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生物体验式教学策略

2013-12-23陆伶俐

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 2014年1期
关键词:内化体验式情境

陆伶俐

随着新课程的深化,“三维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成为了衡量教学是否有效的重要依据,基于新课程教学理念,将促进学生的发展放在首位,强调自主体验和学习反思.“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句古语道破了体验在学习过程中的重要性.在体验式教学中,教师的作用在于给学生提供足够多的感性认识,引导学生在体验中实现从感性到理性的飞跃.由于是学生切身体验到的,所以有其独特的看法,即使是对于同一个知识点,学生的认识也比直接灌输来的深刻.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如何实施体验式教学模式呢?本文就该话题进行简单分析.

一、流程分析

如下图,体验式教学在师生互动作用下构成了一个教学循环,站在学生的角度主要有5个体验环节循环:亲历、体验、分享、整合、应用.在学生体验获知的过程中,教师始终处于陪同者和促进者地位,通过教师的情感和知识来带动学生认知和情感发生质的飞跃.

二、高中生物体验式教学模式实施策略

1.创设情境,激发体验欲望

体验式教学,体验什么呢?情境的创设是体验式教学得以有序开展的前提,熟悉的情境能够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和学习兴趣.只有引导学生用心去经历和体验,学生才能感知到文本深处的内涵和外延.

例如,在讲“水和无机盐的平衡和调节”时,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设计一系列问题:(1)我们如果吃了过咸的食物,为什么有口渴感?(2)夏天,人为什么少尿,而到了冬天又多尿?(3)夏天剧烈运动,大量出汗后,为什么要补充盐水?(4)“以饮料代水”的做法,你认为是否科学?这些生活中的问题,有效激发了学生的探知欲望,本节课的主题也在学生对多个问题多角度、多层次的思考中得出结论.

2.实验探究,体验科学过程

实验是生命现象和科学理论得以发现和发展的基础.实验过程是知识发现的过程,注重实验教学,引导学生参与实验设计与操作,让学生从实验探究的角度认识生命现象,不仅能够获得知识,而且能够体验到知识形成的过程,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提升科学品质和素养.

例如,在讲“质壁分离和复原”时,笔者在学生实验探究前没有进行实验演示,也没有讲述实验原理和注意事项,甚至连仪器都没有介绍,仅仅告诉学生要实验的内容,放手让学生摸着石头过河,通过自主阅读教材,从大脑中提出原有的认知表现,合作探究实验,笔者课堂巡视,对于实验有困难需要帮助的小组及时予以点拨和指导.教学结果表明,学生在实验操作中出现了很多问题,而这些问题恰恰就是实验值得注意的地方.在此基础上,笔者顺学而教,分析问题成因,逐步化解问题,最终形成了正确的总结性评价.整个教学活动,开始学生自主实验探究时,知识可能是零碎的,经历了师生一起总结和归纳后,实现了零碎知识的有效串联,更具条理性和层次感,学生对实验容易出现的问题有了深刻认识,知识视野和能力素养获得了有效提升.

3.互动交流,提升体验品质

“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在生物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与他人分享自己的体验,分享的过程是反思自己学习的过程,大多采用对话、交流、讨论等互动形式,将自己的亲身体验与他人共享,实现知识内化的进一步深化,同时提升学习的自信心.

4.应用反馈,内化体验成果

通过体验得到的知识要想内化为稳固的属于学生自己的知识和能力,还需要有应用和反馈的过程,在体验学习的最后阶段,我们应该结合学生的学习实际,从学生学习过程中暴露出来的问题出发,进一步创设应用知识的问题情境,将“为什么”、“怎么样”等问题贯穿学生体验式学习活动的始终,在分析和思考的过程中应用课堂所学的生物知识,实现“学有所用,学以致用”,促进学生的思维和认知不断发展和进步.

例如,在讲“质壁分离及质壁分离复原实验”后,为了进一步内化学生体验的成果,笔者设置如下问题:(1)对萎蔫的青菜叶实验产生的现象,你是如何解释的?(2)我们如果将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同时置入清水之中,两者的结果是否相同?(3)同学们家中养的花,如果一次施肥过多会出现什么现象?(4)外界溶液浓度低时,红细胞一定能吸水胀破吗?借助于这些问题的思考,将学生的思维引向了生活.为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这些问题,学生应用了课堂所学知识,问题的解决不仅仅内化了知识,同时对生物学科的重要性也有了更深的认识.

