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力推进供应链管理

2013-12-23

中国流通经济 2013年6期
关键词:供应链物流管理

丁 俊 发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 北京市100045)

进入21 世纪以来,不少发达国家都把全球供应链列入国家安全战略,比如2012 年美国就正式发布了《全球供应链安全国家战略》。美国经济学家弗里德曼在《世界是平的》一书中,把全球供应链列为将世界夷为平地的十大力量之一。英国经济学家克里斯多夫提出:“市场上只有供应链,而没有企业”,“真正的竞争不是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而是供应链与供应链之间的竞争”。胡锦涛同志2011 年11 月15 日在亚太经合组织第十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上,针对全球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明确指出:“我们应该深化全球供应链合作。”2012 年9 月8 日,胡锦涛同志在亚太经合组织第二十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上再次提出“建立可靠的供应链”,要求突破供应链瓶颈限制,提高供应链连通性和便利性,持续推进《亚太经合组织供应链连接行动计划》。2012 年8 月3 日,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深化流通体制改革加快流通产业发展的意见》,把“大力推广并优化供应链管理”列为发展新的流通方式的首要任务。2012 年11 月8 日召开的中共十八大明确提出:“要适应国内外经济形势新变化,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发展方式。”而供应链管理就是一种新的经济发展方式,是一种典型的创新驱动。著名经济学家樊纲在其给《中国供应链管理蓝皮书(2011)》写的序言中指出:“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全球供应链战略已成为跨国公司的头号战略,优化供应链管理已成为成功企业的重要标志,实施与不断优化供应链管理已成为中国企业的必然选择。”推进供应链管理已成为全球的共识,也成为我国经济界的共识。

一、走进供应链这块“黑土地”,先认识三样东西

1. 供应链与供应链管理。供应链管理是20 世纪50 年代首先在美国提出的管理创新理论,到20世纪90 年代得到普及应用。2005 年,美国物流管理协会更名为美国供应链管理专业协会,标志着全世界的物流已进入供应链管理时代。关于什么是供应链,《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物流术语》是这样定义的:“供应链,即生产与流通过程中涉及将产品或服务提供给最终用户的上游与下游企业所形成的网链结构。”“供应链管理,即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全面规划供应链的商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等,并进行计划、组织、协调与控制。”美国经济学家史蒂文斯认为:“通过增值过程和分销渠道控制从供应商的供应商到用户的用户的流就是供应链,它开始于供应的源点,结束于消费的终点。”美国另外一位经济学家伊文思认为:“供应链管理是通过反馈的信息流和反馈的物料流,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直到最终用户连成一个整体的模式。”我国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认为:“所谓供应链管理,就是把生产过程从原材料和零部件采购、运输、加工、分销直到最终把产品送到客户手中,作为一个环环相扣的完整链条,通过用现代信息技术武装起来的计划、控制、协调等经济活动,实现整个供应链的系统化和它的各个环节之间的高效率的信息交流,达到成本最低、服务最好的目标。一体化供应链物流的精髓是实现信息化,通过信息化实现物流的快捷高效的配送和整个生产过程的整合,大大降低交易成本。”这里我们可以把供应链管理最本质的内涵归结为以下三点:第一,供应链管理是供方把产品与服务提供到最终需方,涉及制造商、物流商、批发零售商、金融服务商等优化整合的一个平台,追求的目标是合作共赢;第二,供应链管理是企业内部与企业之间通过有机的、高效的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商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一体化运作的管理集成;第三,供应链管理是国家与企业的一种战略,是经济运行与企业经营的一种模式,也是经济管理与企业管理的一种技术,支撑它的是不断发展的信息化技术。

2. 第二产业的第三产业化。1968 年,美国经济学家富克斯提出了一个观点,他说:“我们现在正处于‘服务经济’之中,即在世界历史上,我们第一次成为这样的国家,在其中一半以上的就业人口,不再从事食品、服装、住房、汽车和其他有形产品生产。”这一预言在美国等发达国家早已实现,从事服务经济的就业人数超过一半以上,服务产业在国民经济总值中占了大多数。后来,经济学家在论述服务经济时认为,服务经济的核心是第二产业的第三产业化。所谓第二产业的第三产业化,并不是要把第二产业变成第三产业,而是要把第二产业中的服务业分离出来,如采购代理、物流、信息处理、人力资源管理、加工配送、资金管理、货贷等,而第二产业则集中精力抓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即研发、制造与市场开拓。

