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预习,实现高效课堂
2013-12-23侯燕杰
侯燕杰
初中生的生理发育和心理变化正处于人生中由懵懂到成熟的过渡阶段,进入中学后学生的学习任务量明显增多,学习难度也明显加大,极易给学生造成心理压力,产生学习负担感.而预习则可以帮助学生从畏难的阴影中走出来.
长期坚持预习,不仅能培养学生良好的自学习惯,更能锤炼学生知难而进、积极进取的探索精神.
一、预习的重要作用
1.培养自学能力和独立思维能力
预习需要学生独立地阅读和思考,这就要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在阅读教科书时,只有经过独立思考,才能理清思路,抓住要点,解决难点.预习时有些地方没弄懂,听讲时就会受好奇心的驱使格外留意,一旦理解了,印象就非常深刻,能久记不忘.有时预习时自认为已经明白的问题,听课时会发现自己还没有完全弄懂,因而引起进一步的思索,这对深化学习和提高理解能力是十分有效的.
2.提高课堂效率
预习可以发现学生自己知识的漏洞.通过复习有关旧知识,弥补了漏洞,这样扫除了知识障碍,使学生听课时精力能很快集中到新知识上面来.这样就可以避免再翻书查找,省去课上许多时间.教师也能腾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转移到课堂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上来.
3.拓宽学生的思路
经过预习,学生对学习内容有了初步认识,容易跟上老师讲课的思路,甚至可以超越老师的思路.
4.增强记忆
预习时无论对看得懂的知识还是看不懂的知识,都经过了独立思考,有了初步的印象,再加上课上老师的讲解、分析和自己进一步的学习,理解更为深刻了.
二、预习时注意事项
1.预习目标要明确,内容要具体
理化生学科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具有探究性、实用性和创造性”.理科必须平时脚踏实地地打好基础,要想在课堂上完成探究过程,课前预习就显得十分重要.预习不只是为新课教学做一些准备工作,还要要设计预习作业,预习作业围绕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设计.预习作业中要体现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重点难点的预习,还要梳理预习之后有什么不懂得内容.因此导学案在设计的时候要有学习目标,学习重难点,学习方法,相关知识的前后贯穿,注重知识的前后衔接.预习作业的设计还要重视学生善思质疑能力的培养,“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学生上课前对所学知识一无所知,没有任何疑问,只是被动地接受教师的讲演.“学起于思,思起于疑”,预习就是寻疑的过程,预习不等于自学,对预习中遇到的疑惑之处不必解决,发现问题是预习的关键所在,因为有了问题,学生下去学习才有目标,教师的教与指导也有了目标,通过预习对所学知识有一定的理性认识,能让我们在课堂上交流讨论时更有针对性,并针对疑问和问题,共同寻找对策,提升学习质量,激发学生的合作学习,同时学生也能更好地展现自我,给自己带来学习的自信心.
2.教给学生行之有效的预习方法
在强调预习重要的同时,必须教给学生行之有效的预习方法.第一种是循序渐进式,要求学生在阅读课本的前提下,认真完成导学案.因为老师在编写导学案时考虑到本节课的特点,将知识有系统性和层次性地呈现给学生,由浅到深,由简到繁,便于学生掌握.第二种是由实践到认识再到实践式,通过做实验、制作模型、调查统计等实践操作,从中得出正确的认识,总结出规律,给予学困生参与的机会,在参与实验、制作模型的过程中享受成功的喜悦,进而培养学习的兴趣.对于成绩较好的学生则要求把这些规律运用于教师设计的创新型解决实践问题的题目中,达到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和创新思维的形成.预习方法具体到各学科会有所不同.教给学生预习方法,学生运用这些方法预习新知,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发现问题能力,同时有利于课堂上师生进行交流,合作讨论,解决问题,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3.及时检查预习结果,激励学生
教给了学生良好的预习方法后还要监督实施,所以检查激励很重要.教师在每堂课前检查预习效果,引起学生重视.预习检查时,让学困生优先展示,暴露出问题,让中等生讲解,优等生点评总结,教师提升拓展.这样既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将自我能力得到展示,而且也解决了学困生被动学习的局面.上课时,通过学生讨论答疑、展示,教师再针对学生在预习中思而不解或解之有误的问题给予点拨,为学生扫除障碍、指引途径.当然,教师及时的评价激励也必不可少,更能激发学生预习的积极性.课后学生的预习作业教师要查收,查看学生预习情况及经过授课之后学生的纠错情况.这样长期坚持课前预习,课上检查,课后总结,从而使学生重视预习,认真预习,让学生养成良好地预习习惯.
总之,预习要有明确目标和具体内容,预习要有方向,预习要得法.这样预习,才能使学生的知识与能力有所提升.这就是有效预习.学生预习充分有效,教师可根据学生的预习情况及时调整预习方案,哪些欠缺是需要补充的,哪些是薄弱需要加强的,哪些是关键需要重锤敲击的,让课堂充满灵动和精彩,从而提高教学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