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自主探究 身体力行

2013-12-23钟支安

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 2014年1期
关键词:烧杯教师应现象

钟支安

自主探究学习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有效手段,是培养学生终身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保障.初中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主的科学,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教学中教师要尽量让学生身体力行,自主探究,使学生在探究中感受乐趣,体会成功,提升技能.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自主探究

的欲望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种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化学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地创设情境,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欲望.

1.故事情境

通过与主题相关的故事,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

例如,在讲“二氧化碳性质”时,教师可讲“屠狗妖”的故事.意大利那布勒斯深山峡谷中有一个屠狗洞,当人牵着狗进去时,人安然无恙,狗却常常死亡.提出问题:(1)真有屠狗妖吗?(2)进山洞后,为什么人与狗的命运大不相同呢?(3)你想知道是什么原因吗?接着把科学家波曼尔探究的过程告诉学生.最后引导学生一起通过实验揭开其中的奥秘.

2.问题情境

问题情境就是一种具有一定的困难,需要学生努力去克服(寻找完成任务的途径、方式),而又在学生能力范围内(努力可克服)的学习情境.

例如,在讲“蛋白质和维生素”时,教师可提出问题: (1)当我们把鸡蛋或鸭蛋储放在冰箱里时,蛋的大头朝上还是朝下?是直立还是横放比较好?为什么?(2)冷藏一段时间的鸡蛋或鸭蛋一旦出库放置是否更容易腐坏,为什么?(3)煮熟的鸡蛋或鸭蛋的蛋黄表面往往呈现灰色,这是什么原因?(4)腌制的咸蛋在蛋黄表面会出现黄油,这是什么原因?(5)把一个鸡蛋小心地放入装有食醋溶液的大烧杯中,会观察到哪些现象?这些问题都是从生活实际出发,容易引发学生的关注和思考,提高了学生探究学习的兴趣,同时还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事情,多思考身边常见现象中的为什么,进一步了解化学在社会发展和人类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二、选择素材,教会学生自主探究

的方法

在化学教学中,大多数知识都可以通过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获得.但是由于时间、学校条件、学生的实际情况等因素的制约,教师要精心选择适合本校学生自主探究的素材,让学生在教师的组织、引导和参与下,从中摸索出自主探究的方法.

例如,在讲“二氧化碳的性质”后,教师可给出一种现象:将一根点燃的小蜡烛放进一个烧杯中,蜡烛熄灭了.然后让学生对此现象——蜡烛熄灭的原因进行探究.提出问题:点燃的蜡烛为什么放进烧杯后会熄灭.进行猜想:烧杯中可能含有二氧化碳.设计实验:从烧杯底部取一些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看有没有变浑浊.根据实验现象确定蜡烛熄灭的原因是否为二氧化碳气体.

三、强化实验,让学生展现自主探

究能力

初中生好奇心强,乐于探究.但由于课时紧和组织学生实验的工作量大等原因,有的初中化学教师实际给学生探究的时间少之又少,有些学生实验就被演示实验所取代了.学生动手能力得不到提高,偶尔做些实验担心受怕,唯恐损坏了实验器材.在化学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尽可能让学生自己做实验,并从实验中得出结论.

演示实验是化学实验教学中重要的手段,做演示实验时,教师应尽量让学生参与进来辅助其中的一部分,同时引导学生注意观察记录实验所用的器材、实验用到的药品、实验步骤、实验现象,把学生的思维与观察结合起来,揭示事物的本质.做好演示实验,为学生实验做好示范.

包括演示实验在内的初中化学实验,教师应尽量地让学生自己动手做,做一遍印象会很深刻.教师应严格要求学生,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和严谨真实的科学态度.如正确使用仪器、规范实验操作、认真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如实完成实验报告、遵守实验室规则等.学生实验一般组织合作小组一起完成,相互检查、督促每一步的要点和注意事项,实验现象一起分析,实验报告一起如实填写.

教师可将实验教学延伸到课外.布置学生课外制作化学实验道具、做一些简单的化学实验、进行社会调查等,让学生感觉到化学就在我们身边,化学与生产、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同时把所学化学知识和技能应用到生产实践中.开发家庭小实验,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扩大学生的视野,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四、自主探究与接受性学习相辅

相成

化学教学固然要让学生探究,但什么知识点都探究是不可取的,也是不可能做到的.接受性学习和探究性学习都有存在的价值,彼此也是相辅相成的关系.探究性学习以接受性学习为基础,而且在探究性学习过程中往往离不开接受性学习.

在化学教学中,教师要尽量让学生自主探究,但教师的主导作用还要发挥,有的知识需要讲的,还是一定要讲.在探究过程中,学生走了弯路,犯了错误,教师还是要指出来的.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化学教学质量.

猜你喜欢

烧杯教师应现象
特别的“冰袋”
小学低年级教师应处理好的几种关系
猜谜语
教师应上好语文综合性学习课
教师应首先在道德上成为教师