1990 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鲁斯教授等在总结日本丰田汽车生产方式的基础上,首次提出了精益生产这一概念。精益生产把企业生产流程与市场需求有机整合,引入供应链管理,大大节约了物资、人力与时间成本。精益生产的核心内容是:

第一,准时化生产。只在需要的时候,只生产所需的产品,由推动式生产改变为拉动式生产。

第二,看板管理。后一道工序在需要时向前一道工序取其所需要品种和数量的零部件,而前一道工序只生产后一道工序需要取走的品种和数量。

第三,零库存。把商品管理变成供应商管理,按订单采购,实施实时统一配送,优化库存管理。

第四,柔性生产。充分利用现代科技,对市场作出灵敏反应,整合优化各种资源,实现顾客的多样化要求。

第五,一体化运作。节约整个流程每一过程中不必要的储存、多余的时间、富余的人力,以达到最优化。

丰田公司的实践就是一个最为典型的实例,它把供应物流、生产物流、销售物流全部或大部分外包,实施供应链管理。美国物流咨询公司的研究发现,一个企业如果只是简单地以第三方物流替代自营物流,借助第三方物流的规模效应和运营特点,可节约成本5%;如果利用第三方物流的网络优势进行资源整合,部分改进原有物流流程,可节约成本5%~10%;如果通过第三方物流,根据需要对物流流程进行重组,使第三方物流服务延伸至企业的整个供应链,可实现10%~20%的成本节约。

我国是一个制造业大国,在社会物流总额中,工业品占90%以上,但服务业从工业中分离出来的水平还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2012 年,我国的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只占44.6%,远远落后于全球69%的平均水平。

3. 微笑曲线。微笑曲线是1992 年台湾宏基集团创办人施振荣针对“再造宏基”提出的理论,后逐步演变成一种产业发展与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战略。

目前,国家之间的竞争力已不再完全用产品生产数量来衡量,而是用供应链控制力、对资源和资金的占有率、对知识产权的享有力等来比较,企业也是一样。因此,在世界产业链中,存在一个微笑曲线(见图1)。

图1

根据机械工业联合会的调查,微笑曲线两端的利润率为20%~25%,而中间加工工业的利润率只有5%。我国要实现工业化、城镇化,解决二元经济结构,制造业的发展是必然的,制造业作为实体经济永远是我国经济的脊梁。但由于制造业的生产环节处于国际产业链的低端,而研发、采购、物流、信息网络、中转批发等处于产业链的高端,我国必须实现微笑曲线的均衡发展,实施供应链优化,进行生产流程再造,压缩成本支出。据中国物流信息中心的测算,2011 年我国制造业的物流费用率(即物流成本占销售额的比例)为9.3%,而日本仅为4.79%。

如果我们实施供应链管理,就可以改变这种格局,供应链管理是管理与技术双创新的运作,对国民经济与企业传统运行模式是一种颠覆性的变革。

二、供应链管理与国民经济发展

经济全球化一方面强化了全球供应链合作,另一方面也强化了贸易保护主义,导致各种矛盾与冲突凸显,为寻求协同共赢,产生了许多经济现象,链条经济与集群经济就是其中的两个。所谓链条经济,就是不同企业通过纵向整合,形成利益共同体,如供应链、产业链、价值链、信息链、生态链等;所谓集群经济,就是通过横向整合,形成经济联合体,如产业集群、城市集群、区域集群等。北美自由贸易区、欧共体、东南亚自由贸易区等都是区域集群的典型代表。但不管是链条经济还是集群经济,其运行模式都是供应链管理。

在国民经济发展中,一定要确立全球供应链国家战略。许多经济学家分析认为,2008 年开始的全球金融危机,一方面使全球经济下滑,另一方面将成为新的产业革命的起点,而美国仍占有强大优势。比如,研发基础、金融服务、丰富的新技术产业化经验,特别是以大数据、智能制造和无线网络革命为代表的三大超级技术变革正在美国兴起。除此之外,美国还有一大公认优势,即超强的全球供应链整合与管理能力。这使美国有可能率先在全球范围内掀起自新经济革命之后的又一次产业革命,重新切割全球财富版图,进而将美国从目前的经济困境中解脱出来。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已迈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新时期,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调带动转变,由主要增加物质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

我国经济发展正处于一个战略机遇期,必须在创新环境、金融服务、政策配套及新技术产业化等方面尽快加速推进,特别是强化全球供应链的拓展能力与管理能力,尽快降低市场准入门槛,推动要素市场化改革,在新能源、云计算、新材料等全球新兴产业领域取得突破,培养引领超级产业革命的超级企业。