随着新课程的深化,“三维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成为了衡量教学是否有效的重要依据,基于新课程教学理念,将促进学生的发展放在首位,强调自主体验和学习反思.“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句古语道破了体验在学习过程中的重要性.在体验式教学中,教师的作用在于给学生提供足够多的感性认识,引导学生在体验中实现从感性到理性的飞跃.由于是学生切身体验到的,所以有其独特的看法,即使是对于同一个知识点,学生的认识也比直接灌输来的深刻.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如何实施体验式教学模式呢?本文就该话题进行简单分析.

一、流程分析

如下图,体验式教学在师生互动作用下构成了一个教学循环,站在学生的角度主要有5个体验环节循环:亲历、体验、分享、整合、应用.在学生体验获知的过程中,教师始终处于陪同者和促进者地位,通过教师的情感和知识来带动学生认知和情感发生质的飞跃.

二、高中生物体验式教学模式实施策略

1.创设情境,激发体验欲望

体验式教学,体验什么呢?情境的创设是体验式教学得以有序开展的前提,熟悉的情境能够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和学习兴趣.只有引导学生用心去经历和体验,学生才能感知到文本深处的内涵和外延.

例如,在讲“水和无机盐的平衡和调节”时,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设计一系列问题:(1)我们如果吃了过咸的食物,为什么有口渴感?(2)夏天,人为什么少尿,而到了冬天又多尿?(3)夏天剧烈运动,大量出汗后,为什么要补充盐水?(4)“以饮料代水”的做法,你认为是否科学?这些生活中的问题,有效激发了学生的探知欲望,本节课的主题也在学生对多个问题多角度、多层次的思考中得出结论.

2.实验探究,体验科学过程

实验是生命现象和科学理论得以发现和发展的基础.实验过程是知识发现的过程,注重实验教学,引导学生参与实验设计与操作,让学生从实验探究的角度认识生命现象,不仅能够获得知识,而且能够体验到知识形成的过程,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提升科学品质和素养.

例如,在讲“质壁分离和复原”时,笔者在学生实验探究前没有进行实验演示,也没有讲述实验原理和注意事项,甚至连仪器都没有介绍,仅仅告诉学生要实验的内容,放手让学生摸着石头过河,通过自主阅读教材,从大脑中提出原有的认知表现,合作探究实验,笔者课堂巡视,对于实验有困难需要帮助的小组及时予以点拨和指导.教学结果表明,学生在实验操作中出现了很多问题,而这些问题恰恰就是实验值得注意的地方.在此基础上,笔者顺学而教,分析问题成因,逐步化解问题,最终形成了正确的总结性评价.整个教学活动,开始学生自主实验探究时,知识可能是零碎的,经历了师生一起总结和归纳后,实现了零碎知识的有效串联,更具条理性和层次感,学生对实验容易出现的问题有了深刻认识,知识视野和能力素养获得了有效提升.

3.互动交流,提升体验品质

“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在生物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与他人分享自己的体验,分享的过程是反思自己学习的过程,大多采用对话、交流、讨论等互动形式,将自己的亲身体验与他人共享,实现知识内化的进一步深化,同时提升学习的自信心.

4.应用反馈,内化体验成果

通过体验得到的知识要想内化为稳固的属于学生自己的知识和能力,还需要有应用和反馈的过程,在体验学习的最后阶段,我们应该结合学生的学习实际,从学生学习过程中暴露出来的问题出发,进一步创设应用知识的问题情境,将“为什么”、“怎么样”等问题贯穿学生体验式学习活动的始终,在分析和思考的过程中应用课堂所学的生物知识,实现“学有所用,学以致用”,促进学生的思维和认知不断发展和进步.

例如,在讲“质壁分离及质壁分离复原实验”后,为了进一步内化学生体验的成果,笔者设置如下问题:(1)对萎蔫的青菜叶实验产生的现象,你是如何解释的?(2)我们如果将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同时置入清水之中,两者的结果是否相同?(3)同学们家中养的花,如果一次施肥过多会出现什么现象?(4)外界溶液浓度低时,红细胞一定能吸水胀破吗?借助于这些问题的思考,将学生的思维引向了生活.为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这些问题,学生应用了课堂所学知识,问题的解决不仅仅内化了知识,同时对生物学科的重要性也有了更深的认识.

