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 给予清胰汤加减治疗,结果观察到,使用中药清胰汤胃管注入后,患者的脏腑气机均得以疏利,瘀血得通,实热之邪得解而泄,有效地减轻了腹胀、腹痛等症状,恢复了胃肠功能,胰腺等脏器微循环明显改善,从而使肠源性毒素吸收得到抑制,炎症及坏死组织得消散。 这些是单纯西药治疗所不能达到的,且中药价廉易得,是另一大优点。 观察组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全身炎症反应、肠道功能恢复时间、禁食时间、APACHEⅡ评分以及炎症因子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均P <0.05),也证实了清胰汤联合西医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综上所述, 清胰汤治疗能明显改善AP 患者的炎症反应,改善脏器微循环,较常规西药治疗病程明显缩短,治愈率高,值得推广应用。
[1] 习辉文.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胰腺炎的疗效[J].实用临床医学,2011,12(7):1009-1011.
[2] 李文茂,李方明,刘祖明,等.改良清胰汤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胰腺炎[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1,17(18):2250-2252.
[3] 张蓓,刘志苏,黄汉涛.乌司他汀联合清胰汤治疗急性胰腺炎疗效探讨[J].临床外科杂志,2011,19(3):1005-1008.
[4] 李长征.急性胰腺炎的中西医结合保守治疗[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0,9(11):1672-1674.
[5] 钟明.乌司他丁治疗急性胰腺炎76 例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导报,2009,6(22):1009-1012.
[6] 田凤利,郝晓,高家敏,等.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胰腺炎62 例疗效观察[J].河北医药,2011,33(7):1002-1005.
[7] 卢志伟.清胰汤加减对急性胰腺炎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内毒素的影响及疗效[J].中国基层医药,2012,(8):1008-1011.
[8] 梁旭东,杜焕社,史晓峰.64 例急性胰腺炎临床治疗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09,6(36):1007-1009.
[9] 张喜平,王英.中药治疗急性胰腺炎的主要机制与作用的实验研究进展[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06,14(4):62-65.
[10] 余燕傧,黄涛.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中西医结合治疗的现况和展望[J].中国医学创新,2011,8(30):158-160.
[11] 崔文海,姜庆贺,张波.急性重症胰腺炎中西医结合治疗临床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2,9(23):108-109.
[12] 王浑,张莉,张瑞林.自拟清胰汤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31 例[J].世界中医药,2011,6(4):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