我国有不少产业是全球第一,不确立全球供应链战略,将错失时机。这些产业包括能源产业、汽车产业、钢铁产业、稀土产业、轻纺产业、家电产业、以港口为核心的航运产业、粮食产业等。对这些产业应进行全球供应链的顶层设计,并根据形势变化,进行滚动式微调。全球供应链战略不应是防御型的,而应是进攻型的,要主动出击,去弥补微笑曲线两端的缺失。

我国的全球供应链战略,不应仅仅是产业的,还应抓大企业供应链战略,制造企业、流通企业、农业企业、服务企业都应该抓一批。在2012 年公布的世界500 强企业中,我国企业已进入69 家,其中不少企业缺乏全球供应链战略思维,这是我国大企业的软肋,是一大缺陷。

欧美物流专家经过多年的研究,取得了两项新的突破:一是把制造业供应链管理分成由五大流程组成的供应链管理标准模型,即计划、资源、制造、交付、回收,再加一个执行,将它作为前五个流程的支持系统。二是设计了供应链绩效模型。根据美国著名咨询公司埃森哲公司的研究,实施供应链管理,一是能够将运输成本下降5%~15%,将整个供应链的运作费用下降10%~25%;二是能够提高生产效率与资产运营等企业综合绩效;三是能够缩短企业订单处理周期35%;四是能够使整个库存下降10%~30%;五是能够缩短现金循环周期20%左右;六是能够改善服务标准,提高客户满意度。

埃森哲公司15 年前研究供应链全球化战略,10年前研究供应链一体化战略,近五年研究供应链细分战略。我国在这方面的确落后了,必须急起直追。

埃森哲公司著名供应链专家罗伯特·伊斯顿在其2003 年发表的《中国供应链的现状与发展》一文中指出:“同其他发达国家相比,中国一直受到这样一些问题的困扰:基础设施薄弱、分销体系零散混乱、地方保护主义严重、缺乏第三方能力、现金流与应收账款方面存在问题、法规落后过时或限制性太大。这些情况意味着,中国现在还缺乏有效的供应链。要改善,需要时日。”他认为:“中国供应链的管理今天面临六个重大挑战:地域差别、基础设施、海关的效率和透明度、政府机构和规章制度、假冒伪劣现象、文化和商业方面的制约因素。不过,中国2001 年底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中国政府在行业的管制日益放宽。这意味着,现代化的中国供应链系统指日可待。中国的供应链正在日新月异地发展,发生着引人注目的变化。供应链已经成为中国企业首席执行官及高层管理人员明确关注的重要问题。事实上,在亚洲各国,供应链服务的市场需求正以23%的速度逐年递增。”

三、供应链管理与企业竞争力

严格来讲,供应链管理是针对企业而言的,当今世界,每个企业不管是大的、中的还是小的,都处在一个链条中间,在这个链条中有链主企业,有协同企业,用商业生态理论讲,有核心企业层,有扩展企业层与商业生态层。在一个商业生态系统或供应链中,不同企业发挥着不同的功能,各司其职,却又形成互赖互依、共生共长的生态系统。在供应链中,不同企业虽有不同的利益驱动,但互利共存,资源共享,注重社会、经济、环境综合效益,共同维持着系统的延续和发展。

下面不妨解剖几个供应链管理的实践。

一是我国香港利丰集团。我国香港利丰集团1906 年创立于我国广州,现已发展成一个以我国香港为总部的跨国商贸企业集团,业务跨越全球四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沃顿商学院等都对利丰集团的供应链管理、网络经营及价值链业务模式进行过个案研究。利丰集团创造的虚拟生产模式是典型的供应链集成模式。作为一个流通企业,利丰集团每年接受欧美大量的产品订单,特别是圣诞节的产品,尽管利丰集团没有一个平方米的厂房,其产品却源源不断地输往国外市场,其运作模式就是在全球去整合研发部门、设计部门、供应商、生产商、物流商、批发零售商,成为一个供应链全球集成商。利丰集团董事局主席冯国经先生认为,供应链管理有以下七个重要理念:

(1)以顾客为中心,以市场需求的拉动为原动力;(2)强调企业应专注于核心业务,建立核心竞争力,在供应链上明确定位,将非核心业务外包;(3)各企业紧密合作,共担风险,共享利益;(4)对工作流程、实物流程、信息流程、资金流程进行设计、执行、修正并不断改进;(5)利用信息系统优化供应链的运作;(6)缩短产品完成时间,使生产尽量贴近实时需求;(7)减少采购、库存、运输等环节的成本。

