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习化学也需“阅读”

2013-12-23杨晔

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 2014年1期
关键词:化学平衡课本阅读

杨晔

从现在的高考化学试题中不难发现,试题中不断地增加阅读的信息量.这就对学生的阅读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化学教学中的阅读能力是指学生通过阅读获得教材中相关的知识信息,并应用这些信息去解决实际问题.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推进,化学这门学科在考试中涉及大量的信息题,这就需要我们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一、营造阅读趣味,激发学生阅读

兴趣

首先,教师在给学生分配阅读任务时,不妨结合课文内容,提几个有吸引力的问题,或做几个化学反应现象明显的实验,从而创设出一定的阅读情境,让学生从内心产生对阅读的兴趣,并成为一种强烈的欲望,这样就会激发起他们阅读的兴趣.

例如,在让学生阅读“氯化氢”的内容时,就让学生去观察一瓶氯化氢气体,并做了喷泉实验.让学生对氯化氢这种气体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学生有了兴趣的吸引,在课前就开始主动地去阅读相关内容了.

其次,教学中要逐步提高对阅读的要求.阅读要求要明确、具体,既要让学生明确阅读的范围,更要让学生明确通过阅读要解决哪些问题.在开始时可把这些要求变成具体的问题交给学生,要求学生通过阅读完成.经过一段时间以后,可把要求变成阅读提纲布置给学生.等学生有了一定的阅读基础后,就可以要求学生通过概括课文的“大意”,归纳出阅读的主旨.

二、创设阅读情境,培养学生的阅

读积极性

每个人的学习习惯各不相同,但思维习惯是学习活动的核心.所以,在阅读过程中,学生如果因为畏难怕苦而不假思索,阅读的效果就会很差.要改变这种局面,就要靠教师在阅读教学中通过创新思维的培养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积极的阅读习惯.化学理论知识总会显得比较抽象与枯燥,为了让学生获取的积极阅读心理得以持久地保持,就必须化抽象为形象,变枯燥为有趣,为学生构设良好的阅读情境.

例如,在讲“铁的性质”时,教师可以根据课本知识的逻辑程序对课本内容进行调整和补充,运用拟人化的阅读内容:“我的名字叫铁,符号记作“Fe”,人们通过火的改变,让我从矿石中现出了原来的面目.从此与人类结下了不解之缘.大家想一想,工业、农业、交通、航天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哪一样能离得开我呢?”由于阅读内容与学生认知能力相当,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连,营造了良好的阅读情境,学生读得兴趣盎然,积极性很高.在阅读的这些内容后,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对铁的形成、性质有了初步认识,这又很好地营造了对课本的阅读兴趣,同时也产生了阅读需要.教师只要稍加点拨学生就能根据学过的知识,结合自己的阅读把需要掌握的内容理解了.

三、重视阅读结果,更要重视阅读

过程

不少学生在阅读化学课本内容时,只重视阅读的结果却忽视了阅读的过程.主要表现在,化学概念不清楚,对化学原理能熟记,但对化学概念、化学原理的形成过程与推导过程不清楚.其次,实验结果、操作过程及操作原理不清楚.

例如,在阅读“压强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时,学生对这样的结果(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增大压强让化学平衡朝着气体体积缩小的方向不断移动,减小压强让化学平衡向气体体积增大的方向移动)记得很清楚.若在不知道压强变化引起化学平衡移动的原因(由于压强变化,从而引起浓度发生变化,浓度变化从而引起正逆反应相对速率的变化),后面的问题却不能正确地回答出来.因此,在化学阅读指导中,教师要严格要求学生在阅读中重视对化学反应过程的理解.阅读不仅要获得知识的结果,更要掌握阅读的过程.

四、根据语言特点,培养学生阅读

思维

高中生的思维特点是由抽象思维把获得的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进入高中的学生辩证思维比较明显,无论是认知结构,还是他们的思维能力层次都在不断地提高,不可能像初中生那样以形象思维为主.因为化学现实问题的复杂性与模糊性,高中化学的内容对一些化学现象虽有一定的准确表达,但仍处于尚未完全可知的状态,化学理论的获得一般是通过归纳的方法得到的,不像数学那样十分的精确,有严密的逻辑性.世界就是这样,规律中有例外,一般中有特殊.

例如,盐属于电解质的表述是“大多数盐类——是强电解质”;“强酸制弱酸是不变的规律,但也有弱酸制强酸的特例,氢前金属能置换酸中的氢但金属与硝酸反应却不产生氢气,活泼金属把不活泼金属从其盐中置换出来,但工业上却用金属钠制备金属钾,其他的如碱金属密度中钾的反常,同系物中几个物质熔点的反常,碳酸氢盐溶解度的反常”等.

总之,培养学生的化学阅读能力是教师的任务之一,也是化学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只要我们坚持对学生进行由浅入深的训练,就会逐步提高学生的化学阅读能力,从而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

化学平衡课本阅读
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
数学方法在化学平衡学习中的重要应用
小题也可大做——由一道化学平衡题想到的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
立足高考考点着眼化学平衡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
高中英语阅读与写作有效结合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