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问题为纽带 以探究为核心
2013-12-23杨爱民
杨爱民
初中物理课题教学不再是以传授知识为唯一目的,而应是以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形成学生对解决问题的独立见解为目的.在教学中,我们要让学生带着疑问走进教室,通过学习、探究,带着新的问题走出课堂.在帮助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有意设置一些情境、疑问,甚至破绽,激发学生更深层次的思考,让学生通过探究一个个问题的解决方法成长起来.
一、设置有价值的问题,培养学生
的创新思维
设置问题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每个问题都是对学生认知能力的一个小小的挑战,问题要有适当的难度和梯度,让学生能体验成功,同时更要具有培养物理思维的价值,问题要落在最近发展区.设置的问题要有利于学生建立思维模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从而培养学生勤于思考的习惯.
1.挖掘教材,设置问题
在物理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把教材中既定的物理观点转化为问题,以展现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借助具有内在逻辑联系的问题设计,促使学生思考,逐步培养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讲“浮力”时,设置问题:一个铁板丢到水里,立即下沉到底,一块木头丢到水里,它总是浮在水面上.这是什么原因呢?当工人师傅把铁板做成铁船时,它已不再惧怕波涛滚滚了,又是什么原因呢?你思考过吗?
2.联系实际,设置问题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要把物理知识与生产和生活联联系起来,设置一些能解决生产和生活中困惑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提取物理对象和物理模型的能力.教师可借助现代化教育手段,创设生产和生活的情境,增强课堂教学的生动性、形象性.
例如,教师可借助电子白板展现输送带送物、刹车滑行、跳水运动、小孩滑滑梯、荡千秋、亮度可调的台灯、光导纤维传送光信号、原子弹爆炸等.设置静摩擦力问题、力与运动的关系问题、力的作用效果问题、能量的转化问题、单摆问题、滑动变阻器问题、全反射问题、核裂变问题等.
3.利用学生的错误认识设置问题
魔术师经常利用事物的假象与人们认识的错误设置魔术,教学中教师可以借用这一心理,设置问题.
例如,在讲“大气压”时,教师可设置问题:玻璃杯上覆盖着一张纸,把玻璃杯的杯口朝下,纸会掉下来吗?学生都会错误地认为“会掉下来”.教师可先用空杯,再用盛满水的杯子做给学生看,学生看后瞠目结舌,疑问就此而来:莫不是杯口有胶水.
二、以探究为核心的教学
1.创设情境,激发探究兴趣
学生探求知识的思维活动,总是由问题开始的,又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得到发展.创设问题情境,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能打开学生思维的闸门,能使学生进入“心求通而未通、口欲言而未能”的境界.在物理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可有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帮助学生获得基本物理知识,促使学生掌握学习技能,体现物理学习的实用性.
例如,在讲“凸透镜”时,教师可用电子白板演示凸透镜点燃火柴的实验过程,学生抱着怀疑的目光看着,意思是问:这是否是真的,有没有经过编辑加工.如果是真的,又是什么原因让火柴着火的.教师不要直接回答他们,而是让他们自己通过实验去探究其中的奥秘.
2.利用物理实验,感受探究乐趣
初中学生都有成功的欲望和需要.当学生通过探究终于解决了一个个对他们来说是新奇而又富有挑战的问题时,他们能从探究中体验到快乐,获得一种成就感,这是一种强大的、令人愉快的情绪体验,会产生推动不断探究的巨大力量.学生一旦有了这种体验,就会产生再次体验的愿望.
3.引导学生交流、合作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经验世界,不同的学生可以对同一物理问题形成不同的认识和理解,合作、交流是学生探究活动中不可或缺的步骤.学生交流探究结果,可以为其他人提供问题、检验实证材料、找出错误的推理、发现实证资料所不能证明的观点,以及根据同一观察资料提出其他不同解释的机会.交流结果能够引入新问题,也能加强实证资料与已有学科知识,以及学生提出的解释之间的联系.交流结果有利于促进学生解决交流中遇到的困难,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并加深其对科学论证方法的认识.
学生对问题有不同看法时进行合作学习,经过合作讨论得出的结论比听教师的讲解分析要深刻得多.在体验、纠正错误中开展反思式合作学习.自主探究经历一些“挫折”,不仅不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反而会促进学生进一步反思,促使学生开展物理合作学习,让他们在个体和群体的合作学习中获得新的想法,从而去积极探求规律和方法.
4.加强对学生探究活动的组织与指导
在学生自主探究中,教师要适当给予引导、点拨,提高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和信心;指导学生对其方式、成果进行反思,使学生通过思考衡量后实有所获,真正让学生体会到成功所带来的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