二是青岛海尔集团。青岛海尔集团是我国制造业实施供应链管理的典型之一。海尔集团从1998 年起,针对采购、供应、物流、销售等环节各自为战,信息不畅通,响应速度慢,物流成本高等问题,实施业务流程再造,迈入了供应链整合阶段。实行全集团统一营销、采购、物流配送,推进“一流三网”(以订单信息流为中心,建设全球采购资源网络、全球配送资源网络、计算机信息网络)的管理模式。海尔集团的供应链优化,使采购人员减少90%,库存面积减少50%,商品库存周转期由30 天降至7 天,实现了中心城市配送8 小时到位,区域配送24 小时到位,提高了市场竞争力。

三是深圳怡亚通、广州嘉诚等企业。深圳怡亚通、广州嘉诚等企业是物流企业运作供应链的典型,它们采用一站式供应链管理服务模式,即供应链上核心的制造企业将生产研发之外的非核心业务转包给物流公司,物流公司将所有流通环节整合起来,提供包括订单下达、仓储、配送、销售、资金回收与结算等各环节的整体服务。这种管家式的服务使整个供应链物流运作过程更加一体化,响应速度更快,还能减少库存,降低管理成本。

供应链管理必须有资金流的有力支持,这就是供应链金融。深圳发展银行(现为平安银行)是最早推出供应链金融的典型之一,它推出的供应链金融被称为“1+N”供应链金融服务模式,其核心就是要使银行抓住供应链的核心大企业“1”,并以“1”带动整个供应链上下游的中小企业群“N”,来为之提供全面的金融服务。

2011 年与2012 年的《中国供应链管理蓝皮书》推出了我国本土供应链管理的45 个优秀案例,包括钢铁、煤炭、汽车、家电、药品、冷链、连锁、物流、农产品、农资、餐饮等多个行业,说明供应链管理已成为企业家最为重视的管理能力之一。我国的大学不再只能提供外国的案例,也可以提供我国自己的供应链管理案例。

美国制造企业从实物配送物流发展到供应链管理,花了近五十年的时间。我国不可能走那么长的路,要实施超越式发展战略,这就要打好三大战役。

一要实现理念转换,创新发展。我国长期以来是封建小农经济,小农经济的基本特征是自给自足,对现在的制造企业来讲,就是“大而全”、“小而全”。在长期计划经济体制下,没有改变小农经济式的自给自足模式,而是扩大、僵化了“大而全”、“小而全”这一模式,社会化、专业化进程缓慢,把制造业中的服务业(包括生产性服务业与消费性服务业)融化在生产过程中,认为是制造业本身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这是一种非常落后的理念。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推进,随着国外新发展模式的引进,特别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我国制造业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现在要进行的是服务业的专业化,即把服务业从制造业中分离出来,重新构建并做强做大制造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二要政府推动与市场配置相结合。2009 年3月10 日国务院发布的《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明确提出,“物流业自身需要转变发展模式,向以信息技术和供应链管理为核心的现代物流业发展”,“鼓励生产与商贸企业按照分工协作的原则,剥离或外包物流功能,整合物流资源,促进企业内部物流社会化,推动物流企业与生产、商贸企业互动发展,促进供应链各环节有机结合”。2011 年8月2 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促进物流业健康发展政策措施的意见》提出:“支持物流企业加强与制造企业的合作,全面参与制造企业的供应链管理,或与制造企业共同组建第三方物流企业。”“鼓励物流企业应用供应链管理技术和信息技术,以促进信息流、物流和资金流的协同和联动,提高物流服务效率和经营管理水平。”但政府推动是创造环境,搭建平台,主力仍然是企业,要更多依靠市场去配置资源,推动供应链管理的发展。

三要培养人才,典型引路。目前能进行供应链设计与供应链管理的高级人才奇缺,企业的供应链总监基本上还是缺位。如果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我们的各级政府重点在抓物流规划的话,那么加入之后的10 年至20 年,将进入企业供应链设计阶段,我国如果没有三千至五千人的供应链运作团队,将无法改变目前的面貌。

让更多的人去认识供应链,让更多的企业去实践供应链,这就是我们必须做好的两件大事。但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一马当先才能万马奔腾,供应链的发展需要典型引路,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领军企业同样是一项战略任务。

猜你喜欢

供应链物流管理
强化粮食供应链韧性
枣前期管理再好,后期管不好,前功尽弃
海外并购绩效及供应链整合案例研究
解锁西贝供应链的成功密码
为什么美中供应链脱钩雷声大雨点小
本刊重点关注的物流展会
“智”造更长物流生态链
企业该怎么选择物流
“这下管理创新了!等7则
人本管理在我国国企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