随着新课程的深化,“三维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成为了衡量教学是否有效的重要依据,基于新课程教学理念,将促进学生的发展放在首位,强调自主体验和学习反思.“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句古语道破了体验在学习过程中的重要性.在体验式教学中,教师的作用在于给学生提供足够多的感性认识,引导学生在体验中实现从感性到理性的飞跃.由于是学生切身体验到的,所以有其独特的看法,即使是对于同一个知识点,学生的认识也比直接灌输来的深刻.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如何实施体验式教学模式呢?本文就该话题进行简单分析.

一、流程分析

如下图,体验式教学在师生互动作用下构成了一个教学循环,站在学生的角度主要有5个体验环节循环:亲历、体验、分享、整合、应用.在学生体验获知的过程中,教师始终处于陪同者和促进者地位,通过教师的情感和知识来带动学生认知和情感发生质的飞跃.

二、高中生物体验式教学模式实施策略

1.创设情境,激发体验欲望

体验式教学,体验什么呢?情境的创设是体验式教学得以有序开展的前提,熟悉的情境能够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和学习兴趣.只有引导学生用心去经历和体验,学生才能感知到文本深处的内涵和外延.

例如,在讲“水和无机盐的平衡和调节”时,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设计一系列问题:(1)我们如果吃了过咸的食物,为什么有口渴感?(2)夏天,人为什么少尿,而到了冬天又多尿?(3)夏天剧烈运动,大量出汗后,为什么要补充盐水?(4)“以饮料代水”的做法,你认为是否科学?这些生活中的问题,有效激发了学生的探知欲望,本节课的主题也在学生对多个问题多角度、多层次的思考中得出结论.

2.实验探究,体验科学过程

实验是生命现象和科学理论得以发现和发展的基础.实验过程是知识发现的过程,注重实验教学,引导学生参与实验设计与操作,让学生从实验探究的角度认识生命现象,不仅能够获得知识,而且能够体验到知识形成的过程,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提升科学品质和素养.

例如,在讲“质壁分离和复原”时,笔者在学生实验探究前没有进行实验演示,也没有讲述实验原理和注意事项,甚至连仪器都没有介绍,仅仅告诉学生要实验的内容,放手让学生摸着石头过河,通过自主阅读教材,从大脑中提出原有的认知表现,合作探究实验,笔者课堂巡视,对于实验有困难需要帮助的小组及时予以点拨和指导.教学结果表明,学生在实验操作中出现了很多问题,而这些问题恰恰就是实验值得注意的地方.在此基础上,笔者顺学而教,分析问题成因,逐步化解问题,最终形成了正确的总结性评价.整个教学活动,开始学生自主实验探究时,知识可能是零碎的,经历了师生一起总结和归纳后,实现了零碎知识的有效串联,更具条理性和层次感,学生对实验容易出现的问题有了深刻认识,知识视野和能力素养获得了有效提升.

3.互动交流,提升体验品质

“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在生物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与他人分享自己的体验,分享的过程是反思自己学习的过程,大多采用对话、交流、讨论等互动形式,将自己的亲身体验与他人共享,实现知识内化的进一步深化,同时提升学习的自信心.

4.应用反馈,内化体验成果

通过体验得到的知识要想内化为稳固的属于学生自己的知识和能力,还需要有应用和反馈的过程,在体验学习的最后阶段,我们应该结合学生的学习实际,从学生学习过程中暴露出来的问题出发,进一步创设应用知识的问题情境,将“为什么”、“怎么样”等问题贯穿学生体验式学习活动的始终,在分析和思考的过程中应用课堂所学的生物知识,实现“学有所用,学以致用”,促进学生的思维和认知不断发展和进步.

例如,在讲“质壁分离及质壁分离复原实验”后,为了进一步内化学生体验的成果,笔者设置如下问题:(1)对萎蔫的青菜叶实验产生的现象,你是如何解释的?(2)我们如果将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同时置入清水之中,两者的结果是否相同?(3)同学们家中养的花,如果一次施肥过多会出现什么现象?(4)外界溶液浓度低时,红细胞一定能吸水胀破吗?借助于这些问题的思考,将学生的思维引向了生活.为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这些问题,学生应用了课堂所学知识,问题的解决不仅仅内化了知识,同时对生物学科的重要性也有了更深的认识.

猜你喜欢

内化体验式情境
激活中队活力,内化少先队员组织归属感
激活中队活力,内化少先队员组织归属感
体验式作文教学之我见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德鲁大叔内化营销胜过广告
除法竖式的体验式学习
体验式学习,让快乐充盈高中地理课堂
护患情境会话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
海外华语教材的文化“内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