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探究式教学之我见
2013-12-23夏文红
夏文红
一、创设情境,激发探究动机
1.运用故事、生活实例等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累了许多经验,但是对背后的道理并不知晓,即处于“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境地.在教学中,教师应依据学生的心理状态,顺着学生的认知规律,引导学生走进物理知识的王国,去探求物理知识的奥秘.
例如,在讲“平面镜”时,我让学生想象自己在镜子前梳妆打扮时的情境,再让他们拿自己和镜子里的像作对比等.正是这些情境的安排,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并及时鼓励了学生,激发了他们的探究意识.
又如,在讲“阿基米德实验”前,通过多媒体介绍 “曹冲称象”这一有趣史实,并根据“曹冲称象”揭示船的吃水深度→排水量→船与石头的重量关系之间的特定联系.它在学生的视觉中形成了一个富有传奇色彩的、生动活泼的历史见证物,再演示阿基米德定律实验,这样就增强了学生对物理教学的探索欲望.
2.通过实验、实验问题,创设手脑并用的活动情境,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由生活走向物理,物理走向社会.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规律,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充分利用身边的物理现象、实验等方法来刺激学生隐藏在内心深处的求知欲,激发他们的探究兴趣,培养起他们的创新意识.
例如,在讲“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时,教师可以先准备一些常见乐器,让学生亲身体验发声的变化;在讲“凸透镜成像”时,教师可以发给每位学生一个凸透镜,让他们动手找出成像规律并自制望远镜;在讲“串联电路”时,教师要求学生用电池、导线等制作一个音乐门铃,安装在家里.在讲“沸腾”时,做纸锅烧水的演示实验等.通过创设这些奇特、新颖、有趣的实验引入教学,会使教学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二、注重交流与合作
在探究过程中,在引导学生独立探究的基础上,教师必须重视引导学生开展讨论和交流活动.由于经验背景的差异,探究者对问题的理解常常各异,探究者共同研讨、交流,彼此表达与相互倾听,具有一系列价值:探究者通过“相互交流”,会明白对同一问题的不同解释,有利于摆脱自我中心的思维倾向;在合作、相互表达与倾听中,探究者的想法、思路会明晰化、外显化,探究者可以更好地对自己的理解和思维过程进行审视和监控;在讨论中,探究者之间相互质疑,其观点的对立及相互指出对方的逻辑矛盾,可以更好地引发探究者的认知冲突和自我反思,深化各自的认识;探究者之间交流、争议、意见综合等有助于激起彼此的灵感,促进彼此建构新的假设和更深层的理解;探究中的合作、分享与交流,可以使不同探究者贡献各自的经验和发挥各自的优势,从而使探究者完成独立难以完成的复杂任务.因此,教师要创造良好的“合作交流”氛围,引导学生开展讨论和交流活动,使学生发表自己的探究成果和方法,倾听他人的探究经验,并进行客观的比较和鉴别,从不同的角度改进自己的学习经验,提高认识,克服独立探究中的片面性和局限性,正确理解所获得的知识.
三、注重生活实际,培养探究能力
物理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的相当密切,在物理教学中,我们要学会将学生的探究视点从课堂引导到社会,开展广泛的社会调查及其他学习活动,切实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例如,在讲“声现象”时,笔者要求学生调查家乡的噪声现状,鼓励学生调查了解当地噪声严重的企业,根据各种噪声研究减弱和防治方法,给这些噪声严重的单位提出整改建议;在学习了“光现象”后,笔者让学生到校外广泛了解光污染及光污染的治理,如,给学生提出探究式问题“光污染引起的交通问题”,让学生进行探究.在交给学生探究式学习任务时,同时将探究评价标准发给学生,学生在进行探究活动时可以作为活动依据.笔者通过不断尝试,从学生学习的每一个方面展开探究活动,一方面使学生领悟科学思想和精神,经历发现科学的过程,另一方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其终身发展夯实了基础.实验结果表明,教师让学生感知探究模式,激发探究欲望,内化探究方法和分析探究结果,可使学生学会自主学习,主动地获取科学知识,从而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在学习中体验科学探究的快乐,养成良好的科学探究能力和科学创新能力.
总之,探究式教学就是要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的探究方法,亲身体验物理,在体验中感受物理,从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获得终身学习物理的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一定的学习能力.教师必须更新教学观念,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要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必须做一个有心人,要做教育教学的研究者与实践者.在教学中,应把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爱学、乐学、会学,从而实现教学的